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丁亚茹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50001)
中小城市地校图书馆共建研究
李 敏,丁亚茹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50001)
根据我国中小城市地校图书馆合并共建情况的调查,分析它们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校图书馆共建应在政府行政主导下采用双轨制进行,各实体馆保留并以总分馆制共建,各馆数字资源则集中共建成统一平台供大家存取。同时,还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来保证共建方案的落实和可持续发展。
地校共建图书馆;中小城市图书馆; 总分馆制;区域数字图书馆
目前国内市民共享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形式约有三种:一是高校馆主动开门接纳市民读者,提供选择性的书刊内阅服务,该类高校馆约占16.74%[1]。二是高校馆加入地方图书馆联盟,响应倡议,承诺向社会开放。如首都图书馆联盟等,但大多未见开放实施细则。三是地方政府主导,让当地公共图书馆与驻地办馆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合并共建成一大型馆,同时履行公共馆和高校馆双重职能,面向市民读者和学校读者开展服务。由于制度和法律等原因,前两种短期内实现常态化向社会开放有些难度。第三种地校图书馆合建模式,自1997年严济慈图书馆建成以来,相继在于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和新建地级城市推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市民文化生活需求与政府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以便提高共享效率。
2.1 调查情况
除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图书馆、独山子区文化中心图书馆和宁波北仓区图书馆三所为区校合建外,其余均为市校合建。这些合建馆的建设几乎都是在当地政府主导和推动下进行。参建的高校图书馆是办学特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公办或民办的驻地高职院校、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参建的公共图书馆,普遍处于无法满足当地市民读者文化需求的窘局。合建馆馆舍,或是改学校原馆舍布局,或是校内新建;馆内设两个功能区是指学校使用区和社会使用区,三个功能区则再增设公共使用区。二馆合一的共建,目的是让大型合建馆效益最大化,以一馆的服务来覆盖学校和市民读者。但已建的13所合建馆中,有5所分离,7所仍在运行,在建2所。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政府有能力投资另建新市馆,或旧市馆的改造扩建工作完成。现存合建馆,目标服务群多以高校师生为主。两所在建馆要想真正实现图书馆共建后的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目标,就必须积极探究合建馆分离的真正原因和现存合建馆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时调整共建方案,才能引领更多未来的共建馆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
表1 我国15个地(区)校图书馆合建情况统计表
2.2 成效与问题
2.2.1 成效总结
(1)提升了参建公共馆的实力与效益。合建前的公共馆,大都存在馆舍狭小、资金短缺、管理低效、技术服务落后、与读者需求脱节等问题。合建后,从一馆单用改为一馆多能,从政府独办单投改为社会合办多方筹资,从一馆一制改为一馆两制,办馆实力和效益都有提升。如金华市图书馆,1994年在全国第一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定为三级馆,但1995年负债已达30万元,萎缩趋向明显。随后与民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合建,情况大为改观(见表2)。由于馆舍面积、硬件设施和馆藏资源等改善,2004、2009年以合建后的金华严济慈图书馆参加第三、第四次评估定级,均为一级馆。同样,池州市、大庆市、德阳市、济源市、独子山区和宁波北仓(区)等图书馆,合建后的等级都有晋升。2010年金华市公共图书馆恢复独立建制,2013年第五次参评,仍定为一级馆,可见合建期间形成的发展惯性对独立后的图书馆仍有持续性影响。
表2 金华市图书馆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前后的实力对照表[2]
(2)探索了区域跨系统图书馆合作管理运行的相关制度。例如:《严济慈图书馆管理体制和实施意见》规定了合建馆的产权性质、管理机构及职责、资金投入、人事制度等事项。《关于整合济源市图书馆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通知》确定合建馆执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种制度”。宁波北仓区图书馆则组建合作管理委员会,签发《宁波市北仑区文体局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图书馆项目合作协议》,修订“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和评估标准”,在共建馆内有分有合地运行两种管理体系和两种评价指标体系。这些规章制度虽有粗象和概括之嫌,但在克服我国图书馆事业管理上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为将来更规范的图书馆共建共享提供了制度上的借鉴和参考。
(3)基于合建实践的理论研究夯实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经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自1998年以来有关地校合建馆的研究论文有138篇,共建馆馆员撰写占36%,有关地校合建馆方面的科研立项33项。以上两类研究的数量都随合建时间推进呈明显增加趋势。严济慈图书馆1997年建成,1998年刊发首篇合建馆的论文[3]。2001年聊城市合建馆运行,2002年该馆发两文[4][5]。2005年3所合建馆启用,当年研究论文明显增多。2006年黄淮学院图书馆暨驻马店市图书馆申报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与高等院校共建图书馆的应用模式研究”批准立项,给予合建馆研究很大的理论支持。此后发文量和科研立项数呈直线上升,到2011年时,落成的合建馆、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的立项等都达到高潮。
2.2.2 存在问题
(1)馆舍减少。我国公共馆是按政府的行政区划布局的,每级政府大多只在一处建一所图书馆,形成省会城市一所省馆、每个地市一所市馆、每个市辖区一所区馆。因此,地市公共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设得好,既能发挥省级馆的辐射延伸作用和区域城市中心馆的职能,还能引领和带动当地县级和社区馆。所以,地市级公共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当前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中321个建有图书馆,72%是2000年以前建成[6]。在公共馆覆盖率不达标和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共建采用合并方式,在校内建一大型新馆挂公共馆和高校馆两牌,同时关闭原狭小公共馆或不再投资建设缺失的公共馆。一旦合建馆没有发挥地市级公共馆的职能,公共馆布局不均衡的后果就更加严重。
(2)管理运作倾向高校馆模式。虽多数合建馆明确执行“一馆两牌两用、一套班子两种体制”,将各馆资源统一集中到一个馆舍内,在整合成一个或两个相对独立的资源库的基础上,分高校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开两个服务窗口分别接纳高校读者和市民读者。但在合建合约中,由于只明确各方前期投入的比例,如聊城市和池州市的合建馆,没有预算和落实的后期运营费用,实际上后期费用基本由高校负责筹措。所以,在实际运营中频现合建图书馆管委会虚化、合建馆几乎由高校的党委和行政单方领导、合建馆的领导层和管理层由学校全权配置等情况。另外,还有7所是在无公共馆或与条件极差的公共馆合建,合建馆中缺少公共馆资源基础和服务经验。最终,多数合建馆是以扩大版的高校馆模式进行管理运作。
(3)高校读者与市民读者服务失衡。合建馆置于校内,给市民读者造成一定的不便。若提高市民入馆门槛,市民享有的服务就更有限,如多数馆规定进馆阅览需持本人的“校园卡”。13所图书馆中仅有4所面向所有市民办证,其余皆有限制,如洛阳市的合建馆仅向市民中的科研人员、学校教师及公务员等发证,聊城市的合建馆仅向政府职能部门员工、研究人员及高级职称者等发证。办证需缴纳工本费、押金、图书借阅费、服务费和管理费等。提供的服务多为内阅和外借,且仅限中文纸质书刊,服务时间遵从高校馆开馆时段。“新书通报”中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技类文献和小说及娱乐性等大众通俗文献极少。合建馆网站无社会公众的访问入口,无相关信息资源与服务的链接。所以,有的合建馆投入使用近一年仅办理了40名市民的外借证[7]。如此合建违背了服务当地居民的宗旨,更不能体现公共馆的免费、平等、便利等服务精神。
我国驻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大都接受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如果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进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以行政主导和监管的方式真正承担起地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建的投资、决策、组织和协调等职责,将合并共建改为双轨制分别共建实体馆群和数字馆藏共享空间,就能实现地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的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及和谐发展。
3.1 保留各实体馆,以总分馆制共建共享实体馆藏
现有二馆合一布局,难题之一是馆址选择,置于校园或市区都不能兼顾高校师生和市民的便利。其次,在一个混合型馆内跨越两种不同系统而创建各方满意的体制,在制度和法律上多有障碍。再次,合建加重地市级公共馆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若能在高校馆和公共馆之外另共建新馆为最好,却与国情不符。如果各自保留实体馆舍和实体资源,以总分馆制来共建共享,可望保持各参建馆特色和发挥区域图书馆系统整体优势之效。但总分馆制的建设主体必须是当地政府和各主管部门,该地条件较好的高校馆为中心馆负责指导和安排地市级公共馆和其他院校馆的工作,地市级公共馆和其他院校馆分别负责协调区域内各社区馆和各分校馆的工作。各馆在保持各自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前提下,共用一个集成管理系统,共享实体文献的采购、编目和读者等信息,实现集中采编、联机检索、读者管理和通借通阅等功能,以共同保障该地市民和高校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3.2 集中共建数字馆藏,实现区域数字图书馆的一体化平台共享
由于经济等原因,无论是图书馆网站建设,还是数字馆藏的购置,地市级公共馆都滞后于高校馆。如何让市民共享高校馆数字资源,逐步建设公共馆网站,集中共建区域数字图书馆是可行之举。即依托网络技术,将区域内图书馆的数字馆藏集成一个区域化、集群化、网络化的统一门户,以共享空间形式服务于所有读者。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值得借鉴。该馆由宁波市政府主导,市教育局牵头,邀约教育、科技和文化等系统的18家图书馆参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负责建设中心门户网站,各馆原有的正常管理和运作模式不变,原购数据库在各自保有所有权和管理权下整合进入中心门户检索平台,供参建馆检索或链接。同时制定细则以规范各馆将购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具体工作和参与共享的要求[8]。全市市民和参建馆读者均可通过IP地址和各成员馆网站进入中心门户上的统一检索界面、统一身份认证等窗口,实现“一站式”检索和原文下载。
3.3 建立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保证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既存合建馆,还是上述实体馆群和数字图书馆平台等共建方案,各参建方的资源利益、贡献值、分享绩效等不一,若没有相对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将各方权利义务制度化,就难以平衡资源贡献者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共建项目难免会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制定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必须遵循:(1)以行政主导规范利益规则和协议。建立一个政府及主管部门参与的超越各成员馆行政隶属关系的行政机构,统筹规划各项建设工作,制定一系列共建共享政策、制度和实施细则,以分配资源并保证各方利益。(2)奖励补偿共享成本。在分析文献提供馆、文献请求馆、读者接纳馆、读者输出馆等投入成本与获益的基础上,考评它们的服务量化指标,奖励或补偿不同资金,以激发继续共享的积极性。(3)以分享理念引导共享行为。通过论坛、宣传及用户培训等,提升各方信息分享和交流愿望,和谐资源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如此,参建各方定能正常发挥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分享到资源的最大利益。
[1] 王玉林,曾咏梅,崔然,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6):26-31.
[2] 周立飞.股份制图书馆建设再认识——从严济慈图书馆“始”与“终”说开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35-39.
[3] 杨艳.革新文化体制 拓宽办馆之路——金华市创建图书馆的新尝试[J].学习与思考,1998(6):44-45.
[4] 张曙光.聊城师院图书馆与聊城市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构建[J].图书馆杂志,2002(5):61-63.
[5] 许磊.构筑图书馆运作新模式——试论聊城大学与聊城市图书馆校地共建[J].现代情报,2002(6):107-1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十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EB/OL].[2011-01-05].http://www.dss.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21068.
[7] 驻马店吧.驻马店图书馆藏书100万册 可否对孩子开放?[EB/OL].[2010-11-22].http://tieba.baidu.com/p/818489867.
[8] 何颂英.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探究——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10):20-22.
(责任编辑:傅 正)
Study on the Co-constructed Library in Public and University in the Middle and Small Cities
LI Min, DING Ya-ru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constructed library situation of public and university in the middle and small cities.It analyzes the efficiency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at co-construc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by the double-track system.Each entity library reserves and co-constructs in the general-branch library system.The digital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on unified platform for everyone to access.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interest balance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constructed library by public and university; the middle and small cities library; the gene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regional digital library
G258
A
1006-1525(2016)05-0062-05
李 敏,女,副教授。
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