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

2016-03-19 02:43汪晓娥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验式美术儿童

汪晓娥

(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谈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

汪晓娥

(湖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在全球化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催生了个人的崛起, 个人和个人力量的汇聚释放出以往不曾有过的创造力和自我价值。美术教育能培养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儿童成为时代所需。本文从“体验式”、“体验式创意美术教学”的概念分析入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美术课例相结合,全面、深入阐述了“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体系。文中还详述了创意美术教学过程,从氛围营造、课题自选、成果展评三个方面展开分述。这既是体现美术学科属性,也是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培养未来优秀人才储备的重要保证。

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体验式

从遥远的农耕时代到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转入全球化的大数据时代。脑力激荡向信息化转型,数字革命将脑力转换为机械能。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服务,万物互联,创新显得尤其关键。互联网使个人和个人力量的汇聚释放出强大的创造力和自我价值。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信息化时代特征赋予了美术教育新的内涵。个人的崛起呼唤自主而有创造力的儿童;其次虚拟的空间与生活体验共存。在童年时期,生活体验越丰富,越能激发儿童的自主、想象与创造。儿童的自主性是其合作与探索的关键,发展有自主、会探索、懂协作和沟通的儿童才能适应这个信息化时代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新要求,“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成为大势所趋。

一、“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本文所述对象为三至十二岁儿童。从绘画发展阶段来看,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分为涂鸦期、符号期和象征期、写实初期。即从自我表现跨入样式化阶段和理智萌芽期。不同学者概述不同,但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初期在各种分期理论中是共项。

(一)“体验”的内涵。

所谓“体验”,就是通过根身经验,意识之灵明觉慧来证验本身。[1] (p1)体验是对当下所经历的事情的感知和判断、期待与表达。[2] (p19)德文erlebnis(体验)来源于动词erleben(经历),19世纪70年代才成为普通用词。“体验”一词的构造以两方面的意义为根据:“一方面是直接性,这种直接性先于所有解释、处理或传达而存在,并且只是为解释提供线索,为创作提供素材;另一方面是由直接性中获得的收获,即直接性留存下来的结果。”[3] (p88)可见,体验是意识整体的呈现,包含着意志、情感、感觉和直觉等,还可以包含有认知和推理,甚至逻辑的演绎等。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体验的内容可作以下概括。

体验自然。引导儿童亲身体验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或在古诗文中感受中国古人的山水情怀。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古诗句中郭熙在《林泉高致》的“春山艳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顾恺之的“春水满四洋,夏云多奇峰,秋月扬名辉,冬岭秀孤松”、 白居易的“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观的“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等句子诗情画境合一,给孩子们丰富、深入而细腻的体验。

体验自我。身体的物理体验——甜酸苦辣咸、圆方三角偶然形、赤橙黄绿青蓝紫、炎热与寒冷、安静与喧闹;心理体验——爱恶喜怒怨憎惧等情绪。儿童时期是一个发展感知觉、重视体验的时期,美术的丰富多样性为儿童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体验形式,发展儿童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并尊重他人的品质。

体验社会。体验社会,入乡随俗。如熟悉某地风俗时令、婚丧嫁娶仪式、行为模式等。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等节假日引导儿童体验与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种体验引导儿童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并培养生活常识能力。

(二)“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

“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重视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重视“五感”和“七情”的培养以及儿童与社会的交融。

体验自然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通过旅游的亲身经历拓展认识、积累素材,或从古代诗词中获得间接经验,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山水之性:山性,属土,生发化育、宽广柔和,化育奇禽仙葩。坤道亦容忍之道。包容,厚重不迁、内发向上,生生不息,攀高之志不渝。仁义之人多属此列,即坚贞稳重,至善不移; 反观水性,属木,圆通人事,以退为进,顺乎自然,圆融通达,奔腾不息常自在,水往低流通四海,以退让、柔和、圆融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创作有情有性的大自然山水作品。

重视“五感”的培养是指除视听体验外,还有嗅觉、味觉、触觉等,重视“七情”的培养是指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引领。这就需要使美术学习生活化,美术内容故事化、美术课堂戏剧化、美术成果展品化,使美术学习跳下神坛,走进生活,改善生活,陶冶情操。

儿童与社会的交融,指可以引导儿童以美术为途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并培养生活常识能力,是获取幸福感的保证。

二、“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体系

(一)教学目标设计

显性目标:儿童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参与感强弱评估、动作协调性增强、动作技巧提升;儿童是否有策划、参与及完成课题的独立思考;儿童能独立或合作地完成有震撼力的作品;儿童对自己或他人美术作品作恰如其分的评估与鉴赏;儿童对本课题延伸部分或下一个研究课题的期待值高低;隐形目标:提升了儿童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培养了儿童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儿童肯定自我与悦纳他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

在日常生活体验中进行艺术表达与创造。以引导儿童“认识色彩”课题为例。传统的“认识色彩”教学通常使用展示色相环或实物图,引导儿童认识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冷暖与使用画笔进行简单的间色、复色调色技巧。通过儿童游戏来认识色彩效果更好。儿童通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扔臭鸡蛋、打台球、用棒槌敲击、溜冰等。教师可以采用偷梁换柱来实施儿童教学。支起一个裱好了的画布,把鸡蛋壳里放入调好的颜色,然后引导儿童有序地把蛋壳扔到画布上,不同的颜色在碰撞中产生了不同的混色效果,颜料的喷溅也形成自然的纹理感,很有趣味;模拟制作一桌台球。将小球蘸上不同的颜料,在打桌球时,颜料随着小球在铺好画纸的桌球台面自然行走,形成不同的颜色深浅、强弱的肌理效果,很直观而有趣;在平铺在地上的画纸上体验溜冰绘画的感觉,儿童用溜冰鞋转轮蘸颜料行走在巨幅白纸上“作画”,不同颜色的线条发生着不同力道的混合,形成了新的颜色与丰富的肌理。儿童在不自觉中完成了巨幅色彩混合抽象创作作品。还能通过盲画、绘画模拟“五感”的体验来表现听觉、味觉、触觉等。

娱乐体验。该体验以故事或戏剧表演的形式来进行美术教学设计。美术作品可以呈现为一场视听盛宴,也可以作为故事或戏剧的“元素”来完成 “角色扮演”。在美术学习部分可以拟定服饰、道具、场景设计。如在《青蛙王子》美术教学案例设计中引导儿童学会制作王冠和国王、公主、青蛙王子、巫师不同角色的服饰设计、音乐氛围营造与设计、场景设计等,然后进行角色扮演。为达到生动效果此时穿插部分互动环节。如巫师说完“你要替我保密哦”停顿几秒来诱导台下齐声回应“不保密”来实现巫师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公主和好朋友卡拉都不想捡金球时用“ 剪刀、石头、布”来解决;公主和卡拉玩“你拍一、我拍一”的小游戏拉近跟小观众的距离。

文化体验——古老的仪式。“红灯笼”与“霓虹灯”主题教学的碰撞。在“红灯笼”主题美术教学设计课例中引导儿童展开最原始、最文化的私密体验。“红灯笼”美术教学案例就是一种以古老生活方式的重新演练,引导儿童模拟远古村民穿越黑暗无尽的夜色,那种自然、神秘、新奇的感受,与都市文化背景下的“霓虹灯”感受炯异。

对于文化体验尊重而不盲从。如在参观六祖禅寺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站着给六祖读报而非跪拜、把自然界的泥土而不是钱或物封在红包里面,以此来表达儿童同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国先民一样对土地的信仰(参见2009年广州市无限思维儿童工作室杜梁美术教学课例设计)。土地具有化育万物的功能,具有神奇的魔力生发出大自然的五彩斑斓,是中国远古先民和现代人的生生不息的基础与保障,因而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和无尽的爱,以如此简朴的形式表达着孩子们的信仰选择与生活态度,也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

三、“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设计过程

(一)先期风向标——氛围营造

教师在上课前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来拨动学生潜在的艺术之弦,进而“心动”,故事、电影、音乐、戏曲等形式是很好的切入课题的方法。此阶段注重氛围尤其是儿童安全感的营造,以故事引入来详细说明。

梁文道在《以故事解放儿童》提到“如果从与故事有关的角度来看,儿童同样是哲学家,因为他们可以在故事里听到世界的多种杂音,辨认出成人听不到的音高;他们也能参与故事的制造,以一种未被发现的角度去解读和构成世界。”《学前老师故事人》所说的“建构学说”:儿童可以是学前过程里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在这过程里互动对话,发挥创意。他们的学习不是被动地等待一个道理,而是自发地去想,去关联各种事务。探索其中的意义,建立自我身份和价值。他提到“虽然人人都会说故事,但要掌握方法,必须先放弃一个大人或者老师的惯常心态,别老想着要传授什么,不要在自己和学童间建立遥远的距离,更不要把这距离变成一种权力的差距。”[4] (p107)阮志雄常常强调“松”这个字,就是一种从身体语言上可以呈现出来的心态,充分体现了安全氛围的营造,在此基础上利于发挥儿童自主。

(二)课题自由选——大胆探索

目前大部分教材编写不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而是以各个知识点为线索,如果这些知识点不去在实际中使用和激活,就成为死知识堆积在知识的仓库里,容易被人遗忘。课题自由选则注重突出儿童的自主、合作与探索学习特征。教师通过文学作品、戏剧故事来引导儿童大胆选题,展开艺术活动的探索,以绘画、摄影、工艺美术、篆刻、雕塑、微电影等各类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任务设计可以分为文字性作业与美术作品的创作。

以“互动的体验——小丑之美”课题为例。美是一种综合。美术涉及到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领域,它不是独立存在的,除了技术美,还具有艺术美、人文美的特征。“小丑”塑造的内容包括小丑的脸谱艺术、服装艺术、道具艺术、舞台艺术、人体动作艺术、综合美等等。在艺术创造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引导儿童爱演、会演、能演,在有开端、启承转合、高潮、结局的剧情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在任务探究部分,引导学生提问,比如什么是小丑;小丑有哪些不同戏剧类型;小丑有哪些属性和规律;小丑与其他角色的联系;戏剧中为何需要小丑;中国戏剧里的经典小丑形象;如何创作小丑等,通过探讨使儿童在课题探索中获得思考力、行动力和反思力。

以“我想当悟空”课题为例。借名著来开拓儿童的想象和动手能力。美术教学内容涉及到脸谱设计、服饰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等。美术教学内容选材于中国四大名著的经典童话《西游记》,提高儿童的兴趣和感受力、观察力。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灵魂人物。全书围绕悟空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了详尽的阐述。具体可以归纳为悟空的出身、悟空的成长经历、傲人的武艺、招式和兵器、性格优缺点、人际关系网、花果山的悟空与取得真经的悟空的异同;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价值等。相比悟空,八戒自私,嘴馋,爱占便宜,好吃懒做,不明是非,有时陷害孙悟空,但他心地善良,为人憨厚,在智激美猴王时则粗中有细,他是苦行僧们生活的润滑剂。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可以选择,我要做西游记中的谁”。

教学目标与任务设计。能在美术作品中鲜明生动地塑造悟空、八戒等人物的特征;能深入领会分析该人物性格特点,做到形神兼备;能自主、深入地评价这些神话人物,选择一个经典情节角色扮演并自评、互评。

(三)精彩群英会——成果展评

这个环节美术教师展现神通,把课堂变成生动的演艺场。展示上可以具体形式不限,采用撰写文字随感、学生演讲、辩论、表演、展演;举办班级或班与班之间海报、墙报类设计或绘画大赛、雕塑模型、建筑模型制作大赛,还可以举办作品拍卖会等。利用各类年节庆、生日庆、赛事、校庆、博览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来设计体现当地艺术特色之作,并记录现场、备份资料和举办艺术作品展或开展各种主题派对,综合作为美术课程考核的依据。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除了注重学生显性的美术作品创作、文字记录,还同时强调隐性知识的培养,即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对艺术的求知欲、探索欲、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这种动态式评价正生动地凸显了“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的理念。

“体验式”儿童创意美术教学植根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它符合美术学科属性并强化了美术学科的根本特征,对培养能自主、懂合作、会探究的儿童至关重要,是儿童参与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中取得反思力、提高行动力的重要指南。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以知识结构罗列的机械化,真正做到生态美术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学习共同体,为培养有个性和创新力的未来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唐力权.蕴缴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

[3][德]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M].北京:商各印书馆,2007.

[4]梁文道.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舟舵]

2016-03-26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论戏剧艺术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渗透”( 13Q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汪晓娥(1980-),女,湖北仙桃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J2

A

1671-5330(2016)04-0144-04

猜你喜欢
体验式美术儿童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