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训练站为例

2016-03-19 10:21陈伟国聂庆华谢正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陈伟国,聂庆华,谢正生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改革探索
——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训练站为例

陈伟国1,聂庆华1,谢正生2*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农事训练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为全校非农专业学生开设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笔者主要从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体系、 教学基地、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事技能训练;通识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层次、能力方面的不断提高,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的共识[1-3]。多年来,高等农业院校设立的农事技能实践课程仅针对农学专业学生,并对农事实践教学开展了大量研究[4-6],而对非农专业学生的农事训练实践教学涉及甚少。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在校生规模达5万余人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中发现,针对非农专业学生创新设立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对非农专业学生开展农业知识的通识教育,让非农专业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程度的农业知识,已成为当前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7]。

华南农业大学基于学校的悠久历史及农科优势,于2013年专门成立了农事训练中心,并设立了农事教导与服务站、动物养殖训练站、农学训练站、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训练站、植物保护训练站、园艺训练站、林学与园林训练站、生物技术训练站和兽医兽药生产训练站等10个农事训练站,由各个农事训练站具体负责,面向全校非农专业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事技能通识教育[8]。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作为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通识课程,以现场实操教学为主,非农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农事实践活动,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增强了对农事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其教学目标是培养非农专业学生“识农、尊农、爱农”的家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关注“三农”发展。学生通过一周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拓宽了知识视野,加强了农事实践体验,提高了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课程设置体现了重视通识教育,培养宽口径人才,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成效。然而,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团队组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场景建设等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因此,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以动物养殖训练站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实践教学为例,结合动物科学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就华南农业大学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地推进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工作。

1组建教学团队,实施课程教学管理负责人制度

为解决修课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的实际困难,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需实行课程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动物养殖训练站依托动物科学学院的师资开设了一批动物科学类相关的课程模块。但由于学院以系为管理单位,传统教研室取消,出现了课程内容部分交叉重复的问题,造成课程管理一度困难。为此,学院组建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团队,建设满足现代农事训练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学队伍,每个课程模块均由指导教师及指导技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工作[9]。教学团队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教学团队每学期均向动物科学学院和农事训练中心提交详细的中期汇报和课程总结。为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院还成立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管理小组,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担任课程负责人(动物养殖训练站站长),负责制订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协调农事训练活动,并督导承担课程教学的指导教师及指导技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检查学生参加农事训练的情况。该制度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课程管理一度混乱的现象,搭建了良好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平台。授课教师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下,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师资梯队,提升了农事环节教学的师资力量,保障了教学团队的稳定,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精选教学内容,构建主题鲜明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需要,完善农事训练教学计划,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团队结合动物科学的学科特点和动物科学学院的教学实践条件,编写专门用于农事训练通识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目标、性质及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学习与训练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内容,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作为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通识课程,修课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而动物养殖训练站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是基于动物科学学院自身的学科特点来设置的,因此应精选非农学专业学生感兴趣且通俗易懂又不失动物科学学科特色的农事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授课教师将动物生产、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前沿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农学专业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应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学内容,提升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养殖训练站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家禽、家畜、蚕桑和特色农业四大部分,其主题是围绕都市农业的鲜明特点来构建课程模块体系,为非农专业学生理顺动物科学相关农事知识的主线。课程体系涵盖了家禽品种与鉴赏、禽蛋构造及品质鉴定、猪品种与养殖的知识、草食动物品种与养殖知识、蚕的养殖与抽丝技能、桑技术应用与文化、宠物鉴赏、金鱼鉴赏与饲养、动物遗传和血型鉴定9个课程模块,涉及知识了解、生产体验与文化鉴赏等多个层次的训练内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所设置课程内容的喜欢率达95%,增强了对农事知识的了解与认知,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也达到了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教学的高效实施

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事训练通识教育的基础条件。实践教学场地和实践教学设备的稳定投入是农事训练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0]。因此,学校想方设法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设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动物养殖训练站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实践教学场地主要依托农事训练中心、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动物科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了立体型农事训练教学平台。为应对修课学生人数多的现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互动的机会,充分利用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校本着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相统一,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在教务处、农事训练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动物科学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了专门用于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家禽、家畜和蚕桑等实践教学基地,丰富了农事训练场景内容。非农学专业学生经过指导教师的现场教学,强化了对现代农业生产工艺与生产经营管理等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农事训练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另外,充分发挥动物科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平台的作用,平台所有实验室(包括科研实验室)向非农专业学生开放。动物科学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多数教师参与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团队,安排训练项目,并在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现场完成,保障了农事训练实践教学的高效实施。

4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4.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模式由于修课学生少有农科的专业基础,在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传授、学生识记”的单向、枯燥的理论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简介理论知识,注重实操示范,学生在体验中学,教师在示范中教,师生双向、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重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角色,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模式[11]。同时,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挖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知识的缺乏以及学生对某些新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建议均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要信息,促进了教学模式的优化。

4.2农事训练现场教学为了提升农事训练实践教学效果,使非农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农事知识的感性认知,动物养殖训练站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采用了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是以农事训练实践场地为课堂,以动物为对象,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的内容及动物养殖技能与工艺流程等现场示范、展示给学生,并辅以讲解,再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演练,直至其理解、掌握为止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直观、生动,学生边做边学,在操作、演练过程中理解、掌握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够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12]。如在家禽、家畜和蚕桑等实践教学基地,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到生产实践中,在养鸡、养猪、养蚕实践场地为学生现场讲解畜禽和蚕桑生产的全过程,及时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化,加强了非农学专业学生对动物养殖生产全过程的认知。

4.3农事训练远程视频教学面对参加农事训练实践教学的学生人数多、规模大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动物科学学院省级校外实习基地资源,建立“学校—基地”互动的现场网络训练平台。目前,动物科学学院已建设一个远程视频教学实验室,配备80台电脑和互联网服务器,在标准化的省级鸡场、猪场实习基地分别安装了30多个全方位摄像头和互联网服务器,定期采集、储存、处理和传输数据,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在生产现场讲解操作。这种教学模式补充了农事训练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补充贴近现实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质量。

5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等都有别于传统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实践教学工作,有效反映教学实践的效果,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考核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教学团队从学生的实操能力、完成质量和总结报告3个方面进行课程考核。构建了“实践操作+完成质量+个人总结”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13]。课程总成绩构成中,指导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完成每一课程模块各项训练环节的表现及问答情况进行评分占总评成绩的25%;学生完成各个模块的工作质量评分,占总评成绩的25%;每位学生在农事训练课程结束后对训练内容、训练过程、训练收获和体会进行书面总结,指导教师根据总结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占总评成绩的50%。通过实施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事训练实践教学效果,保障了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的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的满意率达97%。

参考文献

[1] 陈兆贵,覃婕,王建兵,等.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现代园艺,2016(1):223-224.

[2] 王周红.高校合作交流新模式中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42-44.

[3] 许亚岚,罗雄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175-177.

[4] 韩新辉,冯永忠,任广鑫,等.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低年级本科生暑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5-7.

[5] 谢皓,赵波,康恩宽,等.“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60-61.

[6] 郭秀卿,崔福柱,郝建平,等.农学专业农事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469-473.

[7] 汤丽敏,陈晓超,涂荣珍,等.新型农事训练课程“三棱锥”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的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2015(2):174-176.

[8] 冯发强,陈益培,张秀香,等.华南农业大学非农专业学生农学站农事训练教学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6):14137-14138.

[9] 张越男.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的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2(22):59-60.

[10] 朱红,张红光,周竞学.以教学基地建设搭建实践教学改革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30-133.

[11] 周李娟.大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3):211-213.

[12] 韩博.现场教学法在应用型院校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

[13] 刘祝祥,贺建武,田向荣.地方高校专业类平台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生物类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3(19):24-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DJG20141050)。

作者简介陈伟国(1981-),男,广东汕尾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畜禽健康养殖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林学与课程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04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3-301-03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General Training Course—A Case of Animal Culture Training Station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 Wei-guo1, NIE Qing-hua1, XIE Zheng-sheng2*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2. Agricultural Training Center,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compound talent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novates the course system and sets up an agricultural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for non-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we mainly discussed the aspects of course teaching team,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bas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which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teaching model of agricultural general training course, and gained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Agricultural training; Gener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