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经学评说

2016-03-19 01:29黄开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魏源

黄开国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文化研究院,山东 曲阜 273100)



魏源经学评说

黄开国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文化研究院,山东 曲阜 273100)

摘 要:魏源是清代今文经学发展过程中,与龚自珍齐名的经学家,围绕着魏源经学的得失,与在经学史上的意义,不同的经学家对他的经学作出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尽管魏源的经学对清代接着讲有直接的启迪意义,但在总体上还没有超越清代今文经学照着讲的阶段。

关键词:魏源;今文经学;照着讲

魏源的经学作为思想的组成部分,虽然远不及经世之学的影响,但相对于龚自珍而言,他更忠实于其师刘逢禄的今文经学,而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也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评说。这些评说有褒有贬,从不同方面说明了魏源经学的价值与不足。这些评说就内容而言,大致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魏源经学本身的得失,一是魏源经学在经学史上的意义。

关于魏源经学的得失,有的人肯定魏源经学的正面价值,有的则给予完全的否定,还有人有褒有贬,既不是简单的否定,也不是单纯的否定。

肯定魏源经学的人有陆心源、李兆洛、谭献、梁启超等人,陆心源在给魏源文集所作的序中,称魏源的经学可以翼羽六经,可传于后世:“余年十五六即闻当代贤豪魁杰之士,首推邵阳魏默深先生,后得先生所著《诗古微》、《圣武记》、《海国图志,读之,益信先生之学实事求是,可以传,可以行,余益心仪其为人。……精者可以明翼六经,粗者亦与国家大改有稗益,盖非求工文句闲者比矣。”[1]李兆洛则称魏源的经学有独是之见,又不守独是之见,对魏源以《书古微》、《诗古微》为代表的经学给予了极高肯定:

无独是之见者,不可与治经,蔽于其所不见也,众喙若雷,此挽彼推,颓靡而已。守独是之见,不可与治经,蔽于其所见也。盛气所烁,不顾迕错,虚诡而己。魏子默深之治《诗》也,鈲割数千年来相传之篇第,掊击数千年来株守之序笺,无独是之见者,然乎?而其所鈲割者、掊击者,质之以传记,平之以经文,比寲别腠,左右交会,其综之也博.其择之也卓,其会之也密,其断之也愨,守独是之见者,然乎?……自汉以来之治《诗》者,未有如默深者也。[2]218

李兆洛认为,无独是之见与守独是之见者,都难以在经学上作出成就。经学六经中《诗》、《书》不如《易》与《公羊》有义类可循,最为难治,而《书古微》、《诗古微》既以其独是之见,又不守独是之见,而使迷谬日久的《诗》、《书》得到治理,如榛荆灌莽之蹊而变为康庄大道。对魏源以《书古微》、《诗古微》为代表的经学给予了极高肯定,认为是自汉代以来最有成就的研究成果。

谭献对魏源的《诗古微》评价,则有前后不同的变化,而最终给予很高的称许。他在最初读《诗古微》初刻时,认为“魏氏高言西汉.说《诗》欲排毛公,理三家遗绪。阅《诗古微》十卷本后,益蔓衍矣”[2]218。但在进一步的阅读后,又改变了先前的看法,而称许魏源“其言明清,而毛传明义第二篇尤观其通。魏氏此书粹美,殊悔予夙论之莽卤矣”[2]218。梁启超对魏源的《诗古微》亦给予极高的赞誉,称“其言辨博,比于阎氏之《书疏证》,且亦时有新理解。其论《诗》不为美刺而作,……此深合为文艺而用文艺之旨,直破二千年来文家之束缚。又论诗乐合一,谓古者乐以诗为体,孔子正乐即正诗,皆能自创新见,使古书顿带活气。”[3]68认为《诗古微》可与阎若璩的《伪古文尚书疏证》相比美,而且带有近代文论的新的时代气息。其评价之高前所未有。周予同则将此书与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王先谦的《三家诗义疏》列为清代今文《诗》学中“较重要”的三部著作。[4]

而李慈铭、刘师培、章太炎、叶德辉等人则对魏源的经学给予完全的否定。与李兆洛的魏源在经学上有独是之见的评论相反,李慈铭则以为魏源在经学上并没有什么见解:“而于经学实无见解,乃大言自矜,援西汉诸儒,托于微言大义,掊击郑、许,于乾隆诸儒痛诋不遗余力,猖狂无忌,开口便错。其史学亦甚疏,驳之不胜驳也。”[2]209李慈铭的批评完全是从维护清学的立场来贬斥魏源的经学的,如下一段话最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默深才粗而气浮,心傲而神狠,耻于学无所得,乃循而附亍常州庄氏,遂作《书古微》,谓马、郑之古文,梅赜同作伪,而伏生、欧阳、夏侯之今文绝也。又作《诗古微》,谓毛公之《诗传》与郑《笺》皆俗学,而齐鲁韩之古谊亡也。于《说文》之转庄,谓部首所隶之字是转注,而痛詈戴,段之说,并谓《说文》亦有俗误,且集矢于许君。于《论语》谓十篇中不及子思一字,是记者之疏。于《孟子》谓其门人自乐正子春外皆不堪问,而孟子不敢斥,其七篇中不免迂妄之言。盖臆决竅谈,无待驳辨。[2]209-210

李慈铭认为清学使经学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水准,魏源是出于深知不能胜过清学,为其自便空疏的目的,而创为西汉今文说的,以欺诓愚俗。所以,他批评魏源是“才粗而气浮,心傲而神狠”,其说“臆决竅谈,无待驳辨”。李慈铭对魏源经学的否定,完全是针对魏源的批评清学及其东汉的马郑经学而发,带有明显的偏袒汉学的趋向,并不是公允之论。

同李慈铭相近,从清学或古文经学的角度来批评魏源经学的还有刘师培等人。刘师培说:“乃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然择说至淆。”[2]219章炳麟的《清儒》中说:“道光末,邵阳魏源夸诞好言经世,…作《诗》《书》《古微》,凡《诗》今文有齐、鲁、韩,《书》今文有欧阳、大小夏侯,故不一致,而齐、鲁、大小夏侯,尤相攻击如仇雠,源一切棍合之,所不能通,即归之古文,尤乱越无条理。”都认为魏源的经学混乱无条理。但是,章太炎批评魏源经学混合今文经学各家之说,还是点出了魏源经学的缺点。而叶德辉的批评则近于咒骂,如他在《郎园论学书札》中说;“默深病狂,由于丧心,其病发于本原,确有至理。鄙人非论因果报应,不过欲人引为丧心之戒而已。”这就根本不是学术批评,而完全是意气用事了。

此外,朱一新在《答康有为第二书》中论及四家诗时说:“三家之说,班史谓:‘如不得已,鲁为最近。’而《鲁诗》久佚,近儒缀辑,百无一存,郢书燕说,盖犹不免。就其存者慎择焉,以定《毛》之失则可矣,欲废《毛》而远述三家,无是理也。”[5]朱氏在这里所说的远述三家,指责近儒对《鲁诗》为代表的三家诗学郢书燕说,实际上都是对魏源《诗古微》的批评。尽管魏源并无废《毛诗》之意,但以《三家诗》的今文经学为宗却是十分明确的。朱氏从古籍的存佚来批评魏源的发明《三家诗》不免郢书燕说,是较有理据的。

皮锡瑞是对魏源经学作二分法的学者。他一方面肯定魏源在经学上的成就,在《经学通论》关于《诗经》的论说中多次引魏源之说,如他说:“郑精三礼,以礼解诗,颇多纤曲,不得诗人之旨。魏源尝摘其失,如亦既靓止,引男女之措精,……此《郑笺》之未尽善也。”[6]65“《史记》不及毛公,若毛公为六国时人,所著有《毛诗故训传》,史公无缘不知,此《毛传》不可信者一”[6]18。“盖郑君始言大小毛公有二;陆巩始著大小毛公之名。……郑汉末人,不应所闻详于刘(歆)班(固);陆玑吴人不应所闻又详于郑”[6]19。在这些地方皮锡瑞都引用了魏源的相关论说。但是,皮锡瑞对魏源的经学似乎批评重于肯定,他在《论魏源以关雎、鹿鸣为刺纣王臆说不可信三家初无此义》中说:

魏源作《诗古微》,意在发明三家,而不知“四始”定自孔子,非自周公。《关雎》虽属刺诗,孔子不妨以为正风,取冠篇首。六经皆孔子手定,并非依傍他人,魏氏惟不知此义。故虽明引三家之说,而与三家全相反对。……魏诬三家,而创新解,解《关雎》一诗即大误,恐其惑世,不得不辨。[6]13

这里批评魏源的《诗古微》以“四始”创自周公,而非孔子之说,也是对魏源六经出于周公说的批评。从经学的派别来说,魏源的经学与皮锡瑞皆主今文经学,但是,到皮锡瑞之时六经出于周公、定于孔子之说,已经为廖平说彻底否定,这时的今文经学家都仅以六经归孔子,而完全否定与周公的联系。所以,皮锡瑞要严厉批评魏源此说,并以此为魏源明引《三家诗》之说,实与三家相反对。在《论刘逢禄魏源之解尚书多臆说不可据》中,他以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魏源相提并论,既肯定了他们发挥今文经学的历史意义,也激烈地批评了魏源的《书古微》:

魏源遵信刘逢禄,其作《书古微》痛斥马郑,以扶今文,实本庄刘,更参臆说。补《汤誓》本庄氏,补《舜典》、《汤诰》、《牧誓》、《武成》则庄氏所无,《周诰》分年集证,将《大诰》至《洛诰》之文,尽窜易其次序,与王柏《书疑》无以异,以管叔为嗜酒亡国,则虽宋儒亦未敢为此无据之言,而于《金縢》“未敢训公”之下,既知必有缺文,又云“后半篇不如从马郑说,西汉今文千得岂无一失,东汉古文千失岂无一得”,则其解经并无把握,何怪其师末师而非往古,解经但宜依经为训,庄刘魏皆议论太畅,此宋儒所经之文,非汉儒说经之文。解经于经文无明文者,必当缺疑,庄刘魏皆立论太果,此宋儒武断之习,非汉儒矜慎之意也。[6]98-99

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魏源的今文经学绍承绝学,有功于圣经。但是,他们对《尚书》的发明多不可据,而最为皮锡瑞批评的是魏源的《书古微》,他指责魏源《书古微》参以臆说,其中多有无据之言,议论太畅,虽明以西汉为宗,但实际上是宋儒的说经之文,具有宋儒说经武断的习气。

关于魏源经学在经学史上的意义,最有影响的说法是梁启超的论说,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以魏源与龚自珍相提并论:“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龚、魏之时,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考证之学,本非其所好也,而因众所共习,则亦能之;能之而颇欲用以别辟国土,故虽言经学,而其精神与正统派之为经学而冶经学者则既有以异。自珍、源皆好作经济淡.而最注意边事。自珍作《西域置行省议》,至光绪间实行,则今新疆也,又著《蒙古图志》,研究蒙古政俗而附以论议(未刻)。源有《元史》,有《海国图志》。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故后之治今文学者,喜以经术作政论,则龚、魏之遗风也。”[3]69梁启超的这段话,赞许魏源为清代今文经学的健将,且以经学的特点是以经术为政论,并引发了后来的廖平、康有为的以经学言改制。

梁启超的这一评论成了后来人们论说魏源经学历史意义的重要依据,相关的论著都以龚自珍、魏源的经学开创了清代今文经学的以经议政,而给予极高的评说。其实,在廖平之前的清代今文经学,包括魏源的经学在内,都没有所谓以经议政之说,魏源的《诗古微》与《书古微》,都是以西汉今文经学为宗,发挥西汉经学微言大义的著作,其中并没有对现实政治的涉及,魏源的其他经学著作也没有所谓以经议政。而魏源批评时政,讲经世致用的内容,并不见于他的经学著作。确如梁启超所说,晚清经学有一个由东汉向西汉所谓复古,魏源经学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明确高举起了以西汉为宗的旗帜,尽管在魏源之前的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都有重视《公羊》学的趋向,但是都没有像魏源这样仅仅承认西汉经学才得七十子之传,而完全否定东汉的古文经学,并将东汉经学与西汉经学明确对立的认识。

有的论著认为,晚清的经世实学有三种路向,而以今文经学为其第一种路向,魏源的经学源于刘逢禄的今文经学,所以,魏源的经世实学属于今文经学的路向。将魏源的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联系为说,这也是一般研究魏源的论著的共同认识,在相关论著中随处可见。而对此说的论证,所依据的主要是梁启超关于清代今文经学与魏源的论说。梁启超的论说在指明清代学术发展的大势方面,的确高于其他人的见解,从晚清学术发展的大势来说,是不刊之论。但是,他的具体的分析,却需要认真审视。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西汉的今文经学有经世致用的观念,但是清代讲今文经学的人,他们的经世致用观念是否一定与其今文经学相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我们不能以西汉今文经学有经世致用,就认为清代言今文经学者的经世致用观念就来自其今文经学。西汉今文经学讲经世致用,在于经学与现实社会政治的相结合,将经学作为治理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宝典,并将其理论运用于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要判定清代讲今文经学的人是否有经世致用的观念,不在于他们讲今文经学,也不在于他们承认西汉今文经学有经世致用观念,而在于是否用今文经学的理念去说明现实、批判现实,寻求解决社会危机的出路。以此来衡量清代的今文经学,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它在其开初,并没有什么经世致用的观念,不用说庄存与、庄述祖、刘逢禄,就是宋翔凤的今文公羊学、《论语》学也只是在学术上对西汉今文说的回复;以龚自珍、魏源而论,他们尽管师从刘逢禄治《公羊》,但是,刘逢禄本人都没有与现实相结合的经世致用观念,他们何从刘逢禄得到经世致用的观念呢?从经世致用作为一种力求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观念而论,龚自珍的今文经学著作几乎没有这样的论述。魏源有经世致用的观念与实践,但是,如果就魏源今文经学的著作而言,也只是停留在发明西汉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上,同样没有结合现实政治与社会问题的经世致用,故钱穆论及魏源今文经学的主要著作《诗古微》、《书古微》时说:“仍不脱家法观念之作崇,仍落考据窠臼,非能真于微言大义经术政事处见精神也。”[7]并不认为有所谓今文经学的经世致用的观念。钱穆的这一看法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符合魏源的思想实际的。从魏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实际来看,魏源的经世致用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与其说是由今文经学而来,不如说是来源于他师从的经学家主要是宋学家,更与他的有感于现实相联系。

在魏源的两部最重要的今文经学专著中,尽管他明确提出以西汉今文经学为宗,《书古微》与《诗古微》都有强调革命的观念,但在这两部著作中并没有接着讲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的内容;他在《默觚》等中虽然提出以经术为治术的观念,但依然没有将今文经学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用今文经学的思想观念来解读现实社会问题,所以,魏源这些思想观念对清代今文经学接着讲无疑有较大的影响,但他的今文经学还是没有超越今文经学照着讲的发展阶段。对魏源经学的历史定位,应该以此来认识。

参考文献:

[1]陆心源.魏刺史文集序[M]//仪顾堂集·卷4.光绪二十四年[出版地不详].

[2]黄丽镛.魏源年谱[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4]周予同.群经概论[M]//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37.

[5]苏舆.翼教丛编:卷一[M].北京: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古籍整理丛刊,2005:6.

[6]皮锡瑞.经学通论二·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529.

责任编辑 何志玉

Comments on“Wei Yuan’s Study on Confucian Classics”

HUANG Kai-guo
(Kong Zi Institute of Cultur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00,China)

Abstract:Wei Yuan,a vocal member of the New Text school of Confucianism during Qing dynasty who was as famous as Gong Zi-zh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Focusing upon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in the Confucian Classics history significance,different scholars hold extremely contradictory opinions on Wei’s Confucian.Through Wei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Qing’s Confucianism studies,the classic Confucianism studies were still above him.

Key words:Wei Yuan;the New Text School;imitation

中图分类号:B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6)01-0039-04

收稿日期:2016-01-19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今文经学新论”(项目编号:13BZX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开国(1952-),男,四川大英人,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儒学、经学研究。

猜你喜欢
魏源
魏源诗歌研究综述
论魏源早期理学思想及其转变
“小卷阿”追思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以及对现代的启发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魏源:一片冰心在玉壶
论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舆论对魏源思想的传承
再高几厘米就会倒塌
漫画
林则徐、魏源的海防战略思想是消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