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汉语在吉传播之路径

2016-03-18 18:57何洪霞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俄语汉语

何洪霞

(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2.鞍山师范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汉语在吉传播之路径

何洪霞1,2

(1.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2.鞍山师范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本文梳理了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历史,并将吉汉语教学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及发展期三个阶段;根据当前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现状提出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方略:一是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契机,把握机遇,快速发展;二是充分解读该国相关语言政策,有的放矢,加强顶层设计;三是聚焦“三教”问题,多管齐下。通过这些传播方略的构建,实现推动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发展、中华文化传播、中吉两国人民语言沟通及民心相通之目的。

一带一路;语言政策;汉语教学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之间,是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敏感区域,拥有众多跨国协调平台。吉尔吉斯斯坦是欧安组织(OSCE)成员国,也是上合组织(SEO)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同时还是北约组织(NATO)的和平伙伴国。它既是欧亚经济联盟全权成员国,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宗教、民族等多元利益交错的战略要地。根据吉尔吉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发布数据:2015年1-12月,吉尔吉斯斯坦中国贸易额为10.65亿美元;吉中贸易额占吉尔吉斯斯坦整体外贸总额的18.5%,中国是吉第二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1]。由此可见,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吉两国都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汉语教学,符合两国的共同需求及长远利益。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语言的教学与传播不能脱离所在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国情,充分了解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梳理汉语在吉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将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学与传播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汉语在吉传播方略。

一、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梳理

2002年,吴宏伟在《中亚文字改革相关问题》一文指出早在1992年9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语言学家曾在首都比什凯克开会讨论文字符号改革问题[2];2000年刘庚岑率先译介了吉尔吉斯斯坦《官方语言法》[3],此后谷维[4]、周晓玲[5]分别译介吉尔吉斯斯坦报纸及俄罗斯通讯社关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法》及《国家语言法》的相关报道。目前,关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研究较少且于最近几年呈上升趋势[6~9]。本文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与语言实践分为三个时期:俄语主导期、名实相争期、吉俄双语+多语期。

(一)俄语主导期

19世纪中叶,沙皇政府推行泛斯拉夫主义及俄罗斯化政策,其本质就是要用“一种语言(俄语)、一种信仰(东正教)、一个国家(斯拉夫大帝国)、一个领袖(沙皇)来统一所有的斯拉夫人,把俄语作为实现沙俄最终政治霸权的一种工具[10]”。虽然未能使中亚地区民族改变其信仰,但是俄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十月革命时期,列宁提出“语言平等”政策,吉尔吉斯斯坦获得了一段短暂的语言自主发展时期。但是斯大林政府时期,为了加强苏联的文化统一及民族融合,强势推行俄语,加强俄语教学。随着19世纪后期第一批俄罗斯移民的出现,俄语被带到移民的所居之处。苏联解体前夕,吉境内有94万俄罗斯人,占该共和国总人口的1/5以上[11],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传播范围之广、涉及人数之多可见一斑。勃列日涅夫在位时期,实行的是“民族语-俄语”双语制,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未达到促使双语平等发展的目的。吴应辉指出所有语言都具有价值,而语言的传播价值则是不平衡的。语言传播价值决定语言是否具有传播的可能性,而语言传播是由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所决定的[12]。因此,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能够顺利传播既有其语言传播规律的内在原因又涉及国际政治等外部原因。吉尔吉斯斯坦人若想接受教育或者得到职业发展必须学习俄语,其结果便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可以发展成为民族语-俄语双语人,而移居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族裔则无学习吉尔吉斯语的内在诉求及交际压力,导致两种语言在吉尔吉斯斯坦发展失衡。

总之,这段时期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占统治地位。

(二)名实相争期

博纳德·斯波斯基[13]指出语言政策与权力的关系是双向的,语言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权力。语言政策理论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政策的三位一体性,即语言实践、语言信仰或语言意识形态、显性的语言政策或语言规划。所谓显性的语言政策或语言规划是指未来试图修改某一言语社区的语言实践和语言意识形态而进行的语言管理或语言规划活动。但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并非总是与显性的语言规划或语言管理相符,虽然有些国家希望通过法律法规实现某种语言的强势地位,但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语言选择却往往与此矛盾。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法律规定的名义语言就会与群众生活中实际使用的语言产生竞争,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的实施就处于这一情形之中。1989年吉尔吉斯斯坦颁布《关于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语法》,该法提高了吉尔吉斯语的地位,吉尔吉斯语将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及共和国公民的交际方面起“国语”作用,俄语降至次要地位,成为族际交际语,其法律地位也有所下降。1991年内阁总理颁布《关于确保国家语言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领土上发挥作用的措施》,旨在强化吉尔吉斯语国语地位。可以说,吉尔吉斯语在吉尔吉斯斯坦具有法律规定的强势语言地位,但名义上的强势语言是否与大多数人所使用的语言相符呢?在1990—1991学年,比什凯克市77所学校中“仅有7%的学校使用吉尔吉斯语作为教学指导语,39%的学校使用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共同作为教学指导语,54.5%的学校使用俄语作为教学指导语[14]”。教学媒介语在衡量一个国家语言实践时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一个国家的国语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情况仅占极小的比率,说明当时吉尔吉斯斯坦的国语推广工作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依然占据强势地位。鉴于当时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经济形势,同时为了避免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俄罗斯族及俄罗斯联邦的反对,1993年,时任总统阿卡耶夫决定把全面推广国语的计划推迟到2000年。同年吉尔吉斯斯坦颁布《宪法》,规定吉尔吉斯共和国保护俄语以及所有其他语言的平等及自由发展的权利,并保障所使用的语言正常发挥作用,同时也再次确认吉尔吉斯语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国语。

(三)吉俄双语+多语期

1989年吉尔吉斯斯坦颁布的《关于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语法》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困难,但是该法的原则及中心思想对吉尔吉斯斯坦后续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产生了不小影响。1998年,为了监督各项语言政策的落实情况,向全国及侨居在外的吉尔吉斯族裔推广吉尔吉斯语,巴基耶夫总统批准设立了国家语言委员会。2001年1月吉尔吉斯斯坦颁布《2000—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语言法发展规划》,该规划以5年为期,分为两个阶段,主要任务是用国语翻译公文、发展国语教学以及完善教科书;最终目标是使吉尔吉斯语发展成为全国各领域通用并认可的国家语言。2003年2月吉尔吉斯斯坦通过了新的宪法草案,再次确定吉尔吉斯语的国语地位;2004年2月,进入审议程序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语言法》提出,所有的大众传媒必须使用吉尔吉斯语,且需遵守国家语言文字书写规范;电视、广播节目需使用国语进行实况转播,如未使用本国语言则必须按程序翻译成本国语言;吉尔吉斯斯坦武装力量、边防部队、内务部队和军事机构必须使用本国语言或官方语言等规定。虽然上述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国语推广工作的重视,但吉尔吉斯斯坦的社会通用语仍然以俄语为主,高等教育仍然无法脱离俄语,因此该法规也指出“从事科技工作的公民有选择语言的自由”。此前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议会通过的《官方语言法》(2000年5月25日)明确提出了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法律地位;2007年宪法规定吉尔吉斯斯坦语国语地位的同时,也保障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可以说,吉尔吉斯斯坦在这一时期所制定的语言政策已充分认识到国内语言生活事实,不再局限于民族中心主义,而是兼顾语言规划与语言生活实际,同时注意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外语教学,建设多语种研究中心,高校外语教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汉语在吉传播历史与现状

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是世界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讨论其汉语教学的分期不能脱离世界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历程。陆俭明先生指出首届世界汉语教学大会之后,中国汉语教学才真正从“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汉语国际教育”[15]。吴应辉教授也提出第一届世界汉语教学大会实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首次动员大会,此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12]。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教学虽然有其特点,但基本符合汉语国际教学的整体趋势,因此我们将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分期如下:

(一)初创期(1991—1996年)

目前,关于何时吉尔吉斯斯坦最早开始汉语教学有两种说法:一说始于1992年,一说始于1991年。鉴于成文先后、材料更新等原因,我们认为1991年实为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元年。“从独立后的1991年起,汉语教学就已经开始了。高等学校中的汉语教学由最初的1所学校发展到1999年有了8所高校,开设了不同层次的汉语教学课程[16]。”薛慧也认为“吉尔吉斯高校汉语教学最早始于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该校于1991年成立了中文系,同年吉尔吉斯斯坦女子师范大学也开设了汉语课程[17]。”由此可见,从1991年开始,吉尔吉斯斯坦开始开展汉语教学,只是到底是哪个学校率先开展汉语教学,学界尚存争议。在这一时期,吉尔吉斯斯坦民生困难,政局不稳,国家主流思想为民族自我中心主义,重视发展吉尔吉斯语教学,汉语教学未受重视,大多集中于比什凯克且处于零星分布状态。

(二)成长期(1997—2005年)

从该时期开始,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高等学校中文系或中文专业。1997年比什凯克市第六十九中学开始设立汉语课程;2001年吉尔吉斯斯坦加入上合组织,汉语教学的发展更为迅速;2004年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中文系发展成为汉学系,学生规模由最初的50名发展到901名[18]。自此阶段起,吉尔吉斯斯坦高校及中学都开展了汉语教学活动,学生数量也逐年提高。同时,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为很多学校赠送汉语教材及教具,予以多方面的支持,为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期 (2006年至今)

2005年世界汉语教学大会第一次召开,之后汉语教学真正开始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转变。[16]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教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6年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成立了中亚地区第一个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迄今为止承办了6次不同级别的HSK考试,共有1 200多人次参加了考试。2007年11月6日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孔院启动;2008年6月15日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启动;2013年1月24日奥什国立大学孔院启动。至此,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均有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发展不再以北部为主,而是逐渐趋于平衡。另据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公布的有关教育发展规划,吉尔吉斯斯坦将大力发展外语教育,并在2030年前将汉语列入中学课程。

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根据2015年孔子学院发展报告[19],目前亚洲共有孔子学院111所,占全球总量的22.2%;孔子课堂90所,占全球总量的9%;吉尔吉斯斯坦目前拥有孔子学院(课堂)20所,其数量在亚洲名列第三(泰国33所;韩国33所;日本23所),其中孔子学院3所,孔子课堂17所,几乎所有城市都设有汉语教学点,其汉语教学的规模在中亚地区居于前列。汉语教学虽快速发展,但吉尔吉斯斯坦南北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条件不够便利,目前3所孔子学院中,2所位于北部,1所位于南部。汉语师资流动及教具共享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应该加强南部地区汉语教学的投资与帮扶力度。另外,南部居民有相当比例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移民,俄语在该地区使用率不及吉尔吉斯语,教学媒介语也多为吉尔吉斯语,因此在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开发教材方面应多加考虑。

三、汉语在吉传播方略构建

(一)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两国民心相近、地缘相邻、优势互补,在交通、能源、贸易、畜牧业、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李宇明教授[20]也曾撰文指出“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所提出的重大项目及工程中也特别提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教育行动。因此,汉语教学界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深入挖掘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学习需求,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吉尔吉斯斯坦培养更多能够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金融、中吉文化交流的语言人才。据调查,目前英语为吉尔吉斯斯坦高校的第一大外语,按照学习人数其他语种依次为德语、法语、汉语、西班牙语、韩语、土耳其语、日语、阿拉伯语等;除了英语外,汉语在学生更想学的语言中名列第一。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贾拉拉巴德州的奥斯曼诺夫中学,汉语已经取代英语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可以说汉语已经部分地进入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国民教育体系。另据Кыргызски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Ж.Баласагына (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网站消息报道,该校2017年赴西安交通大学交流项目,只有10名同学可以得到的资金资助[21]。由此可见,汉语教学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教育体系中所得到的政府资助还远远不够,较多的自费名额体现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热”态势,但是吉尔吉斯斯坦较低的收入水平或会限制语言学习者的语种选择,因此我国在分配“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时,可多加斟酌,有所侧重。

(二)解读政策,有的放矢

目前,我们对中亚大部分国家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情况下,公众层面对于中亚的认识往往更多的是神话性的,而不是知识性的,中亚在这种语境下成为一种遥远而又神秘的东西”[22]。鉴于此,我国民众乃至学界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识尚需深入。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民族主义思想得以发展强化,其“主体民族化”的政策表现在文化方面就是极力排俄的意识形态以及复兴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努力。据了解,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众的国语能力得到提升,大多数吉尔吉斯族的母语认同是吉尔吉斯语。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原因,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官方语言地位将会长期保持下去。但由于世界强势语言的竞争,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也面临一定压力。目前,除了汉语在该国迅速传播以外,英语、韩国语、日语等其他语种在该国也有广泛的市场。因此,在依托孔子学院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研究其他国家的语言传播体系构建。如美国和平队志愿者、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以及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等都是活跃海外的志愿者机构。我国在吉尔吉斯斯坦除了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缺乏其他非政府机构的团体和组织进行语言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因此,应加强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社会机构、民间组织进行汉语课程开发及语言教学服务,使其成为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有益补充。

Gardner& Lambert认为语言学习的动机有二:一为工具性动机;二为融入性动机。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更多是由于有用性的原因学习某种语言;融入性动机的学习者更多是出于对目的语群体价值观的认同而学习某种语言[23]。在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主要集中于前者。刑欣调查发现学汉语的动机以找工作为主,占80%,其中想当翻译者占比24%,想进公司工作者占比23%,想做生意占比20%,想当老师者占比13%[24]。由此可见,在进行汉语教学之时,我们进行需求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目的需求、课程需求等,可以使汉语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更具合理性及有用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吉尔吉斯斯坦青少年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三)聚焦“三教”,多管齐下

关于师资,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的中青年汉语教师居多,教学经验较为欠缺,稳定性不强。据调查,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教师70%为本土教师,30%为中国籍教师;当地教师及中国籍汉语教师的年龄绝大多数都在30岁以下[25]。年轻教师比较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及教学法的培训。师资培训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也是教师入职之后进行再教育的主要方式。另外,目前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师待遇一般,汉语出色者大多希望去待遇较好的翻译公司、外贸企业等,提高教师待遇虽是良方,但是操作难度较大,受国家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加强教师信念的养成教育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教师信念的培养可以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与自豪感,提高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关于教材,目前吉尔吉斯斯坦所用汉语教材大多是中国国内出版发行的教材,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快乐汉语》《博雅汉语》《汉语301句》《汉语乐园》等。有些教材本土化仅表现为将注释用语改为俄语,教材容量也没有针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汉语教学特点加以改编。大部分吉尔吉斯斯坦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为1~2学时/周,高校汉语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语言还要学习专业,大致10学时/周[26],而国内发行的教材主要是针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内容偏难,单课教学被过度切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应该积极推进中吉两国教师及学者合作开发本土化教材以适应当地学制及课堂容量,使用吉俄双语标注,注意语言对比。同时,教材设计还应该考虑吉尔吉斯斯坦学生经济状况,提高教材使用率。

关于教学法,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一时难以扭转加盟共和国时期所遗留的教育体制及教学理念,课堂的教学主要采用机械记忆的语法翻译法,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记忆相关语法项目,练习也以排序、替换为主,缺乏互动性及交际性。虽然已有部分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游戏教学法、语块教学法等,但是局限于一地一科(比什凯克市六中听力课),以实验性质居多,调查结果不具有普遍性。由于现行教材多是基于全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某一教学理念常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因此加强吉尔吉斯斯坦教师教学法相关知识的教授与实践,可以促进教材正确使用,同时能够夯实教师理论基础,提高学术能力,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综上所述,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不可能脱离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语境而存在,因此在建立中国-中亚区域性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国别差异,深刻解读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与教育政策,清醒认识双方的不同需求,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全新契机,加强在吉汉语教学的顶层设计,切实解决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三教”问题,深入研究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相关领域,构建切合实际的汉语传播方略,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并最终实现国家互信、民心相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5年吉尔吉斯与中国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13.7%[EB/OL].http://kg.mofcom.gov.cn/article/zxhz/201602/20160201264501.shtml,2016-4-15.

[2] 吴宏伟.中亚文字改革相关问题[J].语言与翻译,2002(3):5-9.

[3] 刘庚岑.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官方语言法》[J].中亚信息,2000(10):24-25.

[4] 谷维.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法》草案进入审议程序[J].中亚信息,2004(3):20.

[5] 周晓玲.吉《国家语言法》草案限制操俄语公民的权利[J].中亚信息,2004(4):20.

[6] 郭卫东,黄小勇,贾静芳.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不平衡双语制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83-87.

[7] 刘宏宇,池中华.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的语言政策与实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3):27-31.

[8] 海淑英.吉尔吉斯斯坦的语言政策及其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88-93.

[9] 梁云,刘宏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0] 周庆生.罗斯化与俄罗斯化:俄罗斯/苏联语言政策演变[J].世界民族,2011(4):84-94.

[11] 刘庚岑.吉尔吉斯斯坦的对外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J].东欧中亚研究,1996(5):69.

[12] 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13] 博纳德·斯波斯基.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M].张志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4] 黄小勇.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特征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15] 陆俭明.当前的汉语教学更需冷静思考与科研引航[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2):1.

[16] 王亚娟,刘伟刚.吉尔吉斯斯坦高校中的汉语教学[J].东欧中亚研究,2000(3):94.

[17] 薛慧.吉尔吉斯斯坦高校外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18] 古丽尼沙·加玛力.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EB/OL].http://www.shihan.org.cn/topics/100134,2016-06-12.

[19] 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5)[EB/OL].http://www.hanban.edu.cn/report/2015.pdf,2016-05-30.

[20] 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07).

[21] 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西安交通大学“暑期学校-2017”[EB/OL].http://www.university.k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477:2016-12-02-04-55-35&catid=34:category-obyavleniya&Itemid=101,2016-12.28.

[22] 袁剑.“一带一路”中的中国——中亚关系常识重建与互为契机[J].中国图书评论,2015(9):13.

[23] Gardner,R.C.&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24] 刑欣.“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国家语言需求[J].语言战略研究,2016(2):39-46.

[25] 范晓玲,古丽妮莎·加玛勒.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现状及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0(4):62-66.

[26] 史王鑫磊.吉尔吉斯斯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1.

2.SchoolofInternationalExchange,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

(责任编辑:刘士义)

On language policy and propagation path of Chinese teaching in Kyrgyzstan

HE Hongxia1,2

(1.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China;

The thesis makes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policy in Kyrgyzstan and raises three episodes of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Kyrgyzstan as follows:the start-up stage,the growth s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and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Kyrgyzstan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study language policy of Kyrgyzstan to make a top-level design for Chinese spreading in the country.In addition,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s of Chinese teachers training,Chinese textbooks and Chinese-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solved to develop Chinese teaching and culture exchange for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to-people bond.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language policy;Chinese teaching

2016-07-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吉尔吉斯孔子课堂建设对中亚各国孔子课堂建设的启示研究”(15YJC74012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15CGJ001)及中央民族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5MDTD01A)阶段性成果。

何洪霞(1984-),女,辽宁义县人,鞍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

H51

A

1008-2441(2016)05-0048-06

猜你喜欢
吉尔吉斯斯坦俄语汉语
学汉语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俄语词“Sherti”在蒙古语中的变义(蒙古文)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吉尔吉斯斯坦《福乐智慧》研究成果评述
吉尔吉斯斯坦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贸易的研究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