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华,崔勇勇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 学生管理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构建*
徐敏华,崔勇勇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一支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以研究生导师、教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辅助,以教授骨干为资深顾问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构建必须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通过制定清晰目标、合理配置人员结构、规划明确任务、建立有效沟通、培育优秀团队文化等措施,汇聚教育合力,活化三全育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而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首要责任人,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引领研究生教育的正确方向。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需要调动高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和育人力量,包括院系党政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院系行政管理人员等,形成合力协同配合。因此,以辅导员为主体构建一支合力育人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按照工作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内涵
学生工作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则是学生工作管理的基层单位,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不仅要加强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建设,更需要推进顶层设计的协同性,汇聚立德树人合力。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构建一支高素质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充分整合院系育人群体,使所有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都履行育人职责,令学校各门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团队是指一个以实现某个目标为由,不同的个体相互协同工作而组成的正式群体,与一般群体相比较,团队具有信息共享、资源互补、整体绩效高的优势,是一个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组织或群体的体现。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不等于辅导员团队更不同于导师团队,它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而互相协作、共同承担教育管理责任的干部、教师所组成的群体,团队成员应包括:院系党政领导、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教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构建以辅导员为核心,以研究生导师、教务员(本科教务、研究生工作秘书)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青年教师,以下简称科创教师)为辅助,以教授骨干为资深顾问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其根本目的是以立德树人理念推动协同创新,即以学生为本,打破教师之间、部门之间和学科专业之间的隔阂;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准则,通过合理分工、权责配置、确立共同奋斗目标,为学院全体学生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服务、为高校院系的长远发展服务。
二、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承担的四大重要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对高校来说,“立德树人”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2]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辅导员是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核心成员;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德育的首要责任人,有责任和义务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院系教务老师和专业技术教师尤其是负责科创的教师,他们从日常管理到平台服务,从专业教育到思想引领,从知识学习到人格养成,在促进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树立起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力尽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和自强自信。从高校的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引导、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健全人格教育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使大学生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有利于整合资源汇聚立德树人合力
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保障,而院系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人员所能获取的教学、科研、人力、设备等资源是其完成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果的前提和基础。着力构建院系学生工作团队,一方面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整合学校各方育人力量,打通第一、第二课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立德树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院系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以形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3],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全程育人局面[4]。另一方面,构建院系学生工作团队能够开拓工作思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实现团队既定目标。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工作整体水平
团队理念强调团队成员间密切协作下的优势互补,学生工作团队的建立把院系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教师及管理人员聚合到一起,围绕院系中心工作,按照岗位职责,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和优势,以形成素质能力互补、整体效能最优的高绩效团队。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辅导员,通过与专业教师、院系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沟通,进一步对所负责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申报课题,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相关论文,可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在团队力量下开展的学生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化、形式更加多样化,水平更加专业化,也有助于整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水平。[5]
(四)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担任本科生导师的主要是各院系的专业教师包括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人员等。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们的成长成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术道德的培育,竞合精神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的引导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完善和发展以辅导员为核心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并不仅仅是为了辅导员、专业教师或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或团队本身的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服务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构建思路
清晰的目标: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确立明确的目标是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高校应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因此,推进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即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培育的过程中,倡导全员育人,追求全人发展。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建设既要考虑到团队短期发展,也要认识到长远目标,除了短期的物质激励,还需要考虑长远目标并强化共同愿景的观念。为实现团队短期目标,必须选拔和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优秀的组织领导能力的团队带头人;而团队长期目标的实现,则必须在建立起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团队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等,维持团队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6]。
合理的结构:德才兼备的团队领导及技能互补的成员
不同的观念、思维碰撞,有利于团队开拓创新,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结构层次无疑是决定团队战斗力的重要方面,团队的构成应从合适的领导、互补的技能、团队规模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团队的领导不仅要德才兼备,更要在工作中为团队指明前进的方向,发掘成员的潜力,增强成员的信心,妥善处理好成员间的关系,指导和帮助成员共同实现团队目标。院系学生工作团队的带头人在具备上述特质的基础上,应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突出表现、良好效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工作思路,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般应由专职辅导员(院系分管学生的副书记)担任。其次,鉴于学生工作团队的核心成员是辅导员,故团队组建时首先应考虑辅导员的年龄与性别、学历与专业背景、职称与职务、个性与特长等,合理选聘和调配各院系辅导员,建立起结构层次科学优化的“专业辅导员团队”,同时,根据各院系学生特点和具体学生工作内容,选配团队辅助成员包括专业教师、专技人员和顾问等。构建以辅导员为核心的,以研究生导师、教务员和科创教师为辅助,以教授骨干为资深顾问,在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能等方面互补的优质、高效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团队规模一般为5-10人。
明确的任务:坚持合力联动育人模式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了一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与思想政治教师相比,他们讲授的思想政治课,既生动实际贴近学生,又有理论支撑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在某种角度上弥补了专业思政课教师“重理论缺经验”的不足,更好的发挥了形成思想政治教学的合力效应。[7]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相对薄弱,要做好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其次,应契合专业优化载体,完善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再次,发挥院系学生工作团队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以学术活动和学生科创为引领,实现学生工作“科学育人”;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学生工作“实践育人”,以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为抓手,实现学生工作“文化育人”。
有效的沟通:搭建交流、学习、反馈和合作平台
良好的沟通能够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提升职业忠诚度和团队凝聚力,强化成员的协作意识和服务精神,及时反馈团队工作的进度和效果。优秀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应该为团队成员搭建一个思想交融、专业发展、教学研究、学术探讨、管理议事的平台;为团队成员的师德修养、科研能力、教学方法等提供服务。可采取观摩研讨、主题发言、专题讨论、大会汇报、走访调研等形式,为其构筑一个融开放性、研究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形成辅导员团队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共享成果的互学互动互助氛围,进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营造整个学生工作团队内广泛研讨、深入交流、相互信任的合作氛围,公平地为团队成员提供进修、培训、深造及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为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从而增强其对团队的信任和忠诚度,并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将学生工作推向前进。
优秀的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团队文化理念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工作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集合体。。[8]高校院系学生工作团队文化是指以辅导员为核心的院系学生工作者以团队的形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人发展。
构建优秀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文化,着力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象文化等层面加强建设,有效统一团队成员的思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团队核心成员辅导员的执行力和科研能力。此外,各高校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途径,在彰显学校特色、体现学院特点及专业特长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团队的能动性,形成总体和谐但个性鲜明、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的院系学生工作团队文化。
参考文献:
[1]邱杰.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2]杨小磊,等.高等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学报,2015,(7)
[3]刘川生.坚持立德树人 创新思想教育工作[EB/OL].http://www.jyb.cn/high/sjts/201401/t20140120_567900.html
[4]林春.高校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3)
[5]成华军.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金丽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
[7]王洪刚.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机制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3)
[8]张瑞,等.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
(责任编辑:朱平)
Construction of Work Team for College-Level Student Affairs with Focus on Moral Cultivation
Xu Minhua, Cui Yongyong
(CollegeofLifeScienc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Moral cultivation is a fundamental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Healthy growth and wholesom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lls for a work team constituted of advisors, auxiliary graduate tutors, academic deans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advisory backbone professors. The work team at the college level must set clear-cut goals centering around students' moral cultivation. Rational personnel makeup, clearly defined task,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fine team culture are all essential elements in educating students.
Key words:moral cultiv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college advisor; team construction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1.015
*基金项目:2015年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2015-D-156)
作者简介:徐敏华(1977-),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勇勇(1987-),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1-00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