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对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6-03-19 04:04李小坤鲁剑巍
高教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田间试验农学人才

李小坤,鲁剑巍,任 涛

(华中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田间试验对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李小坤,鲁剑巍,任涛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高级农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植物营养类试验——田间试验》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掌握现代施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从而具备高效利用养分资源和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为保障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提供理论和技术服务。

关键词:田间试验;农学;专业实践能力;人才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在全面扩招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理论知识不系统,实践能力不强,尤其是缺乏处理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及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提出,高级农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上升,全国各个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和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化,而农学类作为农业院校的强势学科,不论是专业、还是其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并表现出特定的规律[1]。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土壤肥料管理和科研部门,化肥农药生产、经营及有关应用化工部门,土地规划管理部门,环境管理、监测及科研部门,各级水利、水土保持科研和管理部门以及大中专学校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植物营养类试验——田间试验》是该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作者根据多年的授课经验并结合学生的感受分析本课程在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指高校大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载体,通过实践环节实现向各种能力的转化,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和现实运用,是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具体而言,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动手、动脑综合能力[2]。一般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划分为大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3,4]。基本实践能力包括表达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记忆分析能力、观察想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是指独立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攻关新课题的创新能力。

(一)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

2013年被称为有史以来的最难就业年,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近700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注重学历转为更重视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招聘会上常常会看到“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字样。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有工作经验的大多也与其求职岗位难以匹配,但用人单位不会因大学生没有时间获取工作经验而放宽招聘要求。所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惟一途径。

(二)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维持人类自身的发展,各方面综合发展成为主流。将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则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并成为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为社会知识的集群,应该具备熟练的知识运用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普遍较低,使得新一代人的综合素质大打折扣。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工作能力。社会实践可以丰富大学生活、拓展视野、锻炼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大学生的交流意识、团队精神,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此外大学生在我国是一个受保护的群体,在校期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在家庭和社会的保护下成长,像温室里的花朵,不能吃苦且自命清高,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使其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进入社会后面对过大压力而导致心理崩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其尽早确立人生目标和自我定位。可见,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情况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与广大毕业生家庭利益直接相关。如果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毕业生和家长就会对政府产生抱怨,就会影响到社会发展和稳定,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为了社会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学校应把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学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使大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认清现实,更好地锻炼自己,使自己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应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为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高校的价值。

二、现阶段农业类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同学科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农学是农业院校的强势和优势学科,具有农业院校区别于一般院校的本质特点。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该类学院最重视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要做好该类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首先需要理清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结构。农业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保证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运用已有的农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常见的农作物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1]。一般包括四个因素:实践动机因素、基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情境实践能力因素[5]。

(一)农学实践动机因素

农学实践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农学类大学生进行农学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农学实践动机是个体进行实践活动的首要前提,在维持农学类大学生进行农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由农学实践兴趣、农学实践成就动机、农学实践压力构成。农学实践兴趣是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想要从事农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倾向。具有一定挑战的农学实践活动能够给个体带来成就感,使大学生对农学实践活动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与热情。而农学实践压力却是通过外界施压,比如导师对个体提出的要求等,迫使个体从事农学实践活动。只有具备了这3个因素,才能有效地开展农学实践活动,其中农学实践兴趣和农学实践成就动机起主导作用,但借助一定的农学实践压力也能促使个体达到农学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农学基本实践能力因素

农学基本实践能力指农学类大学生在完成具体农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心理与生理特征。它是农学专业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部分。农学基本实践能力因素分为5个部分:在农事操作、田间试验、生产实习等农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感知能力、“三农”问题的认识能力、机体运动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熟练地使用或借助所需的一般工具的能力。

(三)农学专项实践能力因素

农学专项实践能力是指农学类大学生在农学实践活动中完成某一特定的农学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专项技能。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学实践活动中专业仪器的使用技能;另一方面是农作物生产与管理中的专业技术,如大田作物种植中的良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水肥管理技能、收获贮藏技术、畜牧业高产优质养殖技术、经济作物种植中的提高附加值技术、农产品初加工技术、农村环保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等。每一项农学实践活动都包含着特定的农学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因此它是农业院校培养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内容。

(四)农学情境实践能力因素

农学情境实践能力指的是在具体真实的农作物生产经营与管理情境中,农学类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农学知识、技能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恰当且灵活地决定行动策略,妥善地解决常见的农作物生产经营与管理问题的能力要素。它强调对具体情境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是农学专项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

三、田间试验课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植物营养类试验——田间试验》是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田间试验是本课程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试验所选取的作物,设计田间肥料试验方案(如:氮、磷或钾肥的适宜用量研究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氮磷或氮钾肥配合施用效果等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氮磷钾三要素肥料效果试验等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等等)。(2)整地、划试验小区。(3)计算各处理肥料用量、称取相应的化学肥料。(4)施用基肥、播种或移栽、浇定苗水。(5)田间管理,如除草、浇水、松土、打药等。(6)开展作物生长指标的田间调查工作,如株高、叶片数、冠幅、茎粗、分枝数等。(7)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如:通过测定叶绿素SPAD值、植株各部位氮养分含量、作物冠层NDVI值等,开展相应的追肥策略。(8)收获、测产。(9)作物品质的测定,如: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硝酸盐含量等。(10)撰写试验报告。通过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掌握现代施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从而具备高效利用养分资源和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服务。根据授课老师们自己的教学感受及对学生的回访,本田间试验课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了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田间试验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法》等专业课程,对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而田间试验给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试验前,学生们要运用已学习理论知识到田里采取基础土壤样品,测试分析土壤的养分含量,计算土壤能够供应给作物的养分量。通过合理估算目标产量、查阅资料等方法,计算当季作物养分需求量,进而计算每个试验处理的施肥量。完成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过程中,学生们要应用一系列的方法开展作物营养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追肥措施,以保证作物生长后期不脱肥,从而获得高产。作物收获后,学生要利用已学的统计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找出最佳的施肥处理,为合理施肥提出科学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使专业知识的科学性得到了验证。

(二)提升实践能力

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大学生走进田间,全程参与田间试验。按照试验计划,种植作物前要先施用基肥,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学生会选取条施的方式施肥。然后,根据作物的特点播种或者移栽(如玉米、大豆等作物直接播种,而番茄、辣椒等作物则需要先育苗再移栽),在此过程中训练提高了学生作物栽培能力。接着进行田间管理,细心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增加了对肥料效应的认识。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施肥环节还需要练习和掌握其他管理措施,如浇水、除草、松土等,提升了大学生作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病、虫害等现象,要求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田间试验课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还能主动和任课老师探讨其他相关问题,从而了解和积累农业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开展肥料学田间试验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科学运用基本的农业用具,这对大家将来继续求学或参加工作后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现自身不足,纠正学习误区

面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发现自己有时候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甚至对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存在遗忘的现象,使他们意识到这正是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严重不足。虽然通过考试前的紧张复习,很多同学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全部的知识。本课程纠正了学生以前学习中存在的误区,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要求大学生具备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一个著名茶叶公司应聘,老总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提出茶叶如何施肥才能产量高、品质好。该同学利用本课程的田间试验流程,介绍了如何通过茶叶田间试验提出合理施肥的依据,现场征服了老总,当场签约成功。可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更加注重将知识内化并与实际农业生产相联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四)体会劳动意义,增强集体意识

当代大学生从小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教导下成长,使得90后的孩子自制能力普遍较差。调查发现,吃苦耐劳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陌生了,很多大学生在家里几乎没干过家务,更不用说吃苦头了。由于社会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大学生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多数学生不但生活自理能力差,更严重的是他们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当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常常失去信心,任性、娇气、怕吃苦,劳动观念淡薄。由于本课程是在田间开展试验,有时同学们会顶着炎炎烈日、克服繁重的学习压力每天轮流在田间进行观察、管理。虽然过程有些辛苦,但当收获果实、得到理想的试验结果时,就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正内涵和劳动的意义。同时,本试验课程还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敢于付出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田间试验课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大家团结协作,共同为试验的顺利进行努力。这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提高了协作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程避免了高等农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弊端,让大学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优化自身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对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具有一定作用。但田间试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缺乏一定灵活性,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各项与植物种植相关的工作流程,缺乏全局意识,难以形成决绝问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同学认为,田间试验教学只不过是理论教学的简单演示和验证,应该也涉及一些创新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同学认为,当今大学生涉足专业领域知识较少且不系统,对社会就业情况了解更少。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获取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及产业的知识对于大家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本门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融入更多的课外拓展教育以增加学生们的专业认知深度以及广度。

虽然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实践教学硬件设备的要求,以及经费不足,使一些教师或因惰性心理,不愿在实践能力上下功夫;或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实践能力太难而产生惧怕、畏难心理,舍弃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环节,采取鸵鸟政策,进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故应加大用于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学校基础设施的优劣决定了这个学校学生实践水平提高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前社会对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需求,结合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实际需要,应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如:加大基础实验室的投入,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合作单位,建立和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硬件设施,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化为较具体的感性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当今社会竞争的焦点,而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农业大学的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创新并运用于实践中,这样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人才。

(责任编辑:夏璐)

参考文献:

[1]施芬,吴文良,岳敏.农业院校农学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175-178.

[2]刘兴亚.浅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3):112-114.

[3]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4]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7):88-90.

[5]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4):1-4.

Cultivating Agronomy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in Practice:From Field Experiments

LI Xiao-kun,LU Jian-wei,REN Ta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Advanced agricultural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have stronger ability in practice becaus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growing and competitive market.“Plant nutrition experiments - filed experiments”is a comprehensive,strong practical courses for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could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modern fertilization technique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ervice for protecting crops’ higher yield and improving the us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Key Words:field experiments;agronomy;professional practice;talented pers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6-0045-04

作者简介:李小坤(1979-),男,湖北宜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养分管理与现代施肥技术。

收稿日期:2016-03-04修稿日期:2016-03-26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田间试验对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014C90)。

猜你喜欢
田间试验农学人才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人才云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农学
增效氮肥田间试验结果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