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视域下的工科院校专业综合改革

2016-03-19 11:09覃业飞梁福沛
高教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估改革专业

覃业飞,梁福沛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审核评估视域下的工科院校专业综合改革

覃业飞,梁福沛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审核评估是一种院校评估模式,但它的设计理念以及内涵要求同样适用于开展专业评估。本文在开展专业审核评估的实践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专业综合改革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粗浅探讨。

审核评估;工科院校;专业;综合改革

审核评估是我国“五位一体”评估体系中的一种评估模式,是指通过“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并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以评促建”,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原则上来讲,审核评估是一种院校评估模式的设计理念,但它所确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以及审核评估的内容范围同样非常适用于开展专业审核评估,其重点考察的四个“度”,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同样可以细化落实到每个专业评估上[1]。本文结合我校2014年开展专业审核评估的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与改革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严格审核评估程序,明晰专业现存问题

(一)认真组织开展专业审核评估工作

学校根据审核评估内容范围即“6+1”大项目,24个审核要素,64个审核要点,修订构建完成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各专业严格对照指标体系,开展专业自评,填写完成自评表;在此基础上,各二级学院组织召开专业审核评估答辩会,论证答辩各专业自我评估中的优点与不足,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学校组织专家对修改完善的各专业自评报告进行仔细审核,提出全面性意见,并逐个学院、专业进行面对面反馈;最后学校聘请校内外专家随机抽取21个专业组织开展了全校性专业审核评估答辩会,进一步梳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

(二)明晰专业现存普遍性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不清晰,规格要求不准确

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不全面,没有知识、能力、素质等全方面的内涵表述;或者是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内涵表述缺乏专业特色,完全是其他学校或通用标准的照搬;或者是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描述无法对应;规格描述缺乏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全面性要求;规格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找不到支撑等。

2.师资队伍建设不均衡,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缺少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尤其是比较系统的青年教师建设规划;少部分专业生师比过高,部分学院生师比过高;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偏低,教师开展教研教改,主动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不够;工程教育师资比例较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师教学投入不足等。

3.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协同育人有待加强

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体现出不均衡。专业实验室设备台套数要优于基础实验室,投入专业教学的经费总数不低,但生均实习实验费标准相对较低;大型科研仪器服务本科教学的比例偏低;教学信息化条件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利用校外资源协同人才培养意识不强,措施不力等。

4.教学改革思路不清晰,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缺乏整体、综合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协同培养成为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瓶颈,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间未能建立有效关联;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推进缓慢,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能力培养不相匹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5.学生指导服务不全面,学风建设任重道远

学生进校后职业发展迷茫,部分学生忙于学生会、协会及其他文体活动;对专业人才目标定位及个人发展方向不清晰,不理解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过于重视专业课程及一些工具性课程,个人综合素质养成主动性欠缺;逃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

6.质量保障体系有欠缺,持续改进提升严重不足

对于专业建设而言,这方面其实一直未曾得到重视或者未在考虑之列。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在于质量监控或保障的重点上移,主要在校一级层面,二级学院多流于形式;质量标准建设严重滞后或者缺失;教师的课程教学及考核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养成的关联度不大,教师个人的自主度过高,缺少相应标准的制约;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质量监控主体责任意识不够;质量监控制度建设欠缺;质量监控有余,改进提升不足

二、明确实施路径,奠定专业综合改革基础

明晰存在问题,不等于解决了相关问题。必须实施开展“综合”改革,方能取得实效。一是必须综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过去我们经常忽视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充分调研,进一步明确改革指导思想和方向;二是必须形成综合合力,取得上下支持,打好改革成功的基础;要成立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学工处、团委、资产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纳入其中,方能有效解决综合改革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成立综合改革工作团队,最好由二级学院院长牵头,方能有效调动参与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三是必须形成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结合专业实际,抓住改革重点任务,提出改革举措,落实目标责任人,明确时间节点,加强考核管理,方能达到改革成效。

三、着眼重点关键领域,确保改革瓶颈突破

在方案全面性的基础上,必须突出重点,解决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性、瓶颈方面问题,尤其是要全面审视专业在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等四个“度”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在取得各方共识的前提下,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直到现在为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过去我们都是有什么样的学科支撑,我们设置与之相关的专业,配套或共享有关实验室,利用现有的师资,设置一些开过、能开、会开的课程,在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完整性,忽略学生的素质发展、能力培养。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为龙头,引领其他教学建设与发展。要通过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相关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建设工作,比如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以生为本”。

在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又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整个方案的核心和关键点,围绕目标定位,确定规格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我们的失误大都在于习惯于先建立课程体系,再反过来补充培养目标内涵和规格要求。作为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各专业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及专业实际,确定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定位。尤其要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的定位必须充分征求学生、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方面的意见,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专业通用标准、专业补充标准为依据,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矩阵实现图,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二)创新制度建设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关键,但建设似乎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各校一般都采取“外引内培”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学历学位职称结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作为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比如工程教育师资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足、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等,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制约这一问题的瓶颈,我们认为主要是观念问题,校院两级是不是真正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是不是真正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推动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也并非难事,制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把钥匙。通过颁布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解决教师挂职锻炼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工程教育师资比例;通过颁布实施教师主讲资格培训认定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打破教师主讲资格终身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颁布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办法,制定实施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水平认定制度,实施开展二级学院年底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二级学院年底教学效果评估奖励等工作,促使学院、教师在教学精力投入上不断加强等。

(三)努力求新求变找准协同育人接入口

大家都看到了校本培养人才的短处(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差),强调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但协同育人就如同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始终定格在人们美好的愿景中,真正落地开花的少之又少。双方各有优势,确实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但一直难以突破的点究竟在哪里?无法实现共赢是根本原因。高校常常抱怨企业严重缺乏协同的积极性,不肯实质性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客观地讲,是双方都没有付出努力。高校作为有所求的一方,更应该深入反思,主动创造合作的基础和平台。首先是学科专业结构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开展企业关注之研究,培养企业需要之人才,力争做到说的是你想说的话,做的是他想做的事;此外,必须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激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升级提供支撑,在协同创新的前提下实现协同育人;最后,高校必须创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为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政策、经费支持。

(四)抓住专业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即课程教学改革

改革是教育发展、质量提升的最大动力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经费筹措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大发展、大提高”,开启了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征程[2]。但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始终停滞不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家在比较中外教育时感受到的最大区别就是国外多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非常重视形成性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探究能力养成较好;相比而言,我国教师采用最多的却是“填鸭式”教学。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实际上是再次拉响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各专业在加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同时,必须充分意识到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必须以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模式为前提的,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做好顶层设计是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课程教学改革不应是某个教师、某个专业、某个二级学院在大力推动的事情,而应是一个国家、某个区域、某所高校需要大力推动的事情;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导向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核心举措。

(五)建立一种持续改进提升的质量保障机制

专业综合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作为工科院校专业,应以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3]和专业补充标准为依据,制订本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中有关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方面要求,找出差距,制订建设规划和整改目标,落实到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机制,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教学主体责任,促进质量监控重心下移;通过建立定期专业评估制度以及专业基本教学状态数据发布制度,促进专业建设与质量建设持续改进提升。

(责任编辑:吕建萍)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9.

[2]周远清.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4.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2015版). http://ceeaa.heec.edu.cn/news.php?news_id=133.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t Ealuation

QIN Ye-fei, LIANG Fu-pei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China)

The audit evaluation is a ki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valuation mode, but his design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requirements also apply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audit eval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

audit evaluation;engineering colleges;specialty;comprehensive reform

G642.0

A

1671-9719(2016)8-0018-03

覃业飞(1970-),男,湖南石门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2016-05-24

2016-06-08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地方高校课程培育与检修制度的构建与实践”(2013JGZ131)。

猜你喜欢
评估改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改革之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