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观视阈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研究*

2016-03-19 07:12张娇
高教学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传统大学生文化

张娇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1)

大文化观视阈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研究*

张娇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1)

恢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习近平主席列为重要的国策方针,传统文化教育包括文化认同的培养、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了解。近代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遭受极大的冷遇。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重塑在大文化观视阈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路径,成为教育体系的一环,重建适合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体系,是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校园文化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累积四千余年生活的总和可谓独冠全球,中华传统文化中,累积非常多智慧的结晶,这些优秀的传统是值得被传承与光大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治国方针,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意义。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历经几千年的积淀、筛选和发展,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与当前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就已经将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建构完整。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数千年前中华民族就建构了公天下的世界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崇高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给了统治者得以遵循的维度与标准;这样的世界观,放在现代来看仍是极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

《礼记·大学》一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中华民族一致的人生观,由近而远,有节有序,至今对于个人乃至各领域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是阐明一种积极乐观、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

至于传统的道德观,则更是精简地浓缩在“礼义廉耻”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四维八德中,有了共同的道德观念,社会才能更有序和谐地运转,成为安定最重要的基石。谁能说这不是现代社会最需要被重新唤起、重新树立的纲维呢?

(二)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

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认同,课堂教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的进一步阐发,能使学生在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全面、更深刻、更积极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正确的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在于树立爱国情怀,更帮助大学生建立远大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由认识而认同,从而对学生的人格及社会责任精神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人文素质的提升

传统文化教育除了思想教育外,更有丰富的美学、技能与生活知识,能启发学生在人文精神的滋养与思想品德的熏陶。现今社会利字当头,精神层面的滋养贫乏,造成人与人之间流于表面式的交流,人品素质低落。传统文化教育能从深层改变此一现象,提高品格素质涵养,让社会从浮躁的表面文化,进入深层次的定静智慧。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应有的态度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根据王冠“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中指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总体了解程度一般,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6%的同学回答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了解的非常深入,81%的人了解程度仅仅是一般,13%的人不了解。总体看来了解程度一般,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热情。传统文化在校园内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渠道。尽管大学生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但由于教育方式、渠道限制等原因,学习热情有限,同时也并不积极寻求其他学习管道,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3.学生偏向现实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学习。不少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或淡化了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教育等内容,加之就业难度大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时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较严重。

4.民间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清楚,未形成崇尚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极大的危机,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许多哲学思想、民俗典故、戏曲艺术、工艺技能等,在功利社会下被视为落伍、不实用,传承濒危;社会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二)教师应有的能力及态度

1.熟悉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身体力行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达已,后达人”,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概念,潜心地学习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精髓,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仁”和“礼”的时代局限和现实意义,本着普世教育的思想实践“仁者爱人”;同时熟悉传统文化中其他优秀部分,如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经典作品等,真正地实现从传统的教书匠向“复合型”教师的转变,做一个才学德艺兼备的多面手。

2.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渗透。在正常的教学中,只要在备课的过程中稍加留意,留给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思考的余地,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就会给同学们一些兴趣、一些启发。现行的教材,也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例如:在学习孔子的思想主张时,对于孔子的核心学说“仁”和“礼”的评价,教师在讲解完它们的基本含义后,可以开展课堂的讨论或者辩论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辩论,从正反两个方面,从当时与现在两个情景,分别予以阐述,使学生在思辨中全面认识和把握,分清精华与糟粕。教师还可以用点评的方式,以阶级分析的方法,适时地指出“仁”和“礼”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以发展的眼光,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国内背景和世界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3.着重纵横对比,避免全面否定和全面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灾难,正是发端于我们当初在民族存亡之际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当下现实社会中思想道德领域的迷茫错乱,也是发端于我们当初对西方价值观的全面肯定。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未像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湮没在滚滚的洪流之中,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宏大的包容性。例如,在学生学习西方启蒙运动中自由民主思想时,教师可以将西方的“民主、法治、自由”等重要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礼”、“宗法”等观念进行对照比较。明确无论是西方的价值观还是中国的“仁义”观,都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也都具有其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通过此类对比,让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丰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会在新的环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三、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实施路径

(一)思想教育,名家讲座

央视推出的“百家论坛”一直是很受欢迎的节目。这种讲座式的教育,是非常适合针对国学常识、哲学思想与道德教育的方式。大学中的通识教育科目中,采用讲座式的课程教授传统思想教育,应能得到不错的回响。

(二)民风民俗,节庆礼仪教育

传统民俗活动在古代通常表彰着两种意义,一是生活节奏的规则,另一个是价值观点的表彰。前者如廿四节气的运行,后者如清明的祭祖、中秋的团圆等。民风民俗的教育更多是在社会生活之中体现,在学校中则可以采用展览、讲座、组识活动与表演等方式进行推展。

(三)美学艺文教育

艺术作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成果,也是传统美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结晶,透过艺文教育,能最快地传达传统文化的美,也能快速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于传统的美学教育,应有部份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当中应包括欣赏课程(如画作、艺术品鉴赏)及实作课程(如书法)。

除了静态的艺术,动态艺术的传承也是不可少的,例如传统戏曲、音乐表演等。这些艺术文化的教育则可以采用更立体的方式进行,例如成立表演性质的社团,固定地进行表演;更能透过网络视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方式,将之扩大。

(四)民族传统技艺体育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技艺与体育活动也是相当耀眼的。现代的体育教育更多地采纳西方教育,其实当中应当可以适当地安插一些传统民族体育课程,例如跳绳、毽子、民族舞蹈、太极拳等,一来让体育课程的丰富性更为广阔,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传统文化接近的机会。此外,作为表演或竞赛的内容,纳入校园运动会的项目中,鼓励学生接触了解,也是一种潜在的学习方式。

(五)社会实践,调查参访

大学对于校园的界定应不能狭隘以地域作界定,因此鼓励学生走出校区,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参访,透过造访民俗博物馆、传统文化艺术展览等,能更有情境感,深入其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美丽与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之魂,教学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理应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也必须能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1]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汪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昌大学,2012.

Carrying forwar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is listed as the important national policy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cludes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n modern times,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tremendous neglect.Under this background,studying how to rebuil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nto the campus for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view of Great Culture has become the vital part of educational system,rebuilding the values and moral system that is suitabl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s worthy of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traditional culture;national spirit;campus culture

G641

A

2096-000X(2016)22-0045-02

2016年徐州工程学院校级教研课题“大文化观视阈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研究”(YGJ1640)。

张娇(1987,10-),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