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振涛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畜牧兽医站,734000)
甘州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妥振涛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畜牧兽医站,734000)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由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马有较强的抵抗力,人也偶尔感染。易感动物可经呼吸道、破溃的皮肤和配种及病畜污染的饲料而感染。猪既是伪狂犬病的原发宿主,又是该病毒的长期贮存者和排放者。
1.1 调查对象
(1)甘州区一规模化猪场(简称A场),2015年2月下旬,8头母猪产死胎、弱胎,前后几天有12头母猪发生流产和延期分娩并产出死胎,个别母猪有空嚼式磨牙现象。3月中旬,第2-5胎的4头经产母猪产仔42头,相继死亡22头仔猪,另有13头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呈游泳状,转圈运动,观星样等。
(2)根据甘州区某猪场(简称B场)负责人刘某反应,其养殖场共饲养母猪150多头,育肥猪710多头,近一段时间以来,场里发生小猪腹泻、呕吐、部分猪抽搐的疫病,使用氟哌酸等抗菌药治疗均无效,其中有一窝2月26日出生的13头小猪,2月28日起陆续发病,至3月8日已全部发病死亡。
(3)甘州区某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简称C场),于2015年2月20日晚分娩2号舍的一头母猪产出13头仔猪,仔猪产下后都很健壮,膘情极好。第二天发现有两头乳猪眼眶发红,闭目晕睡,接着乳猪体温升高。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趴在地上,全身震颤,拉黄色稀粪,站立不稳。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进行下以几个方面的调查。
1.2.1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观察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临床症状,并根据现场状况,研究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针对母猪不孕症、猪繁殖障碍情况,做好妊娠母猪流产率和死胎率,新生仔猪死亡率等指标的数据统计。
1.2.2 血清学调查
(1)血样采集:从上述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猪群中,按照猪场猪只总数的10%随机抽样,经耳静脉无菌操作采集全血,分离血清,置于冰箱中冰冻保存,待检。
(2)检测方法:未注射过PR疫苗的血清样本,用乳胶凝集试验(LAT)进行检测。取被检血清、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稀释液各一滴,分别置于玻片上,各加乳胶抗原一滴,混匀、搅拌并摇动1-2分钟,于3-5分钟内观察结果。阳性血清加抗原全部乳胶凝集、阴性血清加抗原不凝集时试验成立,被检样品加抗原有50%乳胶凝集判为阳性。
2.1 临床症状
(1)妊娠母猪的症状为:所调查的3个猪场,妊娠母猪不同程度存在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弱仔。个别母猪在怀孕期曾经表现咳嗽、发热、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眼眶结膜炎。
(2)流产胎儿多为死胎、畸形、干尸化胎儿(木乃伊)及骨质不全的腐败胎儿等。大部分弱仔在耳尖、颈、胸、腹及四肢内侧等部位出现淤血、出血斑,有的虽足月产,但所产仔猪体弱、吮乳困难,1周后表现喘气和腹泻,育成率低。
2.2 发病统计
从2月上旬到3月下旬,对上述3个猪场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均有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即使发情,经屡次配种也不能受孕。其发病率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3个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单位:胎、头)
在138头妊娠母猪中,发生繁殖障碍的61头,占妊娠母猪总数的44.20%。新生产仔1693头,发病仔数730头,占产仔总数的43.12%。
2月上旬到3月下旬,对上述3个猪场的生产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生产繁殖情况调查结果(单位:头)
由上表数据表明,3个猪场,全窝产死胎母猪数占同期分娩母猪的15.94%;仔猪死亡数占新生仔猪总数的38.80%。
2.3 防疫情况
经调查,A猪场采取了以净化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B猪场采取了以免疫为主的防制措施,C场未建立免疫制度。在疫苗应用方面,A、B猪场使用了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C场使用的是猪伪狂犬病灭活苗。
2.4 血清学检测
对上述3个猪场所采猪血清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见下表3。
表3 PRV抗体检测结果(单位:份)
3个猪场所采猪血清经检测,PRV抗体检测均有阳性,检测血清253份,阳性90份,平均阳性率35.57%。
1是建立更加完善的猪场疫病的防控体系,将防疫体系的重心转移到疫病的净化,提高场内员工的职业素质,制定严格的员工进出管理制度,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2是猪场应不定期的对场内猪只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从而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发生,3是做好场内的消毒、灭鼠工作,死猪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4是根据猪群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同时改善猪舍环境,如提供适宜的温度、降低猪群的密度等措施,以减少疫病的发生和危害。
S858.28
B
1003-8655(2016)06-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