革命新路:建党初期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高中华教授

2016-03-20 12:00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

于 洋

革命新路:建党初期党对中国道路的探索
——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高中华教授

于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值此之际,回顾一下建党初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更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当中国革命道路面临抉择的时候,毛泽东为何能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我们应如何看待这条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这一探索历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历史智慧?6月17日,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高中华教授做客大连 “一校两院”大讲堂,本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本刊: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值此我们回顾建党初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更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高教授,请谈谈您的理解。

高中华: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遵义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必修课,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于2011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叫 《论中国》,其中写道,把现实变为历史,人人都可以做到,因为时光在流逝;但是要想反转过来,让历史变为现实,却只有中国人可以做到。为什么呢?读史使人明智,回顾中共党史,总结历史经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于我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坚定马列主义信仰,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特色的革命道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回顾建党初期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总结这一探索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价值。

本刊: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在不停地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您能介绍一下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都面临哪些根本性问题吗?

高中华: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大致有四个:第一,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毛泽东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第一句话就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当年毛泽东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一种方法论。第二,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1927 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回到湖南老家,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5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时,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后来,毛泽东带领革命队伍上了井冈山,他仍坚持这一基本观点,但是这种观点并不一定被所有的党员干部所认可和接受。第三,中心问题是领导权问题。领导权问题是个大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当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如王明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观点。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应该怎么联合的问题。后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两党签订了 《双十协定》,但最后被国民党撕毁了。第四,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呢?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叫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性。

本刊:1963年1月,毛主席在南昌接见委内瑞拉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时,谈到了井冈山斗争,毛泽东说:“我是被逼上 ‘梁山’”的。请您分析一下当年中国共产党被逼上梁山的历史背景。

高中华:“逼上梁山”这个 “梁山”是指井冈山,毛泽东用 “逼”字表明当年革命的被动、革命的危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遭遇了第一次生死危机。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北伐军进驻上海。4月12日,就在国共正在合作的时候,蒋介石用枪杆子打我们、杀害革命者。至1927年底,有33.7万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右派杀害;到1932年,至少有100万革命者被杀害。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来周恩来同志说,当时我们打得非常好,非常顺利,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就地闹革命,而是离开南昌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举行北伐战争。但后来,部队到了三河坝一带,被打散了。部队何去何从呢?部队马上要散了,这个时候需要有人起来振臂一呼。朱老总挺身而出,他说,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给部队讲形势、谈前途,增强部队继续革命的信心,毅然把部队带出了困境。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汉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石破天惊,语惊四座。八七会议开完以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长沙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带着5000多人进攻长沙,久攻不下,最后就带着部队撤了。当时,毛泽东带着部队走在湖南和江西两个省的边界上,因为当时部队里多数都是湖南兵,他们恋家,如果说去江西,他们可能就不去了,所以毛泽东提前也不告诉他们去哪里,先走走再说,就这样把部队带了出去。

1927年12月,当时张太雷、叶剑英等人领导了广州起义。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广州城绝大部分,但毕竟敌强我弱,敌人很快反扑,起义失败。广州起义以后是什么情况呢?当年,桂系军阀李宗仁说:“(广州暴动后)全城鬼哭狼嚎,无辜人民被杀的不计其数。大火数日不绝,精华悉被焚毁,实为民国成立以来鲜有的浩劫。”

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时,蒋介石就搞了一个清党运动。国民党内部也要查,看与共产党是否有关系,并宣称,只要在报纸上公开宣布脱离共产党就可以保平安。当时,湖南军阀何键抓到了杨开慧,但杨开慧拒绝退党或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1930 年11月14日,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以上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被 “逼上梁山”的历史背景,革命形势陷入低潮,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顿时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中。

本刊:当年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历程之艰辛,可谓是一波三折。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面临哪些难题?又是如何破解的?

高中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历程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方向问题:革命失败后向何处去的问题?革命危机怎么处理?有没有挽救革命危局的办法、措施?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二是经济问题:在农村怎么生存的问题?当年,毛泽东上井冈山,带去800多人,后来朱德又带了队伍上山,有1万多人,这1万多人的生存问题,是经济问题,再发展下去,就是思想问题了。三是组织问题: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央政治路线上先后出现了三次 “左”倾:瞿秋白的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冒险主义、王明的教条主义。怎么对待这三次 “左”倾错误路线呢?这也是一大难题。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可以了解当年毛泽东同志是如何破解以上难题的。

第一,破解方向难题。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部队上井冈山,面临三个转变:一是敢上山;二是党要敢于领导军队;三是敢统战 “山大王”。这三个转变是三个理念转换的过程,体现了毛泽东通观全局的战略视野。

当年,毛泽东带着部队不打长沙了,往南走,到了文家市,路要分岔了,要么选择去湖南,要么去江西,怎么办呢?第一步,文家市转兵,保存兵力。当时有人说,我们的部队 “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当时到底去哪是有争议的,因湖南兵多,都主张去湖南,但是经过商议,还是选择去江西,因为湖南军阀不好打,江西的兵好打,江西内部的军队有矛盾,他们有矛盾,我们就好发展。毛泽东争得上层的同意后就去给士兵讲课,劝说士兵去江西。第二步,三湾改编,确立军内民主原则。建立军内民主,党支部建在连上。现在我们觉得这件事很简单,但当年并不容易。“三湾改编”将中共组织嵌入连队,建立军队民主制度,使珍贵的种子得以保留,渐渐萌芽长大。第三步,落脚井冈山,“做革命的山大王”。当时,毛泽东提出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时,有很多人反对毛泽东这个建议,说我们共产党怎么能做山大王呢?毛泽东就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后来,毛泽东带着部队上山做革命的山大王,落脚井冈。

第二,破解农村的生存难题。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会师了,人强马壮,人多了,事也多了,吃饭就成了问题。破解这个难题,首先要抓好三件大事:怎样拢得住;怎样吃上饭;怎样打得赢。人心只能拢,一散了就拢不住了,所以毛泽东用一个词,叫 “造房子”,也就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毛泽东讲,党支部是党的基础,就像造房子一样,基础不牢固,房子就会倒掉。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现在听起来很简单,历史很多东西看似简单,但背后有故事。当年,工农革命军打下茶陵,却不做群众工作,仍按旧政府的样子升堂办案、纳税交粮。后来,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毛泽东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先河。毛泽东讲,军队除了打仗以外,还有两项任务,那就是筹款和做群众工作。刚开始,我们部队去了,老百姓不信任我们,为了培养群众和军队的感情,毛泽东提出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逐渐培养与当地群众的阶级感情。

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怎么弄?毛泽东就请教袁文才和王佐。袁文才说,我之所以能够在山上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我的老师教我的一个口诀:“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毛泽东、朱德根据这十六字口诀进一步提炼、升华、总结,提炼出一套灵活的游击战术,叫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这就是一个弱者打赢强者的智慧,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也是当年毛泽东能够站稳脚跟的法宝。

其次,军队站稳了脚跟,还要破解两大发展难题。一是党与军队谁指挥谁的问题。当时,红四军关于红军自身建设,特别是关于党对军队领导以及如何领导等问题产生了分歧。有人批评前委权力太大,认为党的领导 “家长制”“党管太多”。显然,这是指向党对军队领导的制度和原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召开了红军七大,会议由陈毅主持,经过选举,陈毅当选了前委书记。毛泽东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离开红军到地方,指导闽西苏区的工作。随后,他又得了恶性疟疾,就在闽西养病。红军七大以后,陈毅专程去上海,向当时的中央负责人周恩来去汇报工作。周恩来听完后说,朱毛不可分。最后拟定了中央 “九月来信”,由陈毅亲自带到根据地。中央完全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建设的各项主张,指示由毛泽东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召开党的会议,纠正红军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确立党对红军的领导,担负起中国革命赋予的重任。1929年12月,召开红军九大,即古田会议,会前准备很充分,毛主席重新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做了报告,题目是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个会议重要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确立了党绝对领导军队的原则。根据中央的指示,毛泽东又起草了 《古田会议决议》,总结建军两年多来的经验教训。这份18500字的决议,后来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

二是在农村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问题。1930年初,林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1930年1月5日,毛泽东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就是后来收入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 (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现在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很快。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信中还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信中还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此时,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已经开始形成,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三,如何破解中央的 “左”倾错误。毛泽东在探索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着苏联的质疑与责难,他们质疑 “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当时,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说:“你们不要老呆在一个地方不动,那样会把那里的老母鸡吃光的。我建议你们化整为零,不断游击,……吃饭喝鸡汤。”当年,我们深受苏联的影响。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当选为总书记。他虽身为总书记,但缺乏总揽全局、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能力,并没有发挥领导作用。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实际是周恩来,后来周恩来去了莫斯科,就由李立三主持。当时,李立三说,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的,要求朱德、彭德怀、毛泽东离开农村,进攻武昌、长沙、南昌,提出 “会师武昌,饮马长江”的口号,但城市没有打下来,反而把敌人引来了。后来,毛泽东破解盲动主义的办法就是,奉令北上,但不打大城市。

本刊: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辛探索,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下,我们应如何看待这条道路的探索历程?这一艰辛的探索历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历史智慧?请谈谈您的看法?

高中华:读史要读出智慧,把历史读成现实,读出历史的影子来。我们怎么看待这条道路的探索?1984年,一个日本代表团到北京来访问,当时邓小平跟他们聊天,他们就问邓小平,为什么共产党能赢得天下?邓小平同志说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所以,找一条正确的成功道路,十分关键,革命是这样,建设也如此,改革也如此。后来周恩来说:“这条路马列里边没写到,斯大林也没看到,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走一条前人没走过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

当前,回顾这一艰辛的探索历程,我们将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探索将会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中国革命用血的代价,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大家知道,那个时期,毛泽东通过运动战、游击战,已经 “安家”“发家”了,而且把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区域福建、江西连成一片,人口达240万,敌人想进来都很难。当时,我们不仅有中央苏区,还有川陕苏区、湘鄂赣苏区,能够互相支援。就这样,我们通过血的代价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当然,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形成实事求是的政治路线,更没有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为什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会重复地犯 “左”倾错误呢?就是因为一些人不懂得实事求是。第一次是瞿秋白,主观主义,不实事求是,面对革命危局,提出要打仗,搞城市暴动,看不到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第二次是李立三,他提出 “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没有经过党内民主讨论,就开始指挥。第三次是王明、博古时期,由于共产国际的指挥,中共不能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问题。通过分析历史,就是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通过这些历史案例,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

第二,积累经验,造就干部。首先,要积累经验。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曾说:“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等人提出把遵义会议开成政治局扩大会议,彭德怀、林彪等军团长也要参加会议,因为只有这些懂军事的同志参会了,才能扭转当时的局面。一开始,有很多人不同意毛泽东的战法,他们有的在苏联留过学,上过军校,到了苏区,他们对毛泽东打仗兵无定法、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的战法很不习惯。但经过实践检验,他们终于明白了,只有毛泽东兵无定法、行无常规、行云流水的战法,才能打胜仗,这就是战争的艺术。

其次,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年的革命战争造就了苏维埃的开创者、新中国的奠基人,也造就了党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以革命的历练是很重要的。革命凝聚了五湖四海的力量,形成了领袖集团和战将集团。1980年,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了邓小平,问到:“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说:“永远要保留下去”;并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2013年1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毛泽东的贡献时,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毛泽东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如他敢提出枪杆子出政权,敢指出路在何方,敢反驳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敢反驳山沟里不能出马列主义。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特色革命道路的历程,十分艰辛。总结历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概况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第一,思路决定出路。一是通观全局。毛泽东带兵上井冈,那个时候一片白色恐怖,敌强我弱,只能去敌人的薄弱环节,这叫通观全局。二是抓住重心。在江西、湖南之间选哪一个?江西南部又选哪一个?重点在哪个地方?上了山干嘛?事很多,要抓住三件事:拢得住、吃上饭、打得赢。后来军内稳定了,又有两件事要抓:党与军队的关系、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问题,所以要抓住先机。第二,胸怀决定规模。这里有两个方面:一要上山,敢于担当。敢于与山大王合作,有什么不能合作的呢?生存为先吗?二要下山,要面对问题、面对困难、面对困境,而且是一个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生存的问题、队伍凝聚力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都反应出毛泽东的政治胸怀,政治胸怀决定发展的规模。第三,心态决定状态。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时期,也曾经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毛泽东后来曾经说,为什么一个人只能上不能下呢?所以,正确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通过毛泽东探索革命新路的过程,我们要往前走下去,需要往后看看,从历史过程中总结革命的经验,汲取教训,教训不能重犯,经验可以提升为规律、原则。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学习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探索特色革命道路,应对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责任编辑:于洋]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机械革命Code0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的出行革命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