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坪
摘 要: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将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效率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减少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点处精心地“问”,
启迪思维
一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这堂课教学的核心。在重点处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如一年级《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堂课中,在探究完算法后,教师问:“今天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教师的用意是让孩子明白以前学习的是不进位加法,今天学习的是进位加法,目的是想小结进位加法的算理,以突出本堂课的重点。但孩子不明白老师问的“不同”具体指什么,所以孩子可能会答:“数字不一样。”“结果不一样。”“计算过程不一样……”如果教师换一种问法:(例题26+9=35)“26里面只有2个十,为什么加9以后又多了一个十?”这样问题就直接指向刚才的计算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肯定知道是因为9加6满十了,向十位进了1,所以又多了一个十。这样既凸显了教学的重点,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出算理又检查了哪些孩子已经学会,一举两得。
二、关键处穷追不舍地“问”,
抓住本质
关键点的提问,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设置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表及里,拓宽思路。
如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在教学怎样判断一组线是否互相平行时,教师问:“为什么要把图1分为相交这一类?”
(图1)
生答:“因为它们延长后会相交。”
教师问:“会在哪边相交,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生答:“会在右边相交,因为越往右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越小,一直到相交。”(接着教师做出关键补充:“也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也为后面环节孩子找出平行与相交的本质区别埋下伏笔。)
教师问:“你怎么确定这两条直线 延伸后也不相交?”
生答:“因为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找到两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能促使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
三、难点处有层次地“问”,
深入浅出
在学生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设计提问,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会积极思考,最终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出正确答案。如《圆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提问:“你们准备怎样去探究圆的面积呢?”
教师的这个问题能启发学生结合已有活动经验进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应该把圆形转化成其他图形进行研究。在孩子们不知该从哪里入手时,教师把一个圆对折多次后问:“想象一下,如果沿着这些折痕剪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形状?”
在孩子们动手操作后,教师展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和16份所拼成的图形后问:“看了这两位同学拼成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再用课件展示32等份拼图、64等份拼图,问:“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通过这个提问,让学生明白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暗示,而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