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兵
(1、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2、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37)
高校轻化工程特色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吴伟兵1,2
(1、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2、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37)
针对轻化工程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并从多个方面评价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表明,该教学模式缩短了名师与新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帮助新生完成大学适应性转换,同时为新生创造了一个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索式学习的机会。同时该教学模式还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新生研讨课;轻化工程;教学实践;团队教学
新生研讨课是一种专门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专题研讨课程,旨在“在学术向大学转型过程中,在学术和社会发展方面帮助学生”[1]。新生研讨课一般由知名教授开设,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座谈讨论,使大学一年级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适应性转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新生研讨课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入学之初就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氛围,形成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理念。
新生研讨课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88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首先兴起的新生教育课程(Freshman Orientation Course),随后许多高校陆续效仿,将其作为改善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的重要途径予以推广[2]。1959年哈佛大学首先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并注重于学术性转变;1972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则更侧重于适应性转变[3]。随后几十年,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各大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美大约90%的高校都开设了新生研讨课[4]。2003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开设新生研讨课,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纷纷引入这种新型的课程模式[5]。新生研讨课在国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改革尝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要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
南京林业大学根据自身特点,依据“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开展了本科教学模式探索。其中,开设新生研讨课是进行研究性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推动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提升学生学术研究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开设了《纸的“前世今生”》这样一门校选新生研讨课,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课程定位和名称
造纸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但社会上存在一些对造纸行业的错误认知,认为造纸行业高污染、高能耗,技术落后,不能跟上当前的科技发展潮流,是缺乏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轻化工程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普及造纸知识,纠正新生对专业的错误认知,同时通过介绍学术前沿,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性思考。轻化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课程名称要能准确反应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科的特点及新生的知识背景,确定该课程名称为《纸的“前世今生”》。
(二)授课方式多样
课程主要采用围绕主题板块开展开放式、互动式教学,预定学时数为16学时。课程有意识地设置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因“疑”生趣,主动积极探究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以座谈讨论为主导,倡导探索和研究。期望通过每个独立主题的交流、探讨,使大一新生了解轻化工程专业以及造纸工业的发展,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此外,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主题任务将学生分成数个团队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体的授课形式如下:1.设置专题,教师提供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进行提问、讨论,突出讨论环节。2.学生利用图书馆和数据库查阅文献,并进行总结报告,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与讨论。3.优秀高年级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传授经验。4.学生参与实验室实践活动,亲自体验科研的过程。
(三)团队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中,授课教师同样以团队形式出现,这种方式可综合各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团队成员均是在轻化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优秀教师,在学科领域各有所长,研究的问题相近但侧重点又不同,如有些教师学术研究特色鲜明,有些教师工程化应用和社会服务方面成果突出,有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可以在教学中担任不同的角色,确保了每个讨论专题的质量[5]。
(四)课程内容丰富
轻化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不同于一般大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是围绕以提高大一新生大学适应性、提升专业认知、激发学术兴趣、开拓学术视野、启发创新思维这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淡化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避免教学内容理论化和抽象化。据此,我们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专题作为主要载体,设计了如下四个模块的内容:(1)大学与专业。以适应性转向为目标,采用教师讲授、座谈、咨询为主要教学模式,涉及内容包括大学精神剖析、轻化工程专业内涵与外延解读、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利用与文献查询、大学生涯规划等。(2)造纸的历史与未来发展。以适应性转向为目标,采用演讲与辩论、问题导向等模式开展教学。在报告、文献和视频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座谈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熟悉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纸的内涵与外延,国内外制浆造纸工业现状,造纸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纸种的发展方向。课程中我们还提供实物进行浆种和纸种的鉴别,判断产品差异性,从而掌握浆、纸评价标准和方法。(3)造纸生产工艺。以学术性转向为目标,采用教师讲授、问题导向、前沿专题研讨和现场实践探索等模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搜集资料并学习背景知识了解中国古现代造纸术以及造纸原料和植物纤维化学组成。课程中安排了两次演示实验,一是演示纸张的抄造过程,二是演示纸张物理性能检测实验。(4)特种(功能)纸、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能。以学术性转向为目标,采用演讲与辩论、问题导向、前沿专题研讨等模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等进行文献资料查询,并完成主题报告,用于课堂汇报交流。涉及内容包括:特种(功能)纸的特点、应用、现状和市场;特种(功能)纸的制备方法;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能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制定了课程问卷调查表,请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建议比较认同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并在课程结束后及时进行了总结。
该课程的选课同学主要来自工科专业,但专业背景仍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演讲辩论、座谈交流、专题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课程结束后的回顾性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比较高。其中,9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他们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有帮助;80%的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正面认知度提高;60%的学生学术兴趣增加,有从事学术研究的意愿。通过《纸的“前世今生”》这门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我们体会该课程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探索和研究式学习等方面的优势。新生研讨课架设了名师与新生对话互动的桥梁,为新生创造了一个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索式学习的机会,同时为新生今后开展(从事)学术研究指引了方向。
[1]旋天颖,黄伟.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J].2014(2):33-36.
[2]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2009(11):93-96.[3]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4]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8.
[5]王冰,费德君,郎淑霞,等.高校新生研讨课开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2016(1):29-32.
Freshman seminar was offered for the feature specialty of light-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was evaluated from several aspects.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shortens the distance between famous professors and freshmen,helps freshmen complete the university adaptation,and creates an chance for exploratory studying in an operative environment.The teaching model of freshman seminar also facili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 and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freshman seminar;light-chem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practice;team teaching
G642
A
2096-000X(2016)22-0062-02
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吴伟兵(1982,02-),男,江西余江人,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造纸化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