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娟(黑龙江大学 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
杜晓娟
(黑龙江大学 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新媒体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的手段、新的教育方式、以及更突出的教学效果。从路径的视野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如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议程设置把关,加强内容监测和管理;统筹优化网络资源,整合新媒体的积极功效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无疑具有现实价值。
新媒体;心理健康;路径
面对日益虚拟化、渗透化、即时化和全球化的互联网,网络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实迫使工作者必须科学审视新媒体对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适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路径,将新媒体的特点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达到传统教育与媒体形式的高度统一,培育心理健康教育新常态是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崭新课题。
(一)新媒体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媒体表现形式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及预防治疗。由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传统“线下”教育转向“线上”教育的辐射力得到了增强,进而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
(二)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及时性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形式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多以课程培训讲座、个体咨询为主且趋于形式化。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及时性给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即时、互动的教育方式,他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社交网络等对学生及时进行隐性教育。这种形式丰颖的教育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度,而且较宜引起共鸣。同时师生积极互动的在线交流体系可以让学生咨询这一群体从被动变为主动,形成自主自愿的情感交流互动模式,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形式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选择的效率
新媒体的虚拟性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之间隐藏了其身份,交流互动过程中体现了平等性。这种交流互动过程中的平等性去除了双方身份地位、知识能力等客观硬性指标,增进了他们的距离感。这可以更为及时准确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动态、洞悉他们的心理困惑,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治疗,无疑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选择的效率。
(四)新媒体在转变路径选择时的隐性弊端
新媒体虽然拓宽了教育渠道,为学生的教育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路径转变选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隐性弊端:如网络信息选择庞杂导致价值取向功利化;沉迷网络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消极信息载体量致使学生情感观念淡薄产生情绪悲观等心理问题。
(一)新媒体对高校心理健康影响的新背景
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由此,互联网+环境下各行业新的发展模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应用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上,其带给大学生的冲击不仅体现在行为改变上,而且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不易控制的。我国在2015年4月通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慕课等线上教育确立了正式的身份。[1]在这样的科技感召下,各高校纷纷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线上课程建设。以清华和北大为首的高校已经建成中国高质量的“慕课”平台,并在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因此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路径的选择,在新媒体时代必将呈现出一种新的姿态。
(二)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制约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培养模式、途径、载体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忽视了针对大学生的个体心理进行特殊性教育,从而导致教育的内容过于宽泛,形式陈旧,内容乏味,无法达到预期实效。在新媒体技术形成一个全新的虚拟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借助新媒体技术突出效果,并与传统教育路径方法相得益彰,达到教育方法、培养手段的与时俱进,极大地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路径整合,使得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是成为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时代要求。
(一)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式方法
首先,资金的投入是新媒体获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保障,由此在新媒体的运行过程体系中要确保信息资源系统性、操作性的建立,以达到资源信息共享机制。要注重大量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开发,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信息库和校园资源交流机制。资源信息库要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校园资源交流发挥教师、家长与社会的合力。同时,在资源的获取上,要倾向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感兴趣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在资源开发上要偏向于教育意义深远的、种类新颖的、乐于接受的软件。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网站的建立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根本立足点,使其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即使学校存在网络但资源匮乏,这仍是学生提不起兴趣的原因。资源库的建立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网上获取慕课,并把其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实现链接共享;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实现全部或部分镜像。可以购买制作精良的教学软件;还可以组织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课件等。主题教育网站的建立要体现其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特点。在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形成网上网下联合的教育引导模式是关键。这样才能确保中学生德育管理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最后,依据新媒体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建立平等民主式的对话交流机制。如设立专业师资设备,以平等对话交流机制循循善诱、悉心教导,让学生们在思想上真正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
(二)议程设置把关,加强内容监测和管理
议程设置指的是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件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面对信息多元化,而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扭曲而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议程设置把关,加强内容监测和管理,净化和过滤媒体资源信息,保证心理健康从源头上得到有效预防。
(三)统筹优化网络资源,整合新媒体的积极功效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一种新方式,是传统心理教育方式的创新性应用。把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网络心理教育上,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优化的有效手段。如组织网络活动管理进行多种资源共享新媒体平台;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时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工作中;高校依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起“学工部、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心理委员、学生”五级网络化心理监控及危机预警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保障等。如比较新颖的是易班整合校园数据资源,开拓专属网络平台。易班是基于服务高效师生的一套涵盖班级论坛、个人博客、校友录、SNS社区等各类互联网产品应用系统,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网络管理中心独立研发的。易班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数据资源集中整合的特点,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和行为,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逐步引导的方式,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形成网上网下的良性循环,实现易班的育人效应。如此看来统筹优化网络资源,整合新媒体的积极功效,要做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整体协调规划,“实现内容与手段的整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3]有效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功效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教育。
[1]高向玉,徐丽.互联网+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制约及模式重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6(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陈长旭.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及应对机制构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3(6).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the new media,as an essential tool,occu原piesa pivotal position,and it decides the new method,path of education style and the more outstanding teaching effec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h,the paper studies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in new media era,including innovating the cont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hanging the way of education methods;controlling agenda setting,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 and management of content;integrating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new media and optimizing the network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which undoubtedly has practical value.
new media;psychological health;path
G641
A
2096-000X(2016)17-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