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目相彰,史论并见
——评秦宗财《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

2016-03-20 10:50:34刘和文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刻书徽商徽州

刘和文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2)



纲目相彰,史论并见
——评秦宗财《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

刘和文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2)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文化传播;徽商;徽州出版;明清时期

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编辑出版历史,为世界文明创造了大笔的宝贵财富。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的兴盛时期,徽州的出版业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徐学林所说:“(徽州出版)自明季至清道、咸间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保持了近3个世纪的全国出版中心和四大刻书中心之一的地位。”[1]可以说,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为中国出版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关于徽州刻书业研究,学人早已关注,并涌现了很多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印证了徽州刻书 “剞劂之精者,不下宋板”[2]的辉煌历史,也诠释了徽州文化的魅力所在。是著共计33万余字,共分七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明清时期徽州出版与徽商的关系置于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背景下作历史性审视,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高度概括了徽州出版与徽商的关系。该著充分体现了作者多元的研究视角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融资料与理论于一体,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化传播研究著作。与其它成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资料翔实,考证精当;以小见大,纲目相彰;多元视角,史论并见。

1 资料翔实,考证精当

以明清徽州出版为研究对象的《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重点考证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关系,资料翔实与否直接关系着该著质量。作者以其扎实的文献功底,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比较清晰地梳理出了明清徽州刻书的发展、创新和式微的过程,可以说是资料翔实,考证精当。

明清徽州刻书与徽商在后世影响甚大,一直以来为学人关注,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关于明清徽州刻书与徽商及相关研究的材料颇丰。作者展开论题之前,对国内外关于明清徽州刻书与徽商的研究材料作了梳理,在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本著的切入点,明确了本著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表现出作者扎实的文献功底。从文献调研的广度来说,作者关注到国外学者相关的研究,这为该著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文献调研的深度来说,该著引用材料,涉及到徽州出版的各个方面,而且图文并茂。古代刻书是一个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行当,利用书影图片来研究中国古代刻书业,形象地展现版刻特征、广告形式等书影,势必可以增加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献价值。是书作者精选了近30幅具有代表性的明清徽州刻书的图片用作例举,颇具论说力度。如在论及“明清徽州书坊的版权保护问题:反盗版与盗版”时,用详尽的材料总结出了四种反盗版途径,为了更为直观说明,增添了图片“汪廷讷环翠堂刊本扉页堂号、正文卷首落款堂号、白口堂号”来说明徽州书坊防盗版的措施。又如论及“徽州坊刻的图书生产状况”时,集中用了“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图”“木版彩色印刷(多色套印)工艺流程图”“集雅斋多色套印本《斋谱》”“木活字印刷图”四组图片说明当时徽州雕版印刷工艺的先进性。概而言之,该著在选择材料方面做到了既列举精要,又不疏漏重点。

作者不仅重视文献资料,而且处理文献资料相当老到,表现出考证精当的严谨治学态度。作为出版史的著作,该著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严谨考证所收集材料,形成各种数据,通过表格直观佐证相关论题。如论及“商业文化传播:徽州商业书的出版分析”中,除了列举明天启六年新安原版《士商类要》来介绍歙县商人程春宇的经商经验,为了更好地说明明清徽商为商业书的出版做出了突出贡献,作者结合学界研究成果,搜集整理成了明清徽商编辑出版商业书的基本概貌,如“表5-1:明清徽商编撰或刻印的商业书要目一览表”列举了三十位徽商编撰与刻印的商业书三十三种,内容涉及到“商业路种书”“墨品介绍”“棉布生产技术与经营经验”“茶商经营知识”“典业经营知识”等。诸如此类,本著中还有“宋至清徽州藏书家统计表”“宋、元、明、清徽州可考官刻数量表”“明代徽州本地家刻表及刻书要目一览表”“明代外埠徽州家刻表及刻书要目一览表”等近二十种统计表和一览表。通过这些翔实的材料,对相关论题进行周密考证,既立体直观,又具有文献参考价值。

2 以小见大,纲目相彰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该著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它们的相互影响来探究“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从理论高度对明清徽州刻书与徽商关系作出概括,并揭示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可谓是“以小见大”,展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敏锐的洞察力。

该著以徽州文化与徽商的互动为例,选择徽州刻书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小,但具有代表性,作者据此为立脚点,由小及大,将明清徽州刻书、徽商、徽州文化、明清文化传播、明清商业串联起来,论述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的互动,表现出了丰富的学识。徽州文化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学术界对其早有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徽学”,与敦煌学、藏学被誉为中国地域文化走向世界的三大显学。作者抓住徽州文化的发展繁荣与徽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考评其互动关系,如徽学开创人之一的张海鹏先生认为:“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很多,而徽商的‘酵母’作用,则是重要的和基本的。”[3]另外,徽州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如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理学、徽州建设、徽州三雕、徽墨、徽砚、徽剧、徽菜以及徽州刻书等,作者选择徽州刻书来研究徽州文化传播,表现出了其驾驭文化传播理念的水平。一方面,刻书既是一种文化的物质形态,又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媒介;另一方面,明清徽州刻书是“当代”刻书的中心,以其先进的刻书技术和繁荣的市场引导着明清时期刻书业。作者抓住徽州刻书在徽州文化中的这种代表性,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理论水平,将其上升到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的高度,正如徽学研究专家王世华先生所说:“在本书中作者试图运用文化传播的理论和方法,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切入点,来全面审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的关系。……可以说,本书是徽学界和出版界第一次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徽州出版与徽商的关系。”[4]

虽说该著“小题大做”,但逻辑结构和论证方面表现出了纲目相彰的特点,即以徽州刻书与商业为目,以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为纲。纵观全著总体结构,前五章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展开。第一章、第二章以“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人的文化自觉:徽州出版属于与徽商特色视角”“明清商业发展与媒介创新:徽商与徽州出版媒介创新的视角”作标题,分别以明中后期、清前中期、清后期为时间段,选择代表性徽商刻书个案作典型研究,从微观上揭示徽商及其文化传播活动。第三章、第四章以“明清文化传播主体与商业发展:徽刻官刻、家刻、刻工与徽商的视角”“明清文化传播主体与商业发展:徽州坊刻、书贾及其商业活动的视角”为标题,在中观层面上,分别作徽州官刻、家刻、专刻、书贾、刻工与徽商互动的专题研究。第五章以“明清商业与文化传播、嬗变、重构:徽商、徽刻与其他区域刻书互动的视角”为主题,在宏观层面上,从徽商、徽刻与其他区域刻书互动的视角,考察明清商业与文化传播、嬗变和重构,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高度概括了徽州出版与徽商的关系。从以上看出,作者始终围绕着徽州刻书来研究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的关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论证观点,逻辑性强,实乃“纲目相彰”。

3 多元视角,史论并见

明清时期,徽州刻书表现出多种特征,在文化传播中担负着重要角色,该著从多个视角进行了系统考证和分析,展现了多元视角,史论并见。

从研究方法上看,该著在文化传播学理论与方法的统筹下,综合利用了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市场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跨学科交叉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徽州刻书与徽商的关系。如在论述明清徽商与徽州家刻时,为了更好地论述明代徽州家刻分布状况,作者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调研明、清、民国时期的文献、书目提要、题跋,并参考现当代的研究成果,按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个地区分类,整理成了“明代徽州本土家刻代表及刻书要目一览表”,并藉此表材料为依据,从明朝各代以及家族来作统计分析,考察了明代徽州刻书相关特点及其与徽商的关系,如其文曰:“无论是地区分布还是时间分布,均可发现明代徽州家刻的繁荣地区、商潮期均与徽商的活跃区、巅峰期基本是吻合的。”[5]这种表现的吻合,印证出经济与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规律。从研究视角看,从徽商来看刻书,考察明清徽州刻书的发展过程,具有新颖性,并将其贯穿到全书,凝炼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正如肖东发先生所说:“在切入视角方面,该成果以徽州刻书与徽商互动关系的视角,揭示了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传播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从市场学的视角考察徽文化的传播行为,这于传播史研究和商业史研究均为较大推进。”[6]

史论并见是该著的一大亮点。从出版史来看,作者从各个层面考证了明清徽州刻书历史,由点及面研究了明清徽州刻书以及刻书业的创新、发展,并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论述了徽州刻书到清晚期的衰落与蜕变,并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清末传统文化传播遭遇的困境及商人的文化迷失,可以说丰富了明清徽州刻书史理论与观点。从文化传播来看,该著以传播学视野审视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分析了徽州刻书之所以作为传播文化媒介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依据,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些独特见解,如徽州文化传播商业化的观点,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察而得出这个结论:一是作者通过考察明清徽商、徽州坊刻、书贾、刻工等在外埠地区的相互联动效应,以及他们与外埠文化传播主体交流、碰撞的文化现象,认为在商业化背景下徽州刻书文化已然扩大影响到全国,被其他地区的刻书文化吸收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一是作者从统计徽州刻书内容入手,认为明清徽商编撰和刻印的商业书不仅数量多,内容方面还涉及到明清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又如考证徽州刻书创新发展过程中,通过传播学理论提炼出了明清商业发展与媒介创新互动的观点。

正因为作者从多元视角关注明清徽州刻书,在明清刻书史、文化传播学、商业史等方面才有很多新的认识,可谓史论并见,诚为一部研究明清徽州刻书的系统厚实之著作。当然,该著还有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之处,在这里略举一二,与宗财博士商榷:明清徽州刻书的影响甚大,雕版技术方面,胡正言“十竹斋”彩色套印技术,刊刻著作体例和宗旨方面,张潮《幽梦影》集众家评点的体例、《昭代丛书》注重实用的编辑宗旨等,如果将这些内容突出和深化,更可以彰显出文化传播的效果,会为著作增色不少。另外,著作中所列书影,部分来源于周芜的《中国版画史图录》,如换成徽州所刻原书的书影,会更具有说服力。

[1] 徐学林.明清时期徽州府刻书业[G]//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获奖论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679.

[2] 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66.

[3] 张海鹏.徽商与徽文化[M]//求实集:张海鹏史学论文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4.

[4] 王世华.序一[M]∥秦宗财.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3.

[5] 秦宗财.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84.

[6] 肖东发.序二[M]∥秦宗财.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

(责任编辑:孟凡胜)

Clear Outline, Clear History and Criticism——A Review onTheResearchofBusinessInteractionandCulturalTransmissionintheMingQingDynasty,CenterforHuizhouPublishingandMerchantsby Dr Qin Zongcai

LIU He-we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China)

The engraved book has a long history in Huizhou.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and Yuan Dynasty, the engraved book has been well-known throughout the country.Furthermore, it becomes a leader of the book carving industry, appears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works which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research.TheResearchofBusinessInteractionandCulturalTransmissionintheMingQingDynasty,CenterforHuiZhoupublishingandmerchantsby Dr.Qin Zongcai, resear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Huizhou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under the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reveals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mmercial economy.This is full of highly research value both for Hui and cultural transmission Study.

cultural transmission; merchants from Huizhou; Huizhou publishing industry; Ming and Qing Dynasty

安徽省“2016年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gxbjZD2016013)

K248

A

1006-1525(2016)05-0125-04

刘和文,男,博士,研究馆员。

2016-04-12

猜你喜欢
刻书徽商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徽州绿荫
论元代儒学刻书
卷宗(2017年9期)2017-07-07 18:32:54
徽商回归
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 12:53:36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 02:57:13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42
明代安徽官方刻书考
天一阁文丛(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