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译能力的提高途径

2016-03-19 10:14陈知武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差异

陈知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116600)



日语口译能力的提高途径

陈知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与密切。翻译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口译,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日语口译能力成为促进中日两国交流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对日语口译与笔译的差异进行剖析,总结归纳出日语口译的三个步骤,并通过具体环节来不断提高日语的口译能力。

关键词:日语口译能力;差异;三个步骤;具体环节

翻译工作处于世界社会各方面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转化这一层面,在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越来越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与此同时,翻译产业也正进入一个日益专业化、规模化并迅猛发展的全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高校设置翻译专业本科,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日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于2009年获得批准。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49所高校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更有多达159所高校获得了翻译专业本科的招生资格,其中有近30所高校开设了日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1]。日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体系化、专业化、规模化及其市场化走向将成为今后备受关注的课题。日语翻译总体分为日语笔译和日语口译两大方向,再此,笔者想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一下日语口译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口译与笔译的区别

笔译与口译都是将思想或是概念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但是笔译是将书面语转换成书面语,即用文字来表达。而口译是口语间的转换,是用声音来表达的。因此,其过程、技巧、要求都完全不同。

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在笔译方面造诣很深的人可能会做不好谈判或会议的口译。反之,口译相当熟练的人翻译起散文或诗集来,可能会很为难。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口译和笔译的特点和要求不同。一般写在书面上的文章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斟酌,语句结构非常缜密。并且翻译者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字典和参考书,还可以向他人确认和请教。

而口译则恰好相反,口译工作是在没有任何外界援助的情况下进行的。译者需要当场听清并理解发言人所说内容,并毫不延迟地使用另一种语言,正确流畅地传达给听者。这要求翻译者必须具有极高水准的听力、快速地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因为几乎没有考虑的时间,对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迅速理解讲话人想要表达意思的基础上,尽量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它翻译出来[2]。换句话说,准确、清楚、敏捷是评判口译工作优劣的重要原则。一般即兴演讲的人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讲话内容是否用语的精美,而是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翻译者来说,翻译的话语一经出口,就很难再更改了。如果曲解了讲话者本来的意思,或是翻译得不清楚,就达不到让听者正确理解的目的。其后果是不但不能帮助说者和听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除此以外,因为口译工作有时间上的限制,所以必须掌握好一定的时机。如果翻译得过慢,听者会很不耐烦,效果自然不会好。如果翻译得过快,像连珠炮一样,听者就无法消化。

有的人会认为:对翻译的要求并不高,稍微多翻译一点或少翻译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把大意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前后是否通畅也并不重要,只要大致能听懂就行。这种想法当然不妥,比如,在政治外交方面的会谈或是国际会议上做翻译,要求就非常高。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正确,就很可能导致会谈破裂,说得严重一点,甚至可能会导致战争。正因为如此,才说翻译的责任重大。

二、口译过程及其技巧

有人把口译工作理解成单纯的语言重复,简单的语言转换,这是极其错误的想法。口译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译员必须在瞬间听清并且正确理解讲话者要说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语句,清晰明了、毫不延迟地将这个意思传达给听者。

口译工作与其他事情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美国翻译家E.A.奈达对口译工作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参考这些见解,并基于实际情况,作者想将口译工作过程分为“再现-整理-表达”三个步骤。

步骤1 再现:听清—记忆—适应;

步骤2 整理:理解—判断—组织;

步骤3 表达:语言—常识—表达。

在这三个步骤中,听清、判断与表达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环节[2]。

1、听清

听清并理解讲话者所说的关键内容,这是口译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只有听清并抓住了关键内容,才能正确翻译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话语不同于文字,可以靠视觉给大脑一定的反应时间。讲话者的发言一旦说出来了就无法保留,这就要求译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清并理解讲话者所讲的内容。翻译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对发音比较标准的讲话进行翻译时,一般都能够胜任。比较棘手的是翻译发音不标准的讲话,尤其是跟普通话发音相去甚远的方言。日语如东北方言、关西方言等。汉语的情况就更加复杂了,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存在多种方言,如上海方言、广东方言等,它们的发音、语调、单词等实在是多种多样。这些都给口译工作者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完成工作,必须要尽量努力去多了解不同种类的方言。

另外,有些讲话者文学素养较高,讲话内容中经常会引用大量古典、谚语,使其表达更为生动。但这同时也为翻译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首先要求译者具备极高的文学修养,对中日两国的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其次引经据典会使讲话内容极为简洁,不但加快了说话速度,而且不易理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的听力水平必须过关。平时训练时要有意识地选择语速快的资料,适应超过标准语速的讲话。同时还要训练自己快速适应讲话者说话习惯和特点的能力,达到即使是面对初次见面的人也能迅速适应,听清并正确翻译其讲话内容。

2、判断

译员必须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其原因有两点。首先,译员必须要自己判断决定取舍。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翻译是需要准确的,为什么还要有取舍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要翻译讲话者的即兴发言。此时讲话者并没有事先写好发言稿,通常只是头脑中有一个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发言时,某些表达可能不是特别清晰,甚至会出现口误的情况。 对待这种即兴发言,哪些内容需要翻译,哪些不需要翻译,尤其考验译员的判断能力。如果不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而是一味追求一句不差的翻译,恐怕反而达不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其次,译员必须经过判断来辨别出哪些地方需要记住。因为说话中肯定会有一些精心选用的,有着一定内涵的句子或词语。尤其是政治领域的会谈、国际会议等则更是如此。常常会出现表述会议精神的关键词语,译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功课,在听到讲话内容中涉及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的瞬间辨别并且牢记。

翻译即兴演讲的情况下,存在着许多未知数。因此,译员在理解方面有些困难。但是即兴演讲也有便于理解的因素。那就是讲话者发言时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话语的洋溢顿挫等等。假如不是即兴演讲,而是很流畅地读出事先准备好的原稿,那就不会有思考时的表情、动作、语调和语气了。这就需要译员仅靠听一遍就记住讲话者读出的原稿,并理解翻译出来,其难度要远远超过即兴演讲[4]。

3、表达

译员除了需要听清并理解讲话内容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中日文表达能力。能够不假思索地将头脑中的语句组织成比较流畅的文章表达出来。日语和汉语的语法体系完全不同,汉语用语序来体现语法,而日语用助词来体现语法。这造成了中日文之间的语言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日译汉时,不听到最后,不知道这句话是肯定表达还是否定表达。翻译时,译员需要摆脱母语语法的影响和束缚,根据译文语言的结构特征,灵活运用相关表达,重新组织文章。

翻译工作者还要留意讲话者的面部表情,虽不必要强求模仿讲话者的表情和手势等,但气氛、音量、语速、断句、节奏等要尽量和讲话者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逼真,才能感染听者。如果双方在欢声笑语的氛围中亲切交谈,而译员翻译时却冷冰冰地毫无热情,没有投入到当时的气氛中,那么无论翻译得多么准确无误,都不能说是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参考文献:

[1]宋协毅·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P34.

[2](日)塚本慶一·实用日语同声传译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P68.

[3]陈安丽,杨秀云·论创新意识在日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关于日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4]杨玲·中日同声传译技能技巧训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P99.

(责任编辑:颜建华)

Exploration of the Wa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Chen Zhiwu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oning,Dalian 116600,Liaoning,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ra,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close, the translation, especially the interpret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deas.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promoting Sino Japanese exchang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summarizes the three steps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Japanese interpretation through specific links.

Key words:the ability of the Japanese interpretation,the difference ,three steps, specific links

收稿日期:2016-01-18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课题编号:WYYB13155) 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陈知武(1978~),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2-0036-03

猜你喜欢
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中美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差异与启示
法观念差异下的境外NGO立法效应
构式“A+NP1+NP2”与“A+NP1+(都)是+NP2”的关联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