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探索

2016-03-19 16:01齐新宇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博鞍山旅游业

齐新宇

(鞍山市博物馆,辽宁 鞍山 114000)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探索

齐新宇

(鞍山市博物馆,辽宁 鞍山 114000)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文博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推动城市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文章以鞍山市为例,系统分析了鞍山地区文博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且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即统一整合、有效规划、细化特色品牌项目、打造科学文化旅游线路.

文博资源;旅游业;融合发展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文博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是推动城市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所谓文博旅游,是借助于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华的遗存,以各类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及各种文化遗址、古代墓葬、古代或近现代建筑工程、石窟寺、石刻作为主要旅游资源与景点而开展的一种题材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性旅游活动[1].搞好文化旅游、文博之旅是搞活地方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也是开发地方旅游发展的创新点.本文结合鞍山地区文博资源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实际问题,探索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

1 鞍山地区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

1.1 鞍山地区文博资源

鞍山地区现有可开发的文博资源包括文化遗迹、民俗及工业文化遗产等.

鞍山地区文化遗迹主要指遍布荒郊野外的不可移动文物,比较著名的是: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海城析木石棚、千山五大禅林,等等.在民俗文化方面,鞍山具有较为雄厚的非遗项目资源.现有岫岩民间剪纸、岫岩皮影2个项目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岫岩玉雕、海城高跷秧歌、鞍山评书等11个国家级项目,居全省首位;鞍山皮影、海城牛庄馅饼制作工艺等9个省级项目;千山文化、祁家通背拳等36个市级项目.

鞍山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与工业文化遗产更多地体现在明清至建国初期的古建筑上,如明代的鞍山驿堡、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寺庙建筑群、民国至建国前的井井寮建筑(1901年)、昭和制钢所办公楼(1937年)、台町建筑群、鞍钢钢研所建筑、满铁大病院、昭和制钢所医院、 大孤山铁矿苏联专家楼、焦耐设计院建筑等.

1.2 文博旅游项目发展现状

鞍山文博资源多集中于明清及民国以后,著名的文物遗存不多;民俗文化方面,虽然有较多非遗项目,但在开发利用上比较欠缺,没有形成较强的民俗文化名片效应;历史文化资源与工业文化遗产则由于距今时间较短,且部分仍在使用中而缺少开发机遇.因此,目前鞍山地区文博资源与旅游业缺乏融合发展,只是表面上、低层次地渗入到旅游业中.

2 区域文博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文博旅游的认知度不高

遗产因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与记忆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近年,遗产游在旅游行业中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遗产旅游资源主要划分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4种类型.其中,文物保护单位资源性质独特,与另外3种旅游资源既相互区别又有所交叉;而文物保护单位则全部隶属于文博旅游资源.因文博资源与遗产旅游资源复杂的从属关系,使得知识文化水平本就不高的中国旅游群体对文博旅游的辨识愈加模糊,旅游者置身风景名胜区,怡情山水之际,并未意识到身边的寺庙古刹、摩崖石刻等遗存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博资源.探究文博旅游迟滞发展的原因,不应仅归咎于文博资源在旅游业中边缘化的地位,更源自我国大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体系中疏于引导青少年走进文博场所,培养文博终生学习意识.

2.2 文博资源先天不足

鞍山囿于自身短暂的历史建置,故而历史文化遗存数量较少,文博资源多集中于明清及民国以后,文物遗存知名者甚少,而史前文化遗存多位于荒郊野外,交通不便不易到达;民俗文博资源中拥有较多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历史开发利用度不足,除个别非遗项目省内闻名外,绝大部分尚未形成城市特色民俗文化品牌效应;近代历史建筑与工业文化遗产虽历时较短但独具鞍山特色,可惜近代历史建筑很多仍作为办公场地或民居住宅被持续使用,工业文化遗迹旧址在现有作业场地之中,因而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2.3 文博旅游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旅游行业日渐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嫁接在文博旅游发展过程中.文博行业在运作理念上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漠视游客观众内在诉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博旅游应在目的地整合评估、品牌设计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优化等诸多方面重新建构.具体来看,文博资源目的地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尤为突出,老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新场馆附属设施不健全、单体资源单位游客承载量不足,等等.

如鞍山的古代寺庙建筑群多由僧侣使用维护管理,部分寺院虽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但寺院缺少水电供应,完全无法接待游客.另外,像“大孤山铁矿苏联专家楼”这样晚近时代的建筑,长期处于无主导的维护状态,建筑主体安全隐患巨大,要做旅游开发需要大量专业的市场化评估和专业修缮.

2.4 文博旅游管理不统一

文博单位所属关系复杂,以公益服务、非营利的事业性的管理制度为主,可目前旅游资源管理体制逐步趋向非公益性市场化,文博管理目标与旅游管理者政绩考核机制不一致,这种多头交叉式的文博旅游管理现状,不仅没有提高办事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增加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对文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有浓厚的历史烙印,应按现有文博资源级别、价值属性恰当地向管理主体单一化推进,集中管理、经营权下放是文博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3 建立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

3.1 建立统一的整合管理机构

把文化产业发展与“一大基地、三大产业”同步推进.尽管文化旅游建设已提到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在具体落实和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缺乏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全局观念不强;缺乏强劲推进的力度,没有像建设工业园区那样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缺乏有牵动性的项目,基本没有大的项目落户;缺乏大的投入,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表现,建议成立文化旅游管理机构,并将其作为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同时组建鞍山市文化旅游集团.管理机构由副市级领导牵头,具体负责文化旅游产业的领导、规划、招商、建设,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等工作.

3.2 加强文化旅游高水平规划

邀请国家级、世界级具有前瞻性的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并持续进行建设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市很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还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利用.千山风景区自然景观、佛道教同处一山,世界第一玉佛、千山温泉和38亿年前古老岩石遗迹、鞍山岩画、岫岩陨石坑、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析木石棚、台安孙城子遗址、鞍山古矿洞、鞍山冶铁历史以及境内的一些古迹还没有完全挖掘.应针对本地区地域特点,将文物旅游纳入城市旅游推广,主要依托汉代遗址和墓葬群、隋唐时期高句丽山城遗存、明代鞍山驿堡及明长城资源、牛庄老码头、清代尚可喜墓园、民国时期名人张学良出生地、黄显声故居等串成若干主题参观线路,以旅游带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因此,建议:一是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挖掘全市历史文化,以增加文化含量.二是加大鞍山文化对外宣传力度,扩大鞍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原则,还历史文化古迹原貌,同时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遗迹的维护工作.

3.3 制定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设立“鞍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支持文化创新,支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等.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捐赠,逐步建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另外,还要注意开发过程中的保护问题,旅游业与文博事业分属不同的行政领域,在合作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好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好文物,在发展文博事业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繁荣[3].

3.4 注重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开发

随着游客对旅游项目要求的逐步提高,过去以观赏性为主导的旅游项目已经不合时宜,现今的旅游项目应注重其参与性和互动性体验的开发力度.一是按照提高参与性要求,引进开发大型游乐项目,包括攀岩、狩猎、滑雪、高尔夫训练场以及满、蒙、鲜等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的饮食文化项目;二是按照增加夜间活动内容要求,开发文化演出活动,包括安排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室内民俗演出,聘请专业演出团体进行商业演出,建设评书、二人转、满族婚庆、海城高跷等民族风情演艺广场,将地方民俗呈现给游客;三是按照丰富季节性要求,增加冬季旅游项目,包括滑雪场、冰山娱乐、冬季露天温泉洗浴等,提高冬季旅游吸引力.目前具有代表性、标志性、艺术性表现鞍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还缺乏,要结合鞍山实际,打造鞍山文化旅游纪念品.

3.5 科学整合文化旅游线路

目前鞍山的文化旅游线路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应该把留不住人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且应该进行认真研究.建议整合城市周边旅游资源,将千山旅游、汤岗子温泉度假游、鞍钢一日游、环市观光游、岫岩满族风情游、海城历史遗迹游等进行有机整合,统一设计旅游线路,统一进行市场开发,实行一票制管理,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建议规划市内、东部和西部线路.市内线路主要包括千山、玉佛苑、汤岗子、鞍钢、台町、博物馆、东山风景区岩画和古老岩石、古矿洞、矿山等;东部线路包括海城几个市场、石棚、仙人洞、金银塔、山西会馆、尚可喜陵墓、海城析木黄瓦窑、娘娘城山城、老古庙、陨石坑、药山大峡谷、龙潭湾、石湖瀑布、满族风情园、黄显声故居等;西部线路包括耿庄、牛庄、东四温泉、采摘园、台安观光农业、张学良故居、冯庸纪念馆、腾鳌牛庄古城等.

4 结语

随着大文化大旅游概念的兴起,如何挖掘本地区特有文化特色、文博资源的深刻内涵,如何有效利用文博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是一个地区文化弘扬发展、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在政府的统一整合、有效规划的大前提下,细化特色品牌项目、打造科学文化旅游线路,相信会成为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1] 周娟.文博旅游品牌价值构成研究[J].市场论坛,2013(1):99-101.

[2] 刘畅.文博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及互动发展——以南通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3(3):59-61.

[3] 杨芳.浅谈文博事业的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237-238.

(责任编辑:陈 欣)

Effective mode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industry

QI Xinyu

(Anshan Museum,Anshan Liaoning 114000,China)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eld of cultural development,and it’s also a breakthrough and growth point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city’s cultural tourism.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Anshan area are only a shallow penetr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The government’s unified planning,integration of resources,effective brand project,refined characteristic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culture tourist routes,will become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mode.

cultural resources;tourism industry;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05-17

齐新宇(1972-),男,辽宁海城人,鞍山市博物馆馆长.

G26

A

1008-2441(2016)04-0105-04

猜你喜欢
文博鞍山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鞍山烈士纪念馆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文博学院
浅谈高职院校文博人才的培养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