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保高校大学生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

2016-03-19 22:34刘俊冉司浩
出版广角 2016年2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使用与满足对策

刘俊冉 司浩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功能日益多样化,手机媒体成为第五大媒体。即时通讯、社交娱乐、新闻资讯、购物、打车、旅游等功能深受大学生欢迎。手机媒体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其中凸显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旨在发挥手机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与满足;对策

【作者单位】刘俊冉,河北科技学院;司浩,河北科技学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分析,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1]。大学生是手机媒体受众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流量资费日益低廉,网络覆盖面迅速扩大,新媒体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文依据传播学经典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对驻保定市高校(下简称驻保高校)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开展研究与对策的深层次探索,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媒体使用观念。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深入了解驻保高校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需求现状,研究者选取了保定市5所本科学院和5所本科独立学院的高校大学生作为分析样本。这些大学生来自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科技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分布于各个年级,总计1000人。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问卷为调查小组成员编写的“驻保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问卷总计30个问题,包含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手机使用基本情况、手机使用目的和动机、手机社交软件使用情况、手机娱乐软件使用情况和手机对学生的影响6个部分。研究者在驻保高校中选择10所院校,向各个年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关于大学生对手机媒体使用情况的第一手真实有效资料。

2.记录访谈法

记录访谈法是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访问形式,对受访者进行深入访问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研究者总共组织了5次访问,涉及人数达200人次;提前制定访谈提纲,主要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对手机依赖程度等情况;设计了3个非结构化问题、20个有针对性的结构化问题;访谈内容较为深入,形式多样化。

3.文献调查法

研究者利用互联网整理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网络和手机媒体的书籍资料,将手机媒体特点、互联网发展、手机发展、媒介依赖、使用与满足理论等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传播学经典的受众行为理论,重在研究传播效果。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

1974年,美国传播学者E.卡茨,总结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需求满足过程,提出使用与满足的传播模式。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这种模式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在实际接触媒介的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满足需求是建立在以往媒介接触的经验基础上的。竹内郁郎提出,无论满足与否,结果均会影响个体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且个体会根据满足状况来调整既有的媒介印象,或多或少改变对媒介的期待。

罗森格伦在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谁,使用何种媒介,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理由及产生了什么效果。”这是指受众在个人特征和社会因素基础上产生需求并借助媒介来满足;受众接触媒介后必然产生满足或不满足,满足则继续接触,不满足则停止接触;媒介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对受众本人及社会产生影响。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

新技术的突破往往引发媒体的巨大变化,无线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结合,诞生了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中国人民大学的匡文波这样定义手机媒体: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成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3]。

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论断,在他看来,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4]。手机媒体不仅具备传统四大媒体的特点,而且需要人的各种器官参与,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方位延伸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

手机媒体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手机作为掌上终端,携带方便;手机媒体具有便捷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这成为大学生选择其的主因;随着微博、微信、购物、新闻、游戏、旅游、打车等手机APP的开发,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掌上生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与传统媒体的单一性相比,手机媒体真正实现了全媒体融合;手机媒体的信息海量、个性突出等特点为手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手机媒体专家朱海松曾这样定义超越传统四大媒体的手机媒体:“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5]。”学者们在感叹手机媒体发展之迅速的同时也在积极迎接第五媒体时代——手机媒体时代的到来。

四、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需求现状

本次调研总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3份,有效回收率为87.3%。经过分析,驻保高校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主要需求分为人际沟通的需求、获取信息的需求、娱乐放松的需求、工具使用的需求四大类。

1.人际沟通的需求

人际传播作为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直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大学时代的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交流频繁。在大学生交流过程中,手体媒体是最常用的媒介工具。通过记录访谈法访问的200个大学生中,有188人经常使用手机上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194人经常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大媒体,融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让用户彼此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快捷。尤其是主打朋友社交圈的微信的到来,更是让大学生对社交的需求进一步得到了满足。微信的摇一摇特色功能方便大学生查看附近的人,和与自己拥有相似兴趣和爱好的人进行交流,化当面交流的尴尬为彼此熟知的美好。

2.获取信息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量信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报纸、杂志、书籍影响力日渐衰退,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被便捷、及时的移动手机媒体慢慢取代。随着手机媒体的不断升级,4G手机时代正在到来。4G手机能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最新的信息资讯,让手机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最快速、最省事的媒介平台。比如,腾讯网在QQ和微信等手机应用软件中设置新闻插件,能将最新的新闻根据大学生的喜好推送给他们,满足他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需求。研究者发现,在受访对象中,有80%的大学生通过浏览新闻接触外界。比如他们会下载安装“今日头条”“搜狐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手机软件,利用闲暇时间来了解最新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用户只要开通网络,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搜索,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这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

3.娱乐放松的需求

在没有手机之前,大学生主要通过听广播和看杂志、电视、电影来放松、缓解压力。而今,手机媒体的多样性、便捷性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娱乐。在本次的调研中,有75%的大学生认为,娱乐是手机媒体的第二大功能。其中,经常使用手机娱乐功能的学生,占总体的29.8%;经常借助手机看电视、电影的学生,占总体的65.6%;通过手机阅读小说的学生,占总体的31.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娱乐活动大部分借助手机媒体来实现,对大学生来说,手机媒体的娱乐功能日益凸显。

4.工具使用的需求

手机媒体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比如,大学生在课堂上没能听懂老师讲解的某个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借助手机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手机购物是今后网购的主流趋势,大学生足不出户,可登录手机淘宝、天猫、京东、蘑菇街、唯品会、丰趣海购等购物平台进行购物。这些购物平台有很多打折、聚划算、节日购等活动,方便大学生购买心仪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受这个趋势启发,很多大学生开始创业做微商,他们利用微信社交平台,开展微信营销,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熟悉了电商平台的运作流程,为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还有些大学生下载炒股软件,买卖股票,查看行情,将零花钱投入股票市场进行投资理财(当然,这种行为应量力而行)。总之,手机媒体的便捷性、可移动性、娱乐性是大学生青睐它的主要原因。

五、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需求的满足情况

随着手机应用功能开发的日益深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在满足大学生需求方面,远非其他媒体所能企及。无论是了解社会新闻还是获取娱乐信息,无论是建立人际关系还是上网购物,手机媒体已经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只有约10%的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不超过1小时;80%的大学生每日使用手机至少2小时;43%的大学生一天之中有3—4小时的时间给了手机;有16.4%的大学生表示,手机全天不离手。可见,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现象日益凸显。传播学的依附理论认为:媒体对人们的需求满足越多,人们对媒体的依附程度也会越高。对作为应用手机媒体主力军的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购物、交友、娱乐、通信……手机媒体可以说无所不能。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手机媒体在提供掌上生活的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能力,在让大学生娱乐放松的同时也挤占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在呈现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养成了大学生的思维惰性。

六、研究与对策

手机媒体在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娱乐功能、轻易相信手机营造的虚拟世界、对虚假信息毫无防范、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导致学业荒废……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媒体,不要让它的负面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此次调查结果,研究者进行研究,思考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发挥手机媒体的正面作用。

1.学校重在教育和引导

对离开家庭走入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而言,入学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应对大一新生开展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入学伊始就树立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观念。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使之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手机的使用方法,使手机媒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增设有关媒介素养的选修课程,让教师讲授传播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手机媒体。高校可开设手机媒体心理咨询讲座,解决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心理问题。高校要尤其关注那些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因为这类大学生更容易将自己锁在手机的世界里。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是高校心理咨询室要关注的重点课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多开展体育等户外活动,让学生把手机放下来,把头抬起来。

2.社会重在管理和建设

政府和通信运营商在支持新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手机媒体的管理和建设。在法律上,相关部门要完善立法,制定举报机制,贯彻落实、依法执行,对通信运营商或手机媒体软件开发商的经营进行约束,建设良好的手机网络生态环境,还大学生一片纯洁的网络空间。在网站建设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打击利用手机媒体实施犯罪、散布谣言等非法行为,加强对垃圾信息及色情文字、图片、视频等的拦截,严格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牢记社会效益。在家庭管理上,父母应重视和大学生的沟通,积极了解手机媒体相关信息,在经济上控制,在思想上引导,加强孩子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

3.个人重在媒体素养的提升

第一,作为手机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大学生应尽量避免对手机媒体的不合理使用,抵制非法信息,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第二,大学生应主动接受学校关于手机媒体的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手机媒体的两面性,明白娱乐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取代学习,本末倒置。第三,大学生应主动接触关于手机媒体的知识,比如传播学等,了解媒体的运作机制,了解媒体产品的制作流程,透过现象剖析本质,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第四,大学生应了解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给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改变,并清醒地认识到手机媒体只是工具和介质,如何利用它为生活、学习提供助力是自己应该思考的方向。第五,大学生不应陷入手机娱乐中无法自拔,要避免过度依赖手机,放下手机,走进课堂,端正学习态度,不让时间与韶华悄然逝去。第五,大学生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参加社团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手机媒体的魔方大厦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提高自身素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2015-02-03.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0.

[3]匡文波. 手机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4]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9.

[5]朱海松. 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11.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使用与满足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