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6-03-19 03:01尼珊瑜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外事处河南郑州450008
高教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参训实效性互联网+

尼珊瑜(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外事处,河南 郑州 450008)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尼珊瑜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外事处,河南 郑州 450008)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经验积累。在培训过程中对参训教师的各方面及层次进行了解,科学制定培训课内容,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参训教师的知识建构、迁移能力和碎片化学习能力,完善规范教师培训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方法来更好地促进培训实效性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互联网+;评价机制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参与培训的主体——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师作为参与培训的主体,其个人态度、对培训的认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课后学习能力、知识建构和迁移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培训的实效性。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每年的培训都是大同小异,比如新进教师职前培训、PPT制作培训等,仅有9.5%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性不明确,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而且长期杂乱无用的培训让教师们认为参与培训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对培训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从而造成自身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性不够、兴趣不高,不会去认真了解每次培训的目的、内容,不会认真完成培训的学习任务,敷衍了事的情况比较常见,更不会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最终影响到培训的实效性。

(二)进行培训的媒介——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目前,培训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地域针对性,培训的内容相对枯燥陈旧,实践性不强。一个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要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教师更灵活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但当前的培训内容过于偏向理论,他们无法更好地将这些学到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有些培训内容则过于简单,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参训教师需求的差异性,例如:对于如何制作PPT的课程,大部分年轻教师都觉得培训内容用处不大,所培训的知识都是自己平常非常了解的,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则会觉得这种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培训方式而言,现今的培训方式以面授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为主,培训方式相对单一。面授集中培训一般占用教师的假期时间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其参训过程不快乐,很容易引发培训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远程网络培训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虽然解决了培训时间和地点固定的问题,但是又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等要求比较高,而且这种培训不利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在这种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真正学习到了什么,是培训评价无法得知的,有些教师表示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如果有事情,就开着电脑去忙的事情了,至于具体讲了什么内容,则完全不了解。

(三)培训的隐形客体——培训机制

培训的运行、管理、评估机制建设的不健全,对培训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健全的培训运行机制影响培训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使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造成培训过程无章可循,培训方式枯燥陈旧,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形式大于实质;不合理的评估机制使培训方和参训方均无法对培训方案的实施情况、培训效果、参训教师培训问题、培训教师任教情况进行一个真实、有效的反馈和评判,反过来它又会制约培训的运行、管理机制的改进。以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是培训效果的不理想,参训教师培训过程敷衍了事,他们并不能在培训课程里获取有用的知识和积累到实践经验、专业技能。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培训要突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地位

1.培训应对参训教师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

通过对参训教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设计培训的其他内容。不同阶段的教师基于教学实际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例如:新手教师希望能更多地接触到各种教学事例,从而更好地学习到如何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教学,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需更多地关注各种教学方法,期望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成绩以得到校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家长的认可,从而加快其专业能力的成长。高级教师倾向于如何提升自身驾驭课堂的技能,由此可见,在培训的初始阶段,培训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参训教师进行需求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制定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只有准确的关注到参训者的学习需求,教师培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只有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参训动机达成一致,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实效。

2.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根据需求分析的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与参训教师的交流,深入了解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设置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内容,更能引起参训教师的兴趣。那些注重实践性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就比较容易受到参训教师的欢迎。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前提是要准确把握教师需求。

(二)引导参训教师正确对待每一次培训

首先,参训教师对培训的重要程度应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职业要求,从中小学教师个人而言,时代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增强自身专业水平,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避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从教育的需要来看,通过培训来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学生。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教育发展基石,定期更新和补充自我显得重要。其次,参训教师应对培训目的和内容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知。对参训教师进行需求调研,能够帮助培训机构更好地的把握培训内容,制定出符合教师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任何活动都有其目的,从而贯穿于整个培训的设计内容。教师参训的目的是为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更新知识结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每次培训都会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各种具体的培训目的,通过对培训目的的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在培训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培训的内容,从而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三)创建参训教师学习共同体

参训教师间有些是同事,有些则是陌生人,促进参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就显得尤为必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交流分享环境,共同的讨论、批评等都有助于培训实效性的提高。当参训教师有疑惑需要解答、有经验想要与他人分享时,可以有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学员或者培训者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中,培训者可以设置一些参训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引起参训教师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

(四)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者学习效果。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表现出来,参训者对此信息获取量和内化程度会相差很多。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既可以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方式,又可以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培训方式固化的问题,如果想更好的达到培训的目标,我们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创新和丰富培训模式,比如: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思考、角色扮演等形式。总体上来说,将以传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变为讲授、自学、研讨、实践结合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的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参训教师通过参训,达到培训效果,在培训中学会反思,避免停留于一味接受的阶段。

(五)完善规范教师培训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

中小学教师培训运行、管理机制存在职责不清晰、措施监管不到位、政策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是影响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完善培训机制首先应明细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主管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培训部门做好落实工作。其次,要对具体的培训课程加强管理和评估,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培训的评价机制,主要分为对培训过程的评价和培训效果的评价,对参训教师的评价和培训教师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参训教师更好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培训过程更加合理完善。目前,很多培训项目都比较重视对培训过程的评价,比如建立培训过程记录袋,要培训教师将听课记录、教案等归档。这些评价手段对培训过程评价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流于形式,参训教师真正从培训中获取多少知识,从这些内容上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增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很有必要。对于参训教师和培训教师的评价,不应仅以成绩数据作为评判标准,而应让他们既注重参训结果,又注重参训过程,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教授能力,改进培训中出现的不足。应对参训教师的学习表现、学习成效等方面做出评价提出若干意见。为此,可以为每个参训教师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成长档案袋,根据学情开发培训内容,记录学员在受训过程中的各阶段的发展情况;为培训教师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反馈意见表,来记录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培训教师对培训过程的反思等;在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参训教师的自评与互评等方式,使评价多元化,多向反馈,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于评价对象。

[1]任佩佩.“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张士森.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杨双双,张艳丽.基于PDS模式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

[4]周莉亚.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to promot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improv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s,widen their visions,and improve their education abilities and their experience accumulation.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all aspects and levels of the teachers can be well understood,and the contents of training courses are made scientifically so as to train themin 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effectiveness such as building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various teaching resources,innovating the teachers'training methods,improving the knowledge structures,migration abilities and fragment learning abilities of the teachers,and improv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teachers'training.

the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effectiveness;Internet plus;evaluation mechanism

G640

A

2096-000X(2016)17-0042-0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研究”(编号:2015-JSJYYB-136)的研究成果。

尼珊瑜(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外事处,讲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教师培训。

猜你喜欢
参训实效性互联网+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师太”扛枪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