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甲玉
(广州医科大学卫管学院,广东 广州511436)
哲学·社会学·法学
发生认识论视域中的批判学派空间
——以马赫和彭加勒的空间理论为视角
刘甲玉
(广州医科大学卫管学院,广东广州511436)
利用发生认识论对批判学派代表人物马赫和彭加勒的空间理论进行的解读可以看作是对皮亚杰范畴研究的一种推进, 这种推进证明了纯粹直观空间不能完全还原为马赫的生理空间和彭加勒的约定主义空间,康德的空间范畴不能完全从经验上加以实证化,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试图使康德先验认识论实证化的研究目标失败了。
发生认识论;批判学派;纯粹直观空间;约定主义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思想源于对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的批判研究,其通过对范畴的个体发生研究试图使康德的先验认识论实证化,提出了研究范畴的个体发生机制必须探讨有机体的生物条件,范畴是个体身体动作与环境相互动用的动态建构之结果,并试图用范畴的动作起源论消解康德的先天范畴体系,这种消解是否成功呢?因皮亚杰的研究成果没有从动作建构的角度对所涉及的每一研究范畴进行精细刻画,所以学界对范畴的动作建构论能否成功消解康德的先天范畴体系存在争议,空间是康德范畴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文章试图以批判学派代表人物马赫和彭加勒的空间理论为素材,利用皮亚杰的思想方法对空间范畴的发生认识机制进行重构,以期对发生认识论和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的渊源关系进行重新评价。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部分阐述了其作为先天形式的空间理论和其作为直观形式的空间理论。其在空间概念之形而上学的第一点阐明中指出:“空间非由外的经验引来之经验的概念。盖某种感觉之与‘在我以外之某某事物’相关,及我之能表现某某事物之在外而又相互并存,皆必须以空间表象为其前提。故空间表象非自外的现象关系由经验得来者。反之,此一外的经验自身,乃仅由空间表象而始可能者也。”[1]由此可知,空间非但不是经验性的概念,而且是感性经验产生的外在性前提条件之一。在第二点阐明中康德指出,在直观中我们可以反思设想空间空无一物,但不能设想空间之不存在,因此空间非依附于现象之规定,此两点阐明空间是先天感知现象的形式。
康德在第三、四点中对空间之直观性给出了阐释,第三点指出空间是一,即其殊相性,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谈论空间的部分,但不能说空间是由部分组成,如此,空间之部分先于空间而存在,就不能说空间为一,所以只能说部分在空间之中,这听起来又令人费解,再来考虑第四条阐明,这条解释把空间视为无限所与之量,这种无限所与是否含有直观之成分?“可以理解到空间的直观性在于:空间与其部分的关系和概念与其外延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空间的部分在空间之中,而概念的外延在概念之下,然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意味着,空间概念与具体的空间之间不构成类的关系,而这种类的关系恰恰是一般概念经由抽象产生的机制。因此,空间概念其实是一种直观或一种直观的概念。”[2]通过这四点,康德阐明了空间意识的先天直观性,之后我们所涉及到数学空间和物理空间,都和这种空间意识产生关联。如果说康德从形而上学的思辨直观角度对空间进行了解读,那么马赫作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则从拒斥形而上学方面对空间进行分析。
马赫在视觉的感觉分析中指出,几何学的全同并不是生理学的全同,几何学的对称和相似并不代表视觉的对称和相似,两个图形只有在位置上相似,一切对应方向上平行,才能在视觉上产生相似之效果,因此,相同的度量和方向引起相同的空间感觉,空间感觉也与眼睛的运动装置有关联,因此同头部中央平面对称的方向也产生相似空间感觉,图形的生理学特性在度量几何学发展中曾给以重要的推动,以至于度量几何学至今还残留生理学的痕迹,笛卡尔坐标系的正负坐标之分被看作左右和上下生理痕迹的标志。不仅如此,马赫还利用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实证性指出:“对应于相同的视线方向的是同样的神经支配过程,对应于中央平面的对称线的是颇为相似的神经支配过程,而对应于向上和向下、向远和向近看的则是颇有差别的神经支配过程,这是根据眼睛运动装置的对称关系大部分也能立即预料到的。”[3]从而对这种视觉的生理空间差异给出了科学上的佐证。视觉空间有其自身的边界和界限,其广延在不同方向呈现差异和不同,位置、距离在视觉空间中只有质的差异。皮肤的空间感觉根据刺激部位的不同下显示出巨大的差异,皮肤的空间感觉大大弱于视觉的空间,触觉空间也呈现出各向异性和非均匀性,鼻子作为嗅觉没有空间感觉,在听觉中,音调感觉和声学空间存在关联。
马赫还从生物学的功能和目的论的角度对空间感知进行了考察,动物的器官被刺激,就有反射动作作为回应,这些刺激的反应模式可作为记忆模式而留存,而基本感官的感觉依赖于刺激之种类,虽然不同的感官之间对刺激反应不同,但整体的感官统觉对刺激的反应却不存在差异,马赫把这种感官感觉等同于空间感觉,如此分析,没有基本感觉之刺激作用,则空间感觉不存在,生理空间是分等级的感官感觉之系统,这种系统能指导身体的自我保存动作,从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来看,这种空间感觉能相对身体来辩定方位,不同感官的空间感觉对较近的物体感觉指标分度较细,而对较远之物体则节约使用指标分度,空间的点在生理学上是作为抓取、移动的动作目标来定义,并用神经学上的大脑位置来对点进行科学描述定位。
如何解释生理空间和几何空间的逻辑关联呢?生理空间和几何学空间都是三维流形,两者之间存在一一之对应,虽然生理空间相对于身体是定位的,但人作为生物体是移动的,这种移动和变更定向使空间感觉具有规则性和不可穷尽的特点,所以可以协调生理空间和几何学空间之差异,从生理空间逻辑建构出几何学之空间。由此看出,马赫已经对数学空间的起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而彭加勒则是数学空间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对数学空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彭加勒的空间理论分数学空间和物理空间两部分,在数学空间理论方面,其持一种约定论的观点,在物理空间维度,其又持一种进化认识论意义上的建构主义观点。
就物理空间而言,其首先批驳了绝对空间的观点,相对空间和我们身体这个测量工具密切相关,人体之动作在空间起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空间是人类机体与环境不断协调适应的进化结果。彭加勒利用了这种进化祖传之经验来阐释空间三维之形成,在机体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环境把危险施加给我们,“对于我们能够遭受到的每一次打击,自然界都能使我们联想到一种或多种防御办法,从而使我们自己免受伤害。同一防御办法可以应付多种打击;”[4]除了避开同一危险之外,所有防御方法之间毫无共同之点,如此,在机体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在人的心智中逐渐形成了联想系统,“可以说,我们的整个几何学,或者如果你乐意的话,我们几何学中一切本能的东西,正是这一复杂的联想系统,正是这种分配系统表。”[5]所以,空间三维之特性乃是分配系统表之特性,也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理智之内在特性。
彭加勒指出,纯粹视觉空间只有二维,第三维是由眼睛的调节感觉和双目的会聚感觉引起,这两种感觉是不同于视觉的肌肉感觉,如两者不一致,则视觉空间则为四维物理连续系统,至于动觉空间,“每一肌肉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能够增加或减少的感觉,以至于我们肌肉感觉的总和将取决于与我们具有的肌肉同样多的变数。从这种观点看,我们具有的肌肉有多少,动觉空间就有多少维。”[6]既然不同感觉的空间维数不同,为解释不同空间的同一性,其通过协调不同的感觉系统,用数学的方法来建构物理连续统空间,点、空间位置以及位移概念是这种建构的基础,也就是做同样的动作可以达到的姿势类和肌肉类。位置变化的概念首先建立在内部变化和外部变化两个概念的界定之上,内部变化是指受机体主观意志控制、随意的伴随肌肉感觉的变化。外部变化是非随意的、不伴随肌肉感觉的客体的变化,如此,“能够被内部变化矫正的外部变化叫位置变化,不能被内部变化矫正的外部变化叫状态变化,能够被外部变化矫正的内部变化叫整个身体的位移,其余的变化叫姿势变化。”[7]按此概念分析,不能移动的生物不能产生空间观念,自然界没有固体也不会产生空间观念,彭加勒的物理空间具体体现在两点的等价性的建构说明之上,其从触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对这种同一性进行证明,以此为准,试图对不同的连续统空间的等价性进行论证,以构造出无限的数学空间。
至于数学空间,彭加勒认为,几何学既非先天综合判断,也非实验事实,它们是约定,无所谓真假,但受实验事实的指导,如何理解这种约定呢?“任何一种几何学,都一身二任。作为非解释系统,它只是抽象的句子集或命题集,无所谓真假;作为解释系统,它与经验事件相联系,才有真假;而约定,则是连接这两个系统的环节或桥梁。在解释系统的经验事实的引导下,通过约定得到原理或公设并形成非解释系统(以公理为逻辑前提的演绎体系),就成为正确的、但无所谓真假的命题集合。”[8]作为非解释系统的几何学构成数学空间,作为解释系统的几何学则构成物理空间,通过经验的物理空间的建构,我们可以得到作为非解释系统的数学空间。
自逻辑实证主义以来,强调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考察,而众多自然科学也把空间作为科学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而马赫作为实证主义的先驱,充分利用生理学、神经学以及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人体之本能的视觉空间、触觉空间以及声学空间等人体空间感知能力进行了精细的实证研究和探讨,阐释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机体之动作在空间感知中的独特作用,而彭加勒的约定论紧紧抓住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作用的身体补偿性动作这个核心概念,以此为基点,利用数学方法建构物理空间,阐释了视觉空间、触觉空间、动觉空间的同一性,其空间约定伦不仅反对空间的经验论论点,而且利用进化的祖传经验来阐释空间的起源,马赫也只是试图解释生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等价性,而彭加勒建构出来的也只是物理连续统的表象空间,至于作为非解释系统的数学空间,彭加勒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评价,其对此也只持模糊的约定论之说,而直观、概念的理想化和物理的经验是研究空间的三大原始方法,分别对应纯粹直观空间、数学空间和物理空间三大空间范畴,纯直观空间只具有连续性和无限性之特性,作为非解释系统之数学空间则类型众多,拓扑学是有着最少”概念的理想化规定”的几何学,欧式几何学有着最多“概念的理想化规定”的几何学,但几何学不可能完全还原成纯直观空间,总含有度量规定这种可以形式化的因素,所以康德的先天直观空间并不等同于欧式空间,我们在几何学的空间建构中不可能不诉诸直觉方法,希尔伯特想通过不诉诸直觉方法来建立他的理性几何学体系,在他的以公理为基础的构造中,既不需要图形,也不需要人类机体的视觉、触觉以及肌肉感觉的参与,仅凭纯粹的知性就能推演和理解他的几何体系,但很可惜,在他的次序公理中含有直观之因素,彭加勒对此有所认识,“谈到次序公理,在我看来,似乎存在着某种更多的东西;它们是与拓扑学有关的真实的直觉命题。”[9]所以在空间的构成中,直觉方法的作用无可替代,也可从康德的纯粹直观空间的定义中引申出此点:直观能力是不能被以类的逻辑为本质的概念思维能力所穷尽的主体之本能。这种能力根源于连续统之中。所以从纯粹直观空间、数学空间以及物理空间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几何学的先天性不是指物理主义的必然性,而是它的纯粹直观性。主体之直观能力在纯粹直观空间解释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方法论作用,因而康德的空间范畴并不能完全从经验上加以实证化,纯粹直观空间也不能完全还原为马赫的生理空间和彭加勒的约定主义空间。
结语
因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没有对任一范畴以其方法为工具进行精细刻画和重构,所以我们利用发生认识论对批判学派空间理论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作是对皮亚杰范畴研究的一种推进,这种推进作为一种证据证明了:任何范畴都不能从经验上完全加以实证化,总含有思辨的形而上学之内容。这一点也可以从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的历史变迁中分析出。作为意义标准的可证实原则本来是捍卫科学理论和拒斥形而上学的根据,但可证实原则本身是不可证实的,所以连拒斥形而上学的根据也要被拒斥了。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形而上学不可拒斥。总之,皮亚杰使康德的先验认识论实证化的研究目标流产了,但其思想和方法仍有其价值和意义,其范畴发生机制的这种自然主义研究思路始终对自然科学保持某种开放性。
[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1,52.
[2]钱捷·彭加勒和康德的空间意识学说之比较[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03):10.
[3](奥)马赫·感觉的分析[M].洪谦,唐鉞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2.
[4][5]彭加勒·科学与方法[M].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5,76.
[6](法)彭加勒·科学与假设[M].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1.
[7](法)彭加勒·科学的价值[M].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3.
[8]李醒民·论彭加勒的经验约定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8(02):105.
[9](法)彭加勒·最后的沉思[M].李醒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0.
(责任编辑:郑朝彬)
In the View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of the Critical School Space ——Taking Maher and Peng Jiale’s Theories of Space as Examples
Liu Jiayu
(Health Management Institute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1436,Guagdong,China)
Using the genetic epistemology to explain the space theory proposing by Maher and Peng Jial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ritical school, is an advance for Piaget’s study, which also proves the purely visual space is not totally reduced to the physiology space of Maher’s theory and the conventionalism space of Peng Jiale’s theory. The space category in Kant’s theory can’t be totally proved by experience. The genetic epistemology thery of Piaget makes the transcendental epistemology theory of Kant fail to be proved in research.
genetic epistemology,the critical school,purely visual space, conventionalism,transcendental Epistemology
2015-11-30
刘甲玉(1974~),男,山东聊城人,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科学哲学,分析哲学。
B506
A
1673-9507(2016)01-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