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
(湖南省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湖南长沙430100)
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结合刍议
潘文
(湖南省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湖南长沙430100)
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往往被割裂开来,呈现出重语言教育、轻文学教育的倾向。这种将语文课等同于语言课的作法,是将语文教育的任务简单化,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摧残,也束缚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主体理念。如果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从文学教育入手,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那将会起到相当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结合
从本质上来看,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往往被割裂开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呈现出来的往往是重语言教育、轻文学教育的这样一种倾向。特级教师周益民曾指出:“现在小学语文界一个所谓主流的观点,就是小学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课,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主。”这显然是人为的将语文教学和文学教育割裂开来,这种将语文课等同于语言课的做法,实际上是将语文教育的任务简单化了,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忽略。这种忽略,束缚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它理应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主体理念。从表面上看,现行的语文教材里,文学作品好像的确占了主体位置,但是,仔细品味,就可以看出语文教材里所选取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质量看,还是从组织语文练习的理念上看,都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教育有一定的差距。
那么,什么是文学教育呢?其实,文学教育指的是将儿童诗、童话等等文学样式所具有的语言教育价值,通过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将语文教学中和文学教育好好地结合,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将会起到相当好的效果。
实践经验也表明,概念的直接教授是没有效果的。这样的做法也是和文学教育相背离的。一般来说,字词的习得都应该放在具体的阅读环境中去完成,而不是孤立地揣摩、学习。而我们有些教材,字词的教学与阅读的教学却是分开的。
下面,我就学生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的结合,谈几点看法:
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知道如何去准确的定位教学目标,目标意识模糊,甚至定位不准。呈现出目标泛化、虚化、窄化的现象。而要提高文学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该是既有层级,又有照应的。只有明确了这些目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和文学教育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当然,目标的确定虽然不能缺位,但是也决不能越位。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句话,作为语文教育者,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一句话的人并不多。的确,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要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而且一定要想方设法地用好这个例子。语文教材中不乏经典之作,有的有形象的描述,有的有多变的句式,有的有巧妙的用词……这些都足以说明,课文本身就是文学教育的凭借。作为语文教师,决不能对这些文学因素视而不见。反而要能够紧紧抓住这些例子学习运用,举一反三。同时,还要凭借这些文学因素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凭借这些例子,并以例子为跳板,跳出课文的束缚,让孩子根据课文所学,主动地寻求课文以外的东西,为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插上翅膀。
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会面临着诸多教学内容不知如何选择的境地,但是,随着对文本的逐步熟悉和深入了解,却又会觉得虽然该教的内容很多,但总有那么一两个是真正该抓住的。这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教师只要选准了一个好的训练点,也就理清了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完满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崔峦老师曾说:“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文学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在品读中体会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听听老师读有什么特点。(读完“难道”一词拖音后停顿一下再接着读下文。
生:老师读的时候,在“难道”后面停顿了一会。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觉得这种读法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停顿一下再读,给人更多思考质疑的空间,当然你们读的时候,不停顿也可以,更能表达急切知道答案的心情。你觉得怎么读出来更让人费解,你就怎么读。
……
(二)在拓展中运用
在课堂里,学生先了解了课文中三个月球之谜。之后,教师将搜集到的其他月球之谜出示出来,指名一位同学来读:纯铁粒子不生锈……。老师问:如果我要更能加强反问的语气,那么在这里应该要加个什么词?生(齐声):难道。老师又指名读出示的资料二:受撞击会发出巨响……老师说:咦,多奇怪啊,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问——屏幕出示:难道?一位学生马上说:难道月球是空心的吗?另一位也说:难道月球是铜做的吗?还有学生抢着说:难道月球也有磁场吗?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学生基本上都已经可以顺畅又灵活地运用“难道”这个词了。从懵懂地感知,到理解,到积累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这样循序渐进的有层次、有步骤地训练,才让“难道”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了。
文学教育必须伴随着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时,要能够将语言知识巧妙传授,而不是孤立的一味说教。语文教学中,各种训练其实是和各种知识相关相连的。朗读训练离不开语音学知识,识字写字训练离不开文字学知识,词语训练离不开语汇学知识,习作训练离不开写作常识、技巧。文学的教育,不需要直接地讲述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习得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是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中,语文教师只有通过智慧的眼光,才能及时发现教材中那些足以启发学生语言运用的实例,并以此来设计训练,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文教学有时还需要讨论文章的思想情感,即便是这样,也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品味来探索意蕴。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充满诗意的课堂,课堂上的生成很多,这些生成,往往是教师进行文学教育的好契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用敏锐的视角用心去捕捉。许多意料之外的“亮点”,就是在课堂生成展现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月球之谜》时,想引导学生理解“采回”和误读的“带回”的不同。自然,学生很难直接地说他们之间的区别。更不能用规范的句子来解释,一位学生说:“采回”不像“带回”那样,“带回”只是随便拿一个回来。老师抓住学生的回答,顺势而导:哦!按你说的,“采回”还是要经过挑选的。另外一位学生说:“采回”不是直接拿出来的,而是需要用工具,用工具一点一点把它整出来。学生的语言很直白,表述也不是很精准,但是可以看出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他已经完全懂得了“采回”的含义,也应该能够运用了。这个时候,老师及时跟进:你说的很对,“采回”是需要使用到工具,是要慢慢进行,所以会要有个过程,那个过程其实就是你说的“开采”的过程。所以说,“采回”和“带回”是有区别的。这位教师在学生发现区别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后,巧妙地在学生回答的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提炼。
总之,学生文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我们要始终坚持将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让学生自觉爱上文学、学习文学、运用文学,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有血有肉、灿烂丰富。
[1]盛勇.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09:13.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bu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exam oriented education,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are often separated,showing a tendency of light language education,literature education.This will be equivalent to the language of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the task of Chinese education is simple,is the destruction of students'literary attainments,but also boun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language.In fact,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education,literature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should become the main idea of Chinese education.If we ca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from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it will play a very good effect.
Chinese teaching;literature education;combination
G642
A
2096-000X(2016)22-0132-02
潘文(1972,10-),女,汉,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