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的思考

2016-03-19 07:12徐杏嫦
高教学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媒介现象大学

徐杏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关于治理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的思考

徐杏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玩手机”已成为大学课堂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作者认为,治理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应多管齐下,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层面同时着力,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玩手机的人数和次数,保证教学质量。

大学课堂;玩手机;治理措施

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因其使用便捷和功能强大倍受学生欢迎,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工具和最重要的伙伴。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在大学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面对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日趋严重,许多高校教师为此感到非常无奈和担忧。这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不能不正视的问题。作者认为,治理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应多管齐下,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层面同时着力,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玩手机的人数和次数,保证教学质量。

一、学校层面

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大学课堂,创设“无手机”课堂。教学是大学的中心任务和职能,而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大学生课堂行为准则,明令禁止老师、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应写入学生手册,新生入学时下发,让每个大学生从刚进校门就了解大学课堂规范,自觉遵守课堂规范。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如在教学楼内屏蔽信号、教室门口设置手机收纳袋等。这些做法,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作者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

2.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学生课堂选择。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对他们要学习的课程及授课的教师普遍缺乏选择权。大学四年要上哪些课程,哪门课程由哪个老师讲授等,学生根本没有选择权,一般都由教务部门直接安排。这种硬性制度安排必定影响学生认真听课的积极性。针对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日趋严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会储朝晖认为,“更需要反思的是学校本身,‘为什么课堂吸引不了学生?’就是因为有些课程固化、没有新意,更没有针对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只能按照学校安排授课,局限性太大。”

3.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走出“网络”。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参与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交往的魅力,而不再沉迷于手机和网络。同时,学校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活动,比如专业前沿知识的讲座,又或者专业相关的认知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近距离地接触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从而增加对专业的热爱,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师层面

教师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苦练内功,努力做到厚积薄发,提高教学水平。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玩手机”学生的数量。枯燥乏味是学生课堂“玩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作者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师讲课枯燥乏味的课程,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课堂上会“玩手机”。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需要有一桶水。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讲课条理是否清晰,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善于启发,讲透难点……这些直接关系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寻求手机上网来打发时间。

2.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更新换代”,不能三十年一成不变,对着讲义或PPT照本宣科,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微课、慕课、私播课、翻转课堂、同伴互助教学法等,把学生熟知、喜欢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加学生自主的学习时间,从而减少学生课堂“玩手机”的人数和次数。

3.理性认识,严明纪律,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科学得当的课堂管理,可以使师生双方达到实质性的教学境界,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降低并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有条不紊的课堂环境当中,始终保持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想学、多学与乐学。”①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并不一定能管好课堂纪律。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硬性管理,诸如点名考勤,是很有必要的,不能放任自流。但是,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法,不能单纯为管理而管理,同样是考勤,不能每节课都一一点名,对于几十上百人的课堂,这样做很浪费时间。针对“玩手机”的同学,教师可以采用眼神交流,提高音调,或突然提问,或停止讲课,或者借合适的时机走到学生的旁边等。

三、学生层面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上采取措施治理课堂“玩手机”现象,这都属于从外部创设条件,而要想从源头上治理“玩手机”现象,关键还是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1.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大学生从刚入校园起,就应该接受不同形式的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例如从自我定位、大学与高中的主要区别、如何树理想与立目标、定行动计划、精读书籍推荐、时间的合理安排、坚持好的生活习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要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热爱,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不在手机和网络中迷失方向和自我。

2.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因此,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媒介公民,也应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崔艳说,“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即使今天杜绝了‘低头’现象,当有一天类似谷歌眼镜这种不用‘低头’的新技术产品普及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把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呢?”因此,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让学生认可和喜欢的教学风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拉回到课堂。而要从根本上减少大学课堂“玩手机”现象,关键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注释

①杨叔琼.大学课堂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6.

②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新闻记者,2004(5):11-13.

[1]孟凡启.由课堂“玩手机管窥大学课堂纪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6):25-27.

[2]刘尧.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透视[J].河南教育(高教),2015(5):34-35.

[3]葛向阳,邓晖.课堂”低头族”如何抬起头?[N].光明日报,2014-5-22.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mobile Internet,"playing mobile phones"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order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effect.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re should be multi-pronged approaches to govern this phenomenon.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s,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to reduce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playing mobile phone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university classroom;play mobile phone;manageable measures

G647

A

2096-000X(2016)22-0169-02

徐杏嫦(1983,07-),女,汉族,广东韶关人,本科(学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媒介现象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