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兴格 王明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
魏兴格 王明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呈现和实践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教育的目标从客观上要求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方向,而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功能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能性。校园文化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环境氛围和实践载体。通过构建合理的校园文化模式,能有利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校园文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高校作为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阵地,更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课程所承担的思想建设外,校园文化这一平台所承载的高校思想建设亦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传统、心理氛围、群体观念、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影响和制约着校园群体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教育成果内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把抽象、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具体、通俗的方式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同学们便于接纳、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高校作为思想发展的前沿阵地,对社会乃至国家思想有益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高校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但往往过于理论性而缺乏针对性、实践性,致使缺乏实效性。学生容易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轻易的下定论,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大脑,却不留在内心,更不会在实践中进行理论运用。如何让学生通过对理论的认知,达到思维认同,从而内心信仰,然后行为践行,是当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思考问题,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不仅回到了学者的视阈,而且来到了大众的视阈;不仅回到了学术讨论会,而且来到了大学校园[1]。高校青年学子除必须努力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只有如此,才能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以及知荣明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正确性是校园文化推进其大众化的可行因素外,校园文化的内容秉持和方式运行也是其大众化可行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营造理论研究、理论教育和宣传氛围的重要基础[2]。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处于青年期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既可以从显性上加强高校青年思想引领,又可以从隐性上内化学校的价值培养、精神传递和文化传承。合理的、科学的思想蕴含在校园文化中,对青年学子的思想锤炼、人格塑造和素质养成等有积极的作用。反之,落后的、错误的校园文化思想的蔓延会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心身发展。借助校园文化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功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融入合理的、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得校园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可行性。
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同学们在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时,具有自主选择性吸收与学习,在思想、人格与素质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尤其是校园文化主流形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主流校园文化中通过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加以开展,积极吸引同学们以互动的方式参与,既能走进学子的身旁,也能使之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支持。马克思主义融入主流校园文化中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贴近同学们的实际生活加以开展,才易于被同学们接纳,也才具备实质上的可行性。在互动的校园文化推进中,只有那些不合理的、错误的、生硬的、死板的校园文化运行方式才推动不了一门合理的、科学的思想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承。校园文化具有创造性,处于青年时期的同学们,创造性思维较强,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这也为创造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思想在形式上给予创新,并融入校园文化的创新类活动,通过创新类活动的主旨内容或思维方式以一种显性或隐性的模式进行引导,提升同学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性和方法论上都是可运用于创新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方法的引导之中。不仅在校园文化的要素上创新,亦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运行方式上创新,既能减少同学们对于深奥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增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程度。校园文化也具有高雅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极高而深,如何将这又高又深的理论通过雅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问题,而校园文化的这一特性能很好的解答这个问题。高校教学在传递马克思主义深奥的政治智慧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传承功能,通过校园文化传递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高雅思想,这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中分析,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结合校园文化的特征,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在两者的内容与方式上给予合理运用与适时创新,具备联系与发展的可行性。
大学校园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承担者,对弘扬校园文化的精神与实质极为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物质文化中,这能持久地感染同学们。校园物质文化集中体现在校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将马克思主义中的经典言语和深邃思想通过校园景观标识呈现出来,这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理解与运用。马克思主义本身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处理好校园自然、人文景观与其所承载的合理的、科学的思想,能让这一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更易于被同学们接纳与理解。当然,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与布局也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适量地、科学地运用并表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符号。
大学校园中的行为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党团活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均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方式,这些主题活动可以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点并加以开展。党团活动在主题教育、党校学习方面能传递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不仅可以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走向青年学子,也能提升青年学子对党团所坚持的指导方针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利于同学们多方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方面的考量,运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校园文体活动开展,提升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是马克思主义从一个侧面不断大众化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力所能及之事,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高校大众化的实践发展。
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还必须从线上引导青年学子树立合理的、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不得不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在学校网络宣传媒体中,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话题为主线,适时、适量传递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与继承者的思想和事迹,通过叙事方式讲述经典而新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从而折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芒。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收集意识,不仅可以提升同学们收集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同学们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树立正确的立场和秉持合理的观点。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应的主题网络文化活动,承载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同学们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线上品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贴近群众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深度[3]。大学校园文化借助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从意识与物质相应、现实和虚拟相参、动态与静态相宜等各个方面统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解答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形成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此之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内在的逻辑支撑,增强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同时也有利于培育校园独特的教育文化环境,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的实际效果,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难能可贵的环境氛围和实践载体。
[1]王凤才.重新发现马克思[M].人民出版社,2014:300.
[2]冯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37.
[3]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实践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4:8.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the embodi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and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xism with the times.The goal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ims to ensure the leading direction of Marxism,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the campus culture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The campus culture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which provides the environment and practice carrier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sonable mode of campus culture,it can be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G640
A
2096-000X(2016)22-0177-02
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培训中心“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SZQ2014084)”研究成果;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RWYY1506)”研究成果。
王明真(1981,07-),女,河南信阳,研究生,副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