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 行 ·管理有方·
选好观人的角度
迪尔玛·罗塞夫是巴西总统。三十多年前,她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政府机构谋得一份差事,每天早早地上班,抢着做事。有同事提醒她:“做事差不多就行啦,否则,做得越多错得越多,上司也会为难你。”原来上司路易斯的脾气很坏。但几个月过去了,上司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分外照顾她。同事忍不住问罗塞夫:“与上司不好打交道,为什么他唯独对你这么好?”罗塞夫故作神秘地答道:“大概是我每次见到他时都笑容满面,他也就不好意思对我不友好吧。”这种回答使同事更加疑惑:“他明明是一脸凶相,你见到他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罗塞夫笑了,压低嗓门说:“路易斯整天紧绷着脸,看上去凶神恶煞,可他常年规整中分的头发,难道不是很有趣吗?起初,我看到他紧绷的脸时,就会不自觉地把目光往上移,然后想到他那种一丝不苟梳头的样子,就会开心地笑。我常对他笑,他也就渐渐地还我一个笑脸,我们的交谈也随之多了起来。”
后来,罗塞夫以她的这段经历,与人分享待人之道。她说:“我们常常无法左右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却可以改变自己看待他人的角度。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影响他人。”罗塞夫说得对,观人有个角度问题,把角度选对了,你就觉得此人不错,可以与之相处;角度不对,便看不出此人的可取之处,就会对他敬而远之。
观人的角度,不仅影响自己对他人的看法,也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1980年,正在武汉大学读书的赵林因“潘晓讨论”名噪一时。他的思想异常活跃,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发表了《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的公开信,其不合时宜的观点给自己惹来了麻烦。一年后,自幼喜爱哲学的赵林报考了武大哲学系研究生,且考分领先。但哲学系却以“政治表现不合格” 为由,拒绝录取。无奈之中,赵林被调剂到历史系就读。之后,赵林又因冲撞导师而被开除。就在赵林处于人生路上的关键时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绪贻欣然接纳了他,还宣布收他为弟子。在刘绪贻看来:“赵林非常聪明,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敢说真话的品行。因为聪明所以调皮,不太尊重老师的意见,不过我在这方面看得比较开。”赵林也因此如鱼得水,进步很快。不负老师的厚望,赵林现已成为武大知名教授,又是名嘴,他开的讲座最多,人气最旺。
刘绪贻选对了观人的角度,成就了他的伯乐之名。他看到的不单是赵林的调皮与不尊重老师意见的一面,更看到了赵林敢于挑战权威观点的个性,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他人只看到赵林说话惹祸的一面,未看到他能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优秀一面。由此看来,还是刘绪贻先生会观人,而选择观人的角度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在人力物力军力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北方军队的几任司令官指挥不力,在1861年至1864年初,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受挫。此时,林肯总统想到了格兰特将军,决定起用他为北方军队统帅。但此人嗜酒如命,当林肯要起用他时,众多内阁成员竭力反对,说他嗜酒会误大事,千万不要挑个酒鬼当司令。林肯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任命格兰特为司令。林肯当着众人的面,诙谐地说:“要是知道他喜欢喝什么牌子的酒,我就送上几桶,让他喝个够!”林肯心知肚明:格兰特虽嗜酒,但他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战场上最需要这样优秀的指挥官。林肯大胆任命格兰特当总司令,是明智之举。在格兰特的指挥下,北方军队很快由防御转入反攻,最终获得胜利。格兰特因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推动了美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格兰特,那些阁员观人的角度不好,他们只看到嗜酒的弱点,一叶障目,便看不到善用脑、会决策的优点。而林肯观人角度不同,他既注意到嗜酒的毛病,更看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长处。林肯有一双慧眼,善于识人。
常言道:“从门缝里看人,会把人看扁了。”戴着有色眼镜观人,会错过良才。观人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就能多近贤良,能交挚友,能善用贤能。
(摘自《做人与处世》 2016第2期 徐长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