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涂小莲(、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浙江温州35035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浙江温州35035)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张国华1涂小莲2
(1、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浙江温州325035 2、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如何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成为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和特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便为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政策、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教育;自主学习;教学管理
Abstract:How to cultivate medica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and establish the model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becomes a significant subject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of medica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The summarizing of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may provide guidance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make policies on medical students'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teaching management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又称自我调节学习、自我监控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新兴的医学技术,而不限于课堂、教材上已有的知识[2]。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为医学生终身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之一[3]。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医学教育改革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4]。如何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目前有关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较多,但仍缺乏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本研究拟在此方面进行尝试,以便为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政策、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大量研究表明,医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寻找各种方式解决问题[5-7]。这可能是由于医学体系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服务性,正所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院校由于学业课程繁重、专业要求较高、考试负担较重,使得医学生处在一种教学氛围、学习氛围、竞争氛围相对浓厚的环境里,从而注重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便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紧跟时代步伐[6]。但是,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苏中平和叶鹏等人的调查表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个维度得分差异不大,其中得分相对较高的是学习设置和自我调节[6]。但王蓉等人[7]的调查发现,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不尽相同,学习意愿得分率最高,学习时间方面得分率最低。各个学校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差别,这可能与各个学校的生源不同有关。因为各个学校招生的时候是有录取分数线限制的,这把各个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重点院校、成绩优秀一些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强一些[8]。此外,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有调查发现,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明显。但也有调查发现,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优于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7];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专业差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低[6,7];来自城镇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但是,男、女生之间自主学习能力无显著差异[6]。还有调查发现,不同民族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9]。
部分调查表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自身寻求自主学习合作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自主学习的动机缺失,运用学习策略不当,在学习时间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方面较差等。此外,不同年级、性别、专业、民族、家庭月收入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显著,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身潜在的能力被发掘,并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自主学习成为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一年级到四年级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分别为12.5%、34.4%、15.6%和25.0%。可见,医学生部分具备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11]。
树立大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和主体创新理念,构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及监控制度、标准体系建设[12]。但目前国内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系统,难以通过评价指标探讨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赵江媛等人[13]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咨询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军医大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以及自主创新五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观测点组成,并通过对军医大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进行现状和纵向变化跟踪测评,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李巧等人[14]从心理学的角度编制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包括自我监测及调节、获取及处理信息、制定学习目标及计划、交流合作能力、自我动机、学习信念等6个因子,30个条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对于了解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张俐等人[15]采用问卷调查、因素分析、鉴别力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73名医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了自主意识、学习意识、计划意识、交流意识四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耿劲松等人[3]综合运用循证证据分析法、Delphi专家咨询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两轮Delphi法确定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指标包含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实施和自主学习效果)以及9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初步构建了适合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近年来,各级各类医学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医学教育改革,针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本文拟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
(一)学校层面
1.形成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求学校形成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在保证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着重增强学生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以笔者所在医科大学为例,为加强学校教学改革,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课堂教学创新行动实施计划(2014-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本科教学改革而不断努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制订工作时,也强调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育人机制。
2.建立保证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制度
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看,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宽泛而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对现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要在贯彻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法及考试方式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协调好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具体来说,现行的一些教学管理制度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制度保证:(1)推行学分制。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为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学生在一定程度能够自由决定学什么、如何学习、向谁学习、在哪儿学习。(2)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自主学习时间。通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适度调整学生修习总学分,缩减课程门数和课堂讲授的学时数,并强化实验、实习和课外撰写读书报告等在引导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创造机会。(3)突出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分层分类教学,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交叉复合培养乃至综合型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等应按专业有选择的设置,切忌面面俱到;增加专业课程的教学比重。对于内容相似的课程,学校应有组织地协调教师的授课内容,避免因不同课程讲授相同的内容而造成时间的耗费。加强研究型、综合型开放式实验、实习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4)将自主学习纳入常规学生评价体系。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好就业、考研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认清自我,优化自主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6]。
3.创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学校应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6]。具体来说,要从组织保障、经费支持、硬件设施、校园氛围营造等多方面投入,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物质条件。以培养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更新和建设教学实验室、示范实验中心,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建设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与考官培训基地、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现各个专业从前期到后期全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建设一批社区、县、市级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从基层医疗、公共卫生与管理,到省级大型医疗、公共卫生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教学基础建设还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积极借助天空教室、毕博平台等开通网络课程,推进网络试题库建设,使网考逐渐替代传统的考试。通过网络选课、网络教学、网上评教、网上考试等方式,使“互联网+教育”成为教学、育人和进行学生全程学业管理的新标向。未来应逐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并完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系统,以期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1]。
(二)教师层面
1.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才[16]。教师要积极改变单纯依靠教师为主导地位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在保证教师主导地位基础上,着重拓展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造一种更注重启迪、引导与思考、综合的新型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逐渐从“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诱导自主学习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6]。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实施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鼓励开展PBL、TBL、CBL等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吕磊等人[17]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实行PBL教学模式,结果发现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搜寻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改变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注意在课堂中向学生渗入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与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习理念和方法进行交流与探讨,不要忽略渗入学习理念和方法这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教学,因为任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在课堂中对学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除了完成课上的教学计划,还要在课堂上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音乐、视频等资料。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5]。总的来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18]。
(三)学生层面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应该说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当代医学生,应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转变观念,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动发展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6]。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医学生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有效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采用恰当的方式如实行导师制、开展大学生学习咨询等,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动机、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最终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5]。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自主学习帮助大学生快速轻松地获取相关知识,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调整及强化,完善学习过程[11]。
我国许多医学院校都非常重视自主学习,但由于管理制度、教学环境、师生意识、学习策略等诸多环节中不容乐观的因素导致了部分医学生求知欲不强、学习动机弱化、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等系列问题,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迫切需求的实用型和科研型人才[7]。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充分调动医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必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8(4):12-16.
[2]Mahmud,W,Haroon,M.,Munir,A,et al.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research attitud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4,24(3):173-177.
[3]耿劲松,唐望晶,王国华,等.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55-56.
[4]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EB/OL].http://www. Gov. cn/ gongbao/content /2009 /content_1371356. Htm,2009-02-20.
[5]刘思浚,仓伟,何小菁.医学生自主学习现况及对策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4):4-7.
[6]苏中平,叶鹏,李锦萍,等.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448-451.
[7]王蓉,宁超,苏天照.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某医科大学为例[J].卫生软科学,2015,29(12):787-791.
[8]陈景丽,王小丹,李巧,等.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23):3555-3557.
[9]乌孜土尔克·巴格拉西,李军,关素珍,等.新疆不同民族医学生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4):520-523.
[10]汤先萍,袁健.学习心理学视域下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4):509-511.
[11]武玉欣,朱亚鑫,曲波.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5):41-44.
[12]李高君.论成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129-130.
[13]赵江媛,王方芳,邹永杰,等.军医大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19-20.
[14]李巧,王小丹,高允锁.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6):901-903.
[15]张俐,刘波,包士雷.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2):17-19.
[16]殷宝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24-125.
[17]吕磊,张正厚,井西学,等.医用物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10 6-107.
[18]邱晖,许淑琴.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86-89.
作者简介:张国华(1982,7-),江西东乡人,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心理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069-03
*基金资助:2014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4Q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