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价值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0年发展视域

2016-03-19 05:34黄蓉生范春婷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策价值政治

黄蓉生 范春婷(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价值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30年发展视域

黄蓉生范春婷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动依据,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其主要意义在于: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导航定向,提供条件保障,积极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培养。

关键词:专业政策;思想政治专业建设

1984年4月,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出台,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策(简称“专业政策”)的形成。政策价值体现专业政策与专业建设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反映专业政策对专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在30年发展历程中,鉴于党和国家建设要求,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运行实际,专业政策不断调整与优化,其内容趋于稳定成型,形成并实践了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等价值。

一、政治价值分析:导航定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前景

政治价值是指专业政策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专业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的积极作用。方向问题乃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根本任务和预期目的。专业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党性,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基础,发展中打上深深的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印迹。导航定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前景是专业政策党性的本质体现。

1.积极服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外文化交流禁锢的冲破又使良莠不齐的西方价值观点大量涌入,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教育部决定自1984起在南开大学等十二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适应能力。30年来,针对改革开放新时期中不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专业政策及时作出调整,严格按照“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的要求,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务。2005年12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设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迈入学科化建设新征程,有力地“推进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2]

2.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专业政策始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是其政治价值的又一体现。一是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如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3]二是重视专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工作,决不能为错误思潮提供讲台和阵地”,[4]将良好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参与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三是坚守科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要求,科学研究必须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成果融入专业教材,坚持为人民服务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科学研究方向。四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求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30年来,依据专业政策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始终将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作为行动准则,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打造成高校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

二、经济价值分析:切实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条件

经济价值体现为专业政策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条件的积极作用。任何一门专业的正常运行与长效发展都需要不间断地投入各种资源,因而充足的条件供给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物质保障和基本前提。为满足专业建设的资源需求,专业政策从国家层面要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高等院校加强支持力度,给予专业建设以充分的条件保障,凸显出鲜明的经济价值。

1.充分提供相应条件保障

早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之初,教育部就要求“有关省、市和部委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各院校要加强领导,并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5]指明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经费由各院、校的经费预算解决,若有困难可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此后,专业政策继续强调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合理确定经费投入项目并列入学校预算,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提出要重点打造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稳定经费投入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将为专业机构的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标准,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大力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专业政策致力于集聚整合学科资源,建立一支“职务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政治和业务兼优”的师资队伍。[6]在专业设立之初,为充实师资,教育部提出“在研究生和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应给予适当的照顾”。[7]1986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选拔专业教师,要舍得选配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工作,解决教师队伍人员短缺、后继乏人的问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8]专业政策要求“采取校内与校外、在职与脱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举办研修班,[9]组织教师以在职攻读学位、脱产进修、基地访问、国外考察以及挂职锻炼等方式,建设师资队伍,尤其强调青年教师必须接受以政治、业务、职业道德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使之达到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经过30年不懈努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逐渐壮大,集聚起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大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而有了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积极助推社科领域科研工作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启动,教育部每年给予一定项目经费的政策资助。由此诞生的“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瞄准学科前沿与国家战略动态,积极促进成果应用转化,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学研究发展。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依据专业政策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研平台建设,如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建的“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咨政中心”等,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搭建了重要的科研支撑平台。与此同时,专业政策十分强调科研立项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每年都会审核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题,教育部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众多高校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为依托助力科研立项。在专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研能力逐渐成熟,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研究内容聚焦于课程教材、教育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文化价值分析:积极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

文化价值是指专业政策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积极作用。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前沿阵地,理应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在这方面专业政策发挥出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氛围的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专业政策文化价值的首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也是专业政策发展的题中之意。专业政策要求“对青年学生要从爱护出发,平等待人,善于接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上。”[11]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将“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纳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中。[12]在专业政策30年演变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85方案”、“98方案”与“05方案”三次调整改革,历次改革都强调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利益诉求。

2.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氛围的核心在于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是专业政策文化价值的基本表现。专业政策强调,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求“宣传部门、教育部门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13]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和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等从政策层面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专业政策强调,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3.积极开展育人文化活动

专业政策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助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上。校园育人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1992年6月,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的《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指出,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4]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优评奖以及毕业分配的依据之一。此后,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多次联合发文,鼓励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强调要举办有关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其中。针对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与心理压力影响,党和政府陆续出台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建设专题网站,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开展文学、艺术、科技、科研、娱乐等活动,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致力于净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文化环境,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社会价值分析: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培养

社会价值强调专业政策对于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的积极作用,彰显专业政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效用。作为人类社会自阶级与国家产生之后便已存在的普遍性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性,而作为一门专业,则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与民族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实践上讲,还是从理论上说,都需要大量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需求而设置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是教育部设立此门专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培养,则是专业政策社会价值的本色。

1.积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政策社会价值的突出体现。目标是事物发展所希望达到的境界和标准,专业政策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社会发展需要,规定了专业建设的规范和要求,是贯穿专业发展始终的主旋律。20世纪80年代,正值党和国家大力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之际,迫切需要新建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研究培养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在内的宣传工作干部后备人才。中共中央明确要求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15]据此,教育部在有计划地、系统性地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始,便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16]1993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吸收9年来的专业办学经验,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级专门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人员)。”[17]

2.着力培养高级专门性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有更多高学历高学识的人来承担思想政治工作。1987年5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政策,要求有关院校要“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18]同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将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高级专门人才提上日程,主要为高校及党政机关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点,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三所高校最先获得此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由此得以完善。2010年2月,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2010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政策,要求实施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为高校辅导员提升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机遇。经过30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研究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地位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拥有了同我国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平等的发展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业政策的信力与效力。

在专业政策活动中,价值问题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性质、方向及其有效性。专业政策建立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基础之上,它的价值形成深受国家的政治体制、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要求的影响。其中,政治价值是导向,经济价值是基础,文化价值是引领,社会价值是目的,它们共同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需要,转化为专业建设有序进行的强大内生动力,生动表明专业政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未来,专业政策应在继续发挥现有价值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价值的生成与实践,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9] [11] [12] [13] [14] [16] [17] [18]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08.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朱玉成)

Analysis on the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olicy-Based o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Huang Rongsheng Fan Chunting

Abstract:AS code and basi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construc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olicy has important political value, economic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Its main meaning is that navigating prospect and guaranteeing construction ter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guiding education cultu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ing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 words:professional policy;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作者简介:黄蓉生,女,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春婷,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2015061)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6)03-0009-05

猜你喜欢
政策价值政治
政策
政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助企政策
政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