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 苗君明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辽宁 沈阳 11016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究
朱虹苗君明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辽宁 沈阳 110161)
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全方位剖析,总结了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希望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典范。对于“双元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可理解为是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该模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核心,它要求受教育者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在职业学校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一元是在教育企业学习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及职业经验。其次,“双元制”也可理解为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教育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在这种制度下,教育企业把参与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自身的行为,是企业内部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来组织教学或岗位培训。
“双元制”教育模式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多重双元特性。教育企业以传授职业技能为主,目的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职业学校以传授职业知识为主,目的是使受训者充分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企业通常设有培训车间或实际生产车间,且车间教学设备的配置能够完全符合实际技术水平;职业学校通常设有教室和实验室,围绕企业活动开展教学。教育企业依据邦政府颁布《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开展职业培训,并且采用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统一出版的实训教材;职业学校根据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教材虽然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是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企业实际,贴近职业现实。受训者在企业的身份是学徒,并与企业签订合同;在职业学校是学生,必须准守学校的各项规定[1]。
(一)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教育
德国是一个劳动力缺乏的国家,各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参与职业教育。为了获得满足需求的劳动力资源,企业必须通过行业协会的资格认证,然后作为“双元制”教育的一元开展企业培训。通常,企业会根据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采用以及法律政策的变化,制定未来五年的人员需求计划,并决定当年的招生数量。教育企业招收学生时一般需要进行招生测试,主要包括学生书面申请、从业能力考试及面试环节,学生被录用后要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提交给行业协会备案后合同方可生效。企业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大企业而言,一般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实训教师,与职业学校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般通过跨企业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式参与职业教育[1]。企业的广泛参与,不但使学生接触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也学习了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了培训与就业的零对接。
(二)职业学校配合企业开展教学
职业学校是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在配合企业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实施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校大多采取部分学习时间制,学生每周1~2天的时间在学校上课,3~4天的时间在企业实践,也可集中几周在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然后用更长的时间在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这种校企交互的学习方式便于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相互配合,极大提高了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三)行业协会监督职业教育
德国的行业协会十分普遍,且对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和权威性,已经形成了遍布各行业、各地区的组织网络。为了保障同类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德国的行业协会也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并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行业协会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官”角色,它负责组织职业培训和全国统一的培训结业考试,并具有颁发培训合格证书的资格。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具有广泛的权威性,不但能够得到德国各企业的公认,而且还得到了奥地利、瑞士等邻国的承认。
(一)教学目标明确,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完全对接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整个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招收学员,然后与职业学校依据联邦的《职业教育条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即是企业的需求标准。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进行学习,特别是在企业期间,学生使用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生产技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接受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由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针对性强,从而大大缩短了培训时间,提高了培训效果,学生培训结束后甚至培训期间即可上岗工作[2]。
(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不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教育企业,教学过程中均遵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行动为导向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在“做中学”,不但全面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不断提升,而且全面贯穿素质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严格、规范化的操作习惯。
(三)标准统一,考教分离
对于同一职业,不受地区和学校的限制,教学标准统一采用联邦政府颁发的《职业教育条例》,保证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也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平衡。教学过程由职业学校和教育企业共同实施,而职业考试及教学质量评价则由行业协会组织,从而严格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培养质量。
(一)尊重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推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同等价值观
德国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优势选择合适的教育类型及发展方向。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不但不被鄙视,反而是德国教育的中流砥柱,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崇尚技艺”在德国社会是一种风尚,许多著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均以当过学徒为荣,从事职教管理及研究的人员也大多以接受过职业教育为傲。在德国大众心目中,职业教育并非是低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也并非是受教育者被高等教育淘汰后的一种无奈选择,而是其自身一种积极主动的追求。因此,一个人不论接受的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只要能按照自身条件得到发展并满足社会需要,就具有同等的价值。
(二)在教育体制上构建衔接互通的立交桥,满足人们不同的教育需求
德国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学前教育即初级教育、第一阶段教育即初等教育、第二阶段教育即中等教育、第三阶段教育即高等教育及第四阶段教育即继续教育。其中第二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间形成了互通的立交桥模式,是德国教育体系的最大亮点所在[3]。第二阶段的教育分为Ⅰ、Ⅱ两级,Ⅰ级教育对应的中学类型多且各具特色,既有为职业教育奠定基础的主体中学,也有为高等教育奠定基础的完全中学,更有一种进可深造、退可谋生的实科中学供选择。Ⅱ级教育对应的学校类型更加全面,学生的选择更加广泛,可以到教育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培训,可以升入职业专科学校或专科高中,也可以直接读完全中学取得大学入学资格。若学生选择了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这也并不意味着走进了“死胡同”,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上大学的资格,同理完全中学的高中毕业生也可回过头来接受职业教育后继续上高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间互通的立交桥模式不仅为受教育者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开辟了通畅大道,满足其不同阶段的不同教育需求,而且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多种途径,满足了受教育者多元化个体化的发展要求,实现了终身教育的目标。
(三)针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德国职业教育所说的“专业”并非传统学科意义上的专业,而是在对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素养等职业能力“集合”进行科学编码进而通过教学处理形成的教学门类,目前德国国家认可的教育职业约为360个。在德国,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必须经过充分论证,且有严格的原则。首先职业学校必须以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认可的教育职业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以工程技术类为主,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且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以为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其次,对于某一具体专业,职业学校的教学标准是国家统一颁布的,即必须按照《职业教育条例》对学员实施职业技术培训,以便保证受教育者所学的知识技能满足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在就业后以最短的时间胜任对口专业工作。另外,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个人素养如吃苦、勤奋、严谨、守时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论是在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环节,还是在教育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都积极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2]。
(四)推进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革命,强调人的关键能力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复杂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首先,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整体的、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为指导思想,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建立了“学习领域”课程体系[4]。在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中,学习者不再从学科角度出发,通过学习若干个彼此分散的知识碎片来间接形成职业能力,而是从实际工作过程出发,通过完成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任务来直接形成职业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以行动为导向,将由具体项目载体所描述的职业能力目标由浅入深地分解成若干连续的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动手实施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来学习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再有,在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尽量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教学项目,以彰显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尽量引导学生做一些价值体现鲜明的活动,以价值感树立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虽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乃至世界上皆被视作成功的典范,但由于我国与德国的国情不同、体制机制不同、工业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德国的“双元制”,而应通过吸收“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 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5-14.
[2] 赵婷婷,杜晓丽.德国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J].机械职业教育,2005(1):18-19.
[3] 刘伟伟.德国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及其借鉴意义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 徐涵.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1):69-71.
(责任编辑:刘士义)
On the 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ZHU HongMIAO Junming
(MachineryandEngineeringDepartment,LiaoningEquipmentManufacturingVocationalTechnologyInstitute,Shenyang
Liaoning110161,China)
According to observing and learning the dual system,some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are really comprehended by the author.Furthermore,some great enlightenment about ou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re obtained.
Germany;dual system;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2016-04-28
朱虹(1975-),女,辽宁沈阳人,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G719
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3-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