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芝
综 述
学习研究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综述
○周秀芝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以来,一个深入学习研究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在全党全国迅速兴起。党报党刊和各种媒体发表了许多学习研究全会精神的文章和访谈,包括权威解读与学者见解。现择其要综述如下。
一是从六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果上认识其重大意义。
许多文章认为,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举国期盼,世界瞩目。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首先是政治上的,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还有理论上的,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重要讲话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更是实践上的,就是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进行了顶层设计,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指出,全会取得的政治成果、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认为,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准则》和《条例》,都根植于十八大以来的治党经验,特别是正风正纪取得的成绩。将这些经验和成绩固化,并且回归实践,注定会有效推进党执政能力的大幅提升。
中央党校党史部韩晓青副教授认为,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严明党纪党规,丰富发展党内规矩纪律,对于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从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阐述重大意义。
中央党校辛鸣教授认为,系统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战略重点与实施战略方面谋篇布局的强大能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治国理政的强大战略思维,这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和开创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
国防大学颜晓峰教授认为,全会的主题是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的主题,构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渐次展开;展现出一个系统的纲领,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构架。从“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内在逻辑、总体筹划、鲜明特色、实践成效等方面,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对于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教授认为,十八届六中全会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升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中央多次部署了前后相继的重大活动,如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中央还将党的建设有机融入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工作之中。总的看,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活动数量多、覆盖广、层次全、成效大。十八届六中全会集中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在政治上层次更高、更有权威性,在理论上更系统、更深刻,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是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认识其重大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指出,六中全会确立了抓好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起点,同时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支点,完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开创了从严治党新局面,沿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这条党的建设的路径,全面从严治党必将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收到良好的效果。
公方彬认为,六中全会坚守的理念以及出台的相关规定,必将让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口号,更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策。当人们的认知实现改变,会逐步化作习惯,形成自觉,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普遍拥有这样的认识及其行为,党便进入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新通道。
四是从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上认识其重大意义。
许多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许多新气象,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同时也指出, 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要有效化解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六中全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制度安排,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从根本上全局上为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抓根本”“稳基础”的重大意义。
许多解读六中全会精神的文章,都深刻阐述了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地位的历史性意义。
一是指出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
栗战书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维护权威作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仅革命权威、政治权威具有重要作用,个人权威、领袖权威同样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和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一政治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科学总结,对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会文件起草组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邓茂生指出,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因大环境和党内情况及经济利益主体都发生了变化,党内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现象严重,导致党内有些政策无法贯彻下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都需重新确立领导核心。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是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也是此次全会最大成果。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中国在推进改革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利益需求及其背后的“团体力量”,要摆平这些力量,必须有一个‘核心’来处理。他认为,习近平需要强有力的权威、权力资源作为支撑,以贯彻他的执政理念和思路。否则,他有很多好的想法和政策都难以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公报在再提“核心”的同时,也明确提出“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这表明,官方要党员拥护的是核心的政策和权威的决定,而不是朝核心本人去拍马屁、阿谀奉承。核心是改革的需要,不是权力的膨胀。
二是深刻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
邓茂生说,领导核心不是自封的,是有条件的,干部百姓的认可和自己有无能力都很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每年两会都有代表提议确定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样,有利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和党内团结,推动一些工作贯彻落实,有助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更加顺畅。
国家行政学院周文彰教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为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是深刻指出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服从”。
栗战书指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准则》提出的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对党忠诚作为必须坚守的生命线和立身之本,才能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和政治本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做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指出,“四个意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他指出,《准则》重申党章规定,强调必须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到“四个服从”,才能维护全党的集中和团结统一,才能实现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才能凝聚全党智慧,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
许多文章认为,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必须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一是阐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意义。
刘云山撰文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旺盛生机和蓬勃活力的动力源泉。
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指出,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重要基础。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准则》,是进一步深化、实化和细化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传家宝”。戴焰军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国家行政学院李拓教授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重点在“治”,要严起来才能治好党,只有治好党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领导亿万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李拓教授指出,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是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政治保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认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抓手,《准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二是阐释贯穿《准则》的原则。
《准则》在党内法规体系中仅次于党章,思想性、政治性、综合性很强。《准则》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基本规范,阐明了党关于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和立场。归纳一些文章的观点,把握贯穿在《准则》中的原则,主要有: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推动全党增强从严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握党章是根本依据,《准则》是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具体化;把握以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为导向,《准则》聚焦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薄弱环节,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推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把握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统一,既从政治上对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原则性要求,又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三是阐释《准则》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
许多文章指出,《准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治标,强调治本,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面对的十二个方面作出科学回答,需要逐一方面的学习研究阐释,又需要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其基本精神。《准则》的基本精神就是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定人民立场,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有的学者认为在12个方面基本内容中,需要重点阐述坚定理想信念的道理。说清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的道理,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重点阐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说清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政治纪律在党的纪律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重点阐述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重点阐述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对于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重点阐释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组织保证等。
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指出,《准则》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十二个方面明确规矩准则,把中国共产党最重要最基本的规矩,通过准则明确、强化、健全。可以预见,下一阶段,党规党纪将越来越严。
四是阐释《准则》关于“关键少数”表率作用的重要导向作用。
刘云山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这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执掌重要权力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发挥示范作用的特殊职责所要求的。只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躬身践行、模范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就会成为无声的命令、强大的感召,就能让下级党组织看到榜样,让党员、干部看到希望,让人民群众看到信心。这是“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道理。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指出,“关键少数”是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生活准则和监督条例中提出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概念。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它抓住了党内监督的“牛鼻子”,或者是“命门”。正像公报中所指出的,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这一关键少数。从“重点”到“关键”再到“特别”,这一用语上的层层递进,不难看出解决“关键少数”的监督问题,在整个监督框架中的特殊地位。他提议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还提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明确规定要探索实行官邸制,但这个问题,到目前在高层还没有被启动。
中共中央党校李民教授认为,着重强调高级领导干部这一点非常必要,如果看不住领导干部的权力,领导干部不能在从严治党上做出榜样,就谈不上以上率下。全会强调,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这正表明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以身作则才能树立一面旗帜,展现一种作风,凝聚一种力量,引领一种风尚,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王岐山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一是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强化自我监督。二是党的领导包含着管理和监督,离开了监督就谈不上管理,党的领导就会落空。三是落实《条例》需要继续探索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四是把信任和监督、自律和他律辩证统一起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任进指出,强化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作为强化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条例》构建了强大的党内监督体系,它的实施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条例深入总结党内监督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遵循,对于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条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李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化,本次全会提出了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要“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这“四个做到”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这“三个监督”,《条例》对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完善、更规范、更细化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