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及高校青年教师影响研究*

2016-03-19 19:50谢佩军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高教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高等教育

谢佩军(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及高校青年教师影响研究*

谢佩军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315175)

摘要:MOOC是典型的后IT时代开放复杂系统,平台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能够产生大量系统化的教与学的数据,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针对MOOC大力助推传统高等教育的教育职能体现、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及MOOC促进青年教师及时转变角色定位、提升综合素质、更新教育理念与提高知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对后IT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合理定位,及高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后IT时代;MOOC;高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

*课题项目:2015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5SCG088):后IT时代“慕课”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挑战及对策研究;宁波大红鹰学院2015年高等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基于项目驱动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立体化改革与实践。

Abstract:MOOC is a typical complex open system in Post IT era,the platform is wholly dependent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OOC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systematic data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alyzed the mooc's impact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also analyzed the mooc's impact on the role positioning,comprehensive quality,educational concep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young teachers of the universities. It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role conversion and reasonable positioning of young teachers,and the young teacher training and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post IT era;MOOC;higher education;young teachers of the university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学军在2013年科技委年会的主题报告上[1]指出:“进入2l世纪,世界科技发展正迎来新科技革命,信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已出现萌芽,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后IT时代。后IT时代的主要特征是IT时代特征的深化发展,数字化发展成为大数据,网络化由机——机网络发展到人——机——物网络”。后IT时代的开放复杂系统具有三大特征,即网络化系统无处不在、系统化的大数据时代,以及系统组织重组,高等教育系统也不例外。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学习平台是典型的后IT时代开放复杂系统,平台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MOOC平台将产生大量系统化的教与学的数据,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地研究,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MOOC促进教与学的开放重组,改变了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呈现方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MOOC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Dave Cormier于2008年提出,而2011年是MOOC发展的新起点。后IT时代MOOC给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随即在教育研究领域掀起了MOOC研究的热潮。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MOOC发展相对较早,因此,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具广度与深度,MOOC对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始于2011年。Aguaded Gómez与J.Ignacio[2]探讨了MOOC创新教学模式的推行对大学教师角色转变的推动作用;Mittell与Jason[3]主要分析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MOOC并没有隔断师生之间联系,反而能激发教师快速提升与成长发展;Butin[4]强调MOOC大环境下,大学教师需要随着大学课堂形式的转变及时研究对策。Tamar Lewin[5]研究了MOOC对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MOOC的迅速发展为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与角色转换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面对MOOC三大平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于2013年掀起了一场“MOOC风暴”,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加盟MOOC平台。国内学者对MOOC的大量研究也是始于2013年,针对MOOC冲击下教师的应对策略与角色转换,较具代表的研究有:莫甲凤[6]研究了MOOC时代提升大学教师能力的关键是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以科教融合为突破口;叶俊民[7]等针对MOOC时代教师的角色及其转型特点,指出高校教师需要理解并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实现MOOC时代教与学双赢的教育目的;张丹[8]指出为了应对慕课时代的挑战,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大力提高以信息化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综合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实现教师角色的重塑。

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主要对MOOC大环境下,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专业成长等角度或层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对某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后IT时代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以及MOOC对高校青年教师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对后IT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合理定位,及高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后IT时代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MOOC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2013年5月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纷纷介绍MOOC的来临和影响,国内许多一流大学也纷纷加盟美国大规模在线课程的三大平台。201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促进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深入研究MOOC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

(一)后IT时代MOOC彰显大学教育职能

MOOC是典型的后IT时代网络化系统,比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更具兼容性和拓展性,MOOC能够融入多种交互友好的新媒体和互联网工具,并且能够依托普及率极高的社交网络平台,从而更切合后IT时代年轻人(尤其大学生)的交流、学习方式。MOOC作为网络化系统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开源和分布,这也为加快实现随时随地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提供有力保证。MOOC突破了大学围墙的界限,彰显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

(二)后IT时代MOOC助推教育教学研究

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难以获取大量教与学的统计数据,因此多数以定性研究为主。后IT时代最大的优势就是大数据,MOOC平台可以采集系统化的教与学大数据,以支撑深入地教育教学研究,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后IT时代MOOC促进教学管理改革

MOOC的出现让高等教育只面向大学生的“小众教育”,转变为能为面向全社会的“大众教育”,强化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同时社会的评价更能体现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MOOC改变了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授课方式,重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高等教育从“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教学更注重教学互动和问题探究。由此,MOOC势必会促进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管理改革,需解决过程认定、学分认证、评价方式等问题。

三、后IT时代MOOC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

MOOC给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促使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从现有MOOC课程来看,大部分课程都是由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大学教授主持开设的,这些教授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较深入的认知。而青年教师在素质、学识和教学水平方面,与老教师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何提高与优化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是高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据统计,当前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后IT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知识体系;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能够熟练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乐于接受新知识、新理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科专业知识过专,基础学科知识过窄;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弱;教育理论知识欠缺等。作为后IT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MOOC浪潮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后IT时代MOOC促进青年教师迅速转变角色定位

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被定位为知识传授者,主要教学任务是课堂内的知识传授。MOOC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实现了高校课堂教学“以教学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让教学活动更人性化,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MOOC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融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便于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多体现了主体灵活性。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二)后IT时代MOOC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提升综合素质

后IT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多数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深度,但综合知识广度有所不足,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技能、表达技巧等。高学历高校青年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工作岗位,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势必存在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相脱节,这些教师自身应用能力还需通过进入企业锻炼、承接横向课题等方式快速提升。

学生大都推崇和认可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突出综合能力的教师,课堂教学也是教师人文素养、品德修养、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后IT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处世为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后IT时代MOOC敦促青年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后IT时代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时间短,缺少教育理论、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过程缺少教育理念支撑,教学体系缺少教育理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高等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适应后IT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把握后IT时代的大学生特点,青年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并能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四)后IT时代MOOC迫使青年教师快速提高创新能力后IT时代MOOC势必会促进国家之间、高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激烈竞争,青年教师需承受更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教师之间的竞争,不但是教育教学能力、知识传播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后IT时代更注重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育理论等方面相对弱势,但较好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有助于熟练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较快地提高创新能力。知识创新的前提是足够的知识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融合和贯通。知识创新既可以通过教师个体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积累和理论学习进行分析、总结和提高,也可以通过组织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结构、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群体进行群体研讨,实现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研究后IT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及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冲击与启示的基础上,对MOOC浪潮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处境进行研究,明确竞争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

的机会与威胁。文章的研究对MOOC蓬勃发展大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与合理定位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对探索后IT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职业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及后IT时代高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师资队伍建设均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学军.在国防科技大学2013年科技委年会的讲话[R].长沙:2013.

[2]Aguaded Gómez,J.Ignacio.The MOOC Revolution:A new form of education from the technological paradigm. Comunicar[J]. 2013,21:7-10.

[3]Mittell,Jason.The Real Digital Change Agent[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3,03:4-6.

[4]Butin,Dan W.I Am Not a Machine[J].New England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2,11:10-11.

[5]Tamar Lewin.College of Future Could Be Come One,Come All [J].New York Times.2014,1:59-61.

[6]莫甲凤. 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3:129-133.

[7]叶俊民,王敬华.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计算机教育,2014,9:10-13.

[8]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45-46.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211-03

作者简介:谢佩军(1981,2-),男,宁波大红鹰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副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高等教育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