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宇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及相互影响探讨
胡旭宇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高校管理人员在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完善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新常态下,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突破,管理人员如何职业化发展,以便适应新常态下的各种需求,并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常规任务。文章就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及相互影响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相互影响
(一)高校管理理念及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繁荣,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等院校在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常态下,高校本着深化改革,立德树人,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基本主题,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面临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治理和管理大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高校岗位及人员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已形成了基本的规模和固定的岗位及人员编制。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大学含有工、理、文、商、医、农等学院,一般的综合型大学在校学生人数为3~5万左右,教职工人数为3~6仟左右。在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已占绝大多数,其中4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教学辅助及管理人员也基本具备硕士学历或相当于同等学历,少数老同志除外。学校校级领导来自于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少数分管后勤产业的除外。中层领导干部均来自于教师队伍、管理及辅导员岗位,绝大多数人员均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少数老同志除外。
在教职工为3200~3700人左右的大学里,校领导为9~12人,处级干部为230~250人,科级干部为240~260人,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为2300~2400人,管理人员为700~730人。大学人员按岗位可分为教学研究、教学辅助、党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四大类,教学研究人员主要指专职教师、科研、研究人员;教学辅助人员主要包括实验仪器、教学试验、图书、出版、医护等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又分为专职管理人员和“双肩挑”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也可分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及校内产业等等。
现阶段,高校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已为80后的年轻人。但在理工科院校中,接受过正规管理学和教育学学习的人员并不多,有的部门还处在新老人员交替的过渡期中。总体上看,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及思路还是深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办事习惯按部就班,缺乏创意,工作中大多数是应付了事,开拓性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这种局部,必然导致学校基层管理水平不高,甚至低下,办事效能落后,自主自发创新意识难以形成。
(一)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与创新
高校管理职业化是指管理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管理人员把上级或组织机构交办的岗位职责,专业化地完成到最佳状态,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就是要求管理人员把日常工作状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具体地说就是管理人员在某时、某地、用某种方式方法完成了某项工作,而被完成的这项工作必须符合高校管理职业的规范和标准。
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常规方式方法,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也做了一些更新,但总体上看,没有突破性的变革与进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数较为复杂,一方面,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战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是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转变为一种职业的过程,管理人员职业化是管理人员职业、地位的确立过程,也是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目标。1999年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了高校职员制度实施试点工作,为我国高校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及管理创新的不断深入,学校应该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上进行突破性的尝试和改革,完善学校的用人规则,大胆提拔和使用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的复合型管理人员,并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创新成果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对管理工作做的成功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评价,并将其实用有效的工作方法进行推广,以点带面,产生环境效应,推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基层管理人员发展有待职业化和常规化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基层管理人员处在学校人员结构中的底部,通常是从科员到正科这样一个群体,这个层面的人员就是学校各种各类事务的传递员、办事员和操作员。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正是通过科员到正科这个层面的人员来运行和完成的,而这个层面人员自身素质的好差,工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部门或学校的办事效率及工作风气,同时,大学的窗口型工作事务也正是通过基层管理人员来实施和完成的。因此,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管理人员发展有待职业化和常规化。高校应该逐步建立管理人员职业化和常规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出有效可行的,适合于管理人员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与规则,使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发挥出行之有效的作用。在完善管理人员职业化方面,高校可借鉴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做法,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岗位培训,每年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员工或职员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员工或职员达到岗位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技能,同时,在岗位培训过程中不断开拓员工或职员的全方位视角,完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理念,使管理人员逐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高校在完善管理人员职业化和常规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效抓好落实这一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落实这一环节,各项工作才会有新的起色。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可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步进行与推进,学校制定相关的规则与条例,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实现或完成相关的规定任务与目标任务,以便达到职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学校还应该在管理人员岗位发展上给予明确的目标,使其有所获得感,从内心深处珍惜这个岗位,并为之去努力奋斗。只有源自内心去追求自己喜爱的目标与方向,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最终获得成功。
(一)理念思路影响
高校管理人员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与学校的人员层次、结构有关系,另一方面又与学校的岗位分布、设置有联系,同时,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用人机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也起着较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校人员的思想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产业化的出现,多元化的盈利理念已被大多数人员接受或默认,由此逐步产生出看重物质,追逐经济利益的个性化思潮。这种环境背景直接影响到高校各类人员更主动承担各类课题与项目,而轻视教学等基层工作的倾向便由此产生。各类人员的相互攀比,相互作用,又增添了追逐名利的心理暗示。
高校管理人员中的“双肩挑”群体是学校人员相互影响的重要因数,并对学校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双肩挑人员既要当好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又要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这原本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双肩挑”人员却完成的如此轻松自如,他们做事一心二用,既能获取学术成果,又能享受职务待遇,同时还占有多种资源,给普通教职工带来强烈的羡慕感和不服感,助长了教师做官的风气,渲染了有官位好办事的环境效应。如果这种理念和思路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那么,公平、公正的规范规则就会难以落实到位,最终不利于整个学校的制度建设完善和创新协同发展。
高校各类人员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复杂因数,由于岗位设置之间、人员结构层次之间的自然差异,使得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现象长期存在。作为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尤其是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品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创新意识和立体思维,更要有敢于担当的负责任精神。在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去引导、宣染教职工,并为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只有学校各级领导理念思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学校的各项政策、机制及规则才会日益规范和完善。
(二)工作风气影响
高校应该是高雅和文明的场所,学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或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大学的风气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学校各类人员或同类人员自身发展的不同步,不均衡,加重了不良风气的影响与传播。同时,在学校政策及各项制度的作用下,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一个做事认真规范、负责任的管理人员必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在这种良好风气的渲染下,一个办公室、教研室、学术团队、课题组以及受影响的学生均会有着较好的风气和作风。反之,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高校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风气相互影响还表现在日常工作细节上,俗话说得好,跟什么人学什么样。有的管理人员是从欠发达地区或乡村调入高校的,把封妻荫子,封建依附的那一套陋习带进了学校,主要精力用在了搞关系网上;有的管理人员工作上没有目标,没有要求,做事马马虎虎,作风松松垮垮,日常工作简单应付,只图最低要求;还有的管理人员为领导办事投其所好,特别卖力,为其他人员办事则是另一副面孔。所有这些现象必须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高校管理岗位设置及职务安排的不合理性,也会带来人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如果学校制定的政策与规则比较规范合理,那么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可以得到化解与转换,把不利因素转为有利因素,为学校各项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管理人员的相互影响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环境背景。若影响的好,对学校及个人的发展则带来双赢的结果,反之,极有可能制约学校的发展。从发展和创新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在变革中逐步完善,减少分歧,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把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能量。无论理念影响,还是作风影响,都源自主客观因素。作为学校,要认真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群体的建设与发展,为他们个人规划发展创立平台,提供政策保障;作为管理人员自身,必须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把管理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注重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个人目标。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高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培养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高校各级领导所面临的新任务。高校领导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示,认真学习和深入研讨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使高校的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2]张效东.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Vol.8,2010,2.
[3]胡旭宇.高校教职工个性化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2015,4.
[4]胡旭宇.全面提升高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探讨[J].管理观察,2015,1.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190-03
作者简介:胡旭宇(1960,10-),男,汉族,江苏金坛人,大专学历,现为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办主任,从事高校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研究工作。略布局和部署,各个高校均希望国家对其有较大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并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各个高校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有些个性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高校在投入重大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校的各级各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缺乏卓有成效的管理意识。所以,高校在各自的建设、发展中,只能按照自己的现实情况去落实政策,规划发展。
Abstract: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perf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ll affairs in the schools and made som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ew normal,the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front new challenges and breakthroughs. And the administrators should be professionalized to meet the various needs and made som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which has become a kind of routine tas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us some considerations and sugges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and its effect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Keywords: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