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修炼“治心”之功

2016-03-19 14:08黄军昌
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素心名利领导者

○黄军昌



领导干部如何修炼“治心”之功

○黄军昌

古语云:“心为人之本”,“心为思之官”。“心”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理学认为,“心”即人的心脏,是生命之本;心理学认为,“心”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意识倾向之源;管理科学认为,“心”泛指人的心理行为状态,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起点和行为向导。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要调控领导行为,实现科学领导,首先要调控好自己的心理行为,即“治心”。所谓“治心”,简言之就是要理顺心绪、调适心态、平和心境、净化心灵,使自己在纷扰和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心理健康、行为有度。领导干部要修炼“治心”之功,关键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治躁,养“静心”

在社会转型期,物欲膨胀、思想多元、挑战频繁、竞争如织,一些社会成员的心态失去了宁静,一股浮躁之气在社会各阶层中迷散蔓延,在领导者身上也时有显现:有的人当了领导之后,与书本绝缘了,与群众生疏了,官气上升,才气下滑,脾气见长,火气增大,办事强迫命令,决策独断专行;有的人个人主义十足,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听不进不同意见,容不得他人批评;有的人作风漂浮虚华,办事贪大求洋,为人高调张狂,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急躁冒进,急功近利;有的人志大才疏,好高骛远,华而不实,靠说大话、说空话忽悠上级、应付群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凡此种种,皆是心浮气躁使然。古人刘昼说:“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形荡,心荡则形伤。”在社会管理的舞台上,领导者只有做到志存高远、心定神娴,才能掌握领导的主动权。反之,心态浮躁,缺失定力,不仅于事无成,也会影响形象。所以古人主张为官者必须养“静心”,就是要保持一种淡定清明、宁静如水的良好心态。诸葛亮在《示儿》文中写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意在告诫儿子要始终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做到静中思动、动中求进,从而干出一番大事业。对于领导者来说,心态浮躁是心理上不稳健、政治上不成熟的综合表现,反映的是底蕴不深、内功不足。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莫不心有静气、胸有定力,他们处变不惊,临危不乱,遇烦不怒,淡定从容,指挥若定。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作为领导干部要驾驭复杂局面,必须炼好内功,守护纯洁的心灵,做到心无邪恶之念、心无非礼之想、心无非分之欲,守心如磐,矢志不移。

二、治浮,养“常心”

浮是一种浅薄、一种轻率、一种放荡。对于一名领导者而言,无论是作风漂浮,还是心态轻浮,都是十分有害的。古语云:“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心浮者难成大器,心浮者难创大业。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心理上戒浮躁,认知上戒肤浅,工作上戒轻率,成绩上戒虚荣。要常怀一颗平常心,理性地对待个人荣辱得失,不图虚名,不发虚声,不慕虚荣。要以一颗平常心走进生活,始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善于带兵的人,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易发怒;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善于战胜敌方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对象,要认真研究客观事物的本质,理性把握领导活动的内在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矩办事,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以新常态下的新思维、新作为,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三、治满,养“虚心”

“满招损,谦受益”是一条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毛泽东留下的警世名言。道理浅显易懂,但真正做起来却十分不易。当前,在有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三种倾向:一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认为自己还行、过得去,工作上甘居中游,缺乏一种冲劲、一种拼劲、一种闯劲。二是孤芳自赏,沾沾自喜。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心满意足,把成绩顶在自己头上,把功劳记在自己账上,忘记了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忘记了大家的奋斗和劳动。三是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过分高看自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看不起身边的人,常常自我炫耀,自我欣赏,飘飘然,昏昏然。实践证明,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骄傲自满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天敌。《礼记》中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曾国藩也曾说过:“君子最大的过人之处,只是虚心而已。”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准确定位自我。要常怀一颗谦逊之心,做到谨言慎行,虚怀若谷。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不断破除自满,才能推陈出新,取得新的成就。

四、治欲,养“素心”

明代文人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份素心。”“素心”就是纯朴淡雅之心。人生于世,为人须有“素心”,为官更应有“素心”。在社会的名利场上,人有一点名利欲望是正常的。追求名利,对于官德正的人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对于官德不正的人却是一潭祸水。古语云:“君子言利,取之有道。”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于名利的追求必须把握好“度”,不属于自己的,不要伸手。在名利面前,要涵养不争之德。古人说:“无争则无患,让人则无忧。”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之所以没有威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不了名利关。如果领导者为名利所扰,“戴着心灵的枷锁跳舞”,追名逐利,蝇营狗苟,就会误入歧途,失去做人的底线和本色。古人认为,一个品性高尚纯洁的人,应该做到:“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为国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正视肩上的重任,珍视自己的权利,做任何事情,都要想一想能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而不是个人得到什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官德修养,对名利理性待之、坦然处之,把心态摆正,把眼界放远,把欲望管住。反之,领导干部如果缺乏“素心”,心存杂念,最终必为名利所误,为名利所害。无数事实证明,“素心”是为官者抵御腐蚀、保持廉洁的坚固思想防线,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保持“素心”,才能头脑清醒,眼明心亮,才能驾驭自己的欲望,永葆健康的心态,使自己前进的脚步走得坚定而扎实。

五、治狭,养“宽心”

常言道:“心胸狭窄,脚下的路不会宽。”无数实践证明:凡是心胸狭隘的人,大多鼠目寸光,小肚鸡肠,心中不能容人容事,办事常常自设樊篱,结果必然害己误事。这种人习惯以狭隘之心看人,凭个人偏见处事,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毫厘必较,目光短浅。这种人嫉妒心很重,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红眼病”多发常发,遇到竞争对手,常常动邪念、走歪路、使绊子,靠不正当手段打压对手、借机整人。其实,这种做法只能是自断其路,最终整倒的往往是自己。因为,职场中人眼睛都是雪亮的,谁也不是傻子,一旦大家发现你的心胸不宽、心术不正,或敬而远之,或群起攻之,到头来,吃亏的必定是你自己。宽广之心与狭隘之心是对立而存在的。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具有宽广之心的人眼界宽,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从来不会为眼前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具有宽广之心的人胸襟宽,“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他们待人有雅量,处事有襟怀,能够容异己、容不肖、容仇隙,始终保持一种豁达和开朗;具有宽广之心的人门路宽,他们以透明的人格待人处事,能为更多的人所接纳。这种人在社会舞台上人脉广、人缘好、朋友多。从这层意义上看,宽广的心境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财富,是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实施职场领导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一书中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住自己的人,才是一个聪明的人。”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勤修“治心”之功,通过心理调适和管控,锻造一颗清静之心、平常之心、谦逊之心、素雅之心和宽广之心。做到了这些,就能使自己达于聪明,使领导活动实现政通人和、运行有效。

(作者系江苏省灌云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楚朴)

猜你喜欢
素心名利领导者
侠气与素心
侠气与素心
修心
阎戈 名利对我没有吸引力
素心人陶渊明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帝女花妍:素心清欢染烟霭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看破名利爱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