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鞍山产业结构演变与升级路径分析

2017-01-17 05:36王福君王光正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鞍山产业结构资源

王福君 王光正

(1.鞍山师范学院 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2.辽宁大学 亚澳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新常态下鞍山产业结构演变与升级路径分析

王福君1王光正2

(1.鞍山师范学院 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2.辽宁大学 亚澳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传统的鞍山产业结构是在“产业锁定”和“资源锁定”路径影响下形成的。本文分析了鞍山市产业结构演变经历的资源型产业初步形成、钢铁产业畸形膨胀、国有制钢铁产业主导、钢铁产业逐渐衰退、产业结构逐渐完善五个阶段,其产业结构演进具有空间、产业、资源和历史四个锁定特征,主要是资源转型动力、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和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的影响所致。在新常态下,鞍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等路径,解决鞍山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矛盾,推动鞍山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和高级化。

新常态;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演化;空间布局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战略。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提出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并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新一轮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鞍山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资源再生型城市,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升级面临难得机遇和重要挑战,在“新常态”下研究鞍山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推动东北振兴,克服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助推东北地区再次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鞍山现已形成以冶金、机械、建材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体系[1],以钢铁产业、矿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占主体地位的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这是资源锁定、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积累与叠加的结果。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以及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鞍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急需升级到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钢铁深加工、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主体地位且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结构。

一、鞍山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一)资源型产业初步形成阶段(1910年—1930年)

清朝末年,鞍山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其次是村屯内的小区域小规模的商业。民国初期,鞍山地区的滑石矿、煤矿、玉石矿等矿产品加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拥有较多的机械设备;钢铁业拥有较多工人和一定数量的现代化设备;烧酒、食品、印刷等轻工业发展远远地落后于沈阳、大连、营口、安东(丹东)等城市。1915年日本直接投资开办鞍山铁矿,标志着鞍山地区殖民地经济的开始。1917年1月日本独资独办的振兴铁矿有限公司攫取了东鞍山、西鞍山、大孤山、樱桃园等8个矿区开采权[2],并于1918年成立“鞍山制铁所”,这是鞍山出现的第一个现代化冶金企业。

同时,“洋街”、浴池、粮栈、饭店、妓院等一些初级商业形态开始大量出现。

(二)钢铁产业畸形膨胀阶段(1931年—1948年)

1933年日本在鞍山成立“昭和制钢所”,实行钢铁连续作业,采矿、制铁、炼钢等相关产业非常发达,资源加工型城市的功能得以形成。殖民地时期鞍山的钢铁工业畸形膨胀,1943年昭和制钢所产生铁130万吨,占中国生铁产量的72%;钢84万吨,占中国钢产量的91%。钢铁业的膨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931年鞍山地区有店铺156家,中国和日商各占一半,1936年发展到564户;服务业29家,中国经营17家,日商经营12家。日商户数虽少,但却垄断了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金属制品和建筑材料的经营。鞍山钢铁工业的畸形膨胀,只是为了满足日本掠夺资源的需要。1931年-1945年间,日本从鞍山掠夺了950万吨铁,550万吨钢[3]。这一期间,鞍山城区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生产设备简陋,多为手工操作,主要生产粗瓷瓷盘、缸、坛等产品。至1937年,鞍山的民族轻工业企业只有7个,手工业户34家。

(三)国有制钢铁产业主导阶段(1949年—1985年)

资源秉性和体制需要决定建国以来鞍山产业结构的演变,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一五”期间大型项目的恢复和建设及以国有制为主要运行环境奠定了鞍山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国有工业布局,钢铁工业属性继续强化。1965年三次产业构成为6.2∶85.1∶8.7,其中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95.5%。截止到1985年,钢铁产业一直占据着鞍山工业的主导地位,轻工业比重最高时也只有15.2%(见图1)。

图1 建国后鞍山市重工业比重变化图

(四)钢铁产业逐渐衰退阶段(1986年—2010年)

从1986年开始,鞍山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从1985年的7.8∶75.7∶16.5变动为2005年的5.5∶55.0∶39.5,2010年再变动到5.1∶53.2∶41.7,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下降率达到29.72%,但以钢铁、非金属矿加工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比重仍在工业中占80%以上,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一直占工业总产值的75.3%,仍然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钢铁和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弱,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缓慢。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批零贸易餐饮业、运输邮电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业人员比例由2000年的32.6%上升到2010年的36.40%。商业、服务业等传统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向城市核心区聚集,商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汽车销售服务、家电、装饰材料等特色专业市场不断发展。

图2 建国后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

(五)产业结构逐渐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

伴随着鞍山“一核四带多园区”城市空间布局的逐渐形成,鞍山三次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近年来,鞍山大量的耕地、山地等农业生产用地转变成城市工厂、商业用地以及交通用地,农业由单纯注重产量增长转到产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市场紧俏农产品、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农产品生产行业不断增加。在第二产业方面,依靠“两化”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钢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集聚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资本和技术合作,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冶金矿山、电力电控、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通用机械等领域装备,全力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服务工业优化升级、结构调整为核心,加快电子商务、物流、科技服务、会展、信息、证券、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逐渐向中央商务区聚集;以健康疗养、旅游观光等传统服务业为对象,加快其转型升级,创造出新型服务产品。

二、鞍山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

在“新常态”下,资源秉性和体制需要决定的鞍山产业结构失衡已经限制了鞍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识和研究鞍山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对推进鞍山市产业结构升级十分必要。

(一)“空间锁定”的特征

一个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往往具有继承性。日本殖民者“满铁附属市街计划”和“鞍山都邑计划”的目的是把鞍山建设成为年产铁100万吨的工业城市,便于掠夺鞍山的钢铁资源。建国后,1953年鞍山市编制的《鞍山市初步规划(草案)》和1956年编制的《鞍山市初步规划》都是为了把鞍山建设成为“共和国钢都”,这给鞍山深深打上了钢铁产业发展的烙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鞍山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这也是钢铁产业在鞍山地域上的投影。

(二)“产业锁定”的特征

鞍山因矿而生、因矿而兴,资源禀赋形成的“产业锁定”,对城市未来产业发展造成了全面影响[4],使产业结构变化与资源生命周期具有较高的耦合性。伴随着铁矿资源产量和开发成本不断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生态结构和交通结构等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型或升级。鞍山产业结构在旧中国时期主要锁定为“昭和制钢所”服务,配合日本侵略者掠夺鞍山的钢铁资源。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对鞍钢进行改造和建设,对鞍山今后产业结构演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资源锁定”的特征

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为主导[1]的鞍山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理论(H-O)耦合。齐大山、眼前山、大孤山、东鞍山、西鞍山等大型铁矿呈马蹄铁型分布在鞍山周围,与鞍山特有的“D”型地势地貌吻合。铁矿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材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以及下游的基建(包括市政、公路、桥梁建设)、地产、机械、汽车、家电等多个产业重点分布在鞍山。

(四)“历史锁定”的特征

鞍山产业结构以钢铁产业为主,国有企业众多,这与资源和产业历史以及建国后计划经济最晚退出有很大关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者为了配合全面掠夺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的需要,以“昭和制钢所”为重心加快鞍山市政建设步伐和产业配套。计划经济时期,为适应以钢铁工业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上马了大批与钢铁相关的产业,形成了鞍山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特征。

三、鞍山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因素

产业结构演进是政治、经济、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变化的结果,也只有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找到真正影响鞍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一)资源转型动力

鞍山依托当地的钢铁资源曾一度繁荣,但随着钢铁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和开采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鞍山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是鞍山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转型促进了鞍山新兴产业、工业遗产旅游、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链向后侧和旁侧延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政策、高科技和信息化产业等助推资源型产业转型,促进了多元产业格局的形成,但资金和技术仍然是目前制约鞍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5]。

(二)新型工业化动力

新型工业化提高了鞍山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菱镁新材料等传统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水平,促进主导产业向高、精、深、特方向发展,同时加快发展高科技工业、信息化工业、可持续工业、服务性工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了鞍山工业的转型升级[6]。同时,新型工业化动力也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扩大了现代服务业增值空间。

(三)产业政策动力

产业政策对鞍山产业结构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意志。鞍山工业化程度较高,主导资源以不可再生的钢铁为主,形成主导产业群,逐渐实现主导产业多样化、规模化发展,而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对弱化,这与对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取的扶植、保护、鼓励和限制等政策有关。在资源逐渐枯竭阶段,政府制订的财政援助、转岗培训、搬迁等政策,建立社区赔偿基金和专项保险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基础的多样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鞍山产业结构变化。

(四)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的影响

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有四阶段、五阶段和六阶段[7]等理论之说。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之匹配的产业结构是不同的。资源开发处于衰竭期的城市往往采取新型产业植入模式,资源储量及开发成本具有一定优势,但产业附加值低的城市往往采取产业链扩展模式,而资源开发依赖很强的资源型城市往往采取新兴替代产业扶植模式[8]。不管是产业延伸,还是产业更新[9],都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对城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四、新常态下鞍山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城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把鞍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和供给侧改革的载体和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动三次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加速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鞍山自身的地理标志、集体品牌、区域商号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重点发展:大蒜、南果梨、鸭鹅、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君子兰等花卉产业,观赏鱼等休闲水族产业,蔬菜种苗产业以及林蛙、柞蚕等林下产业,实现品牌化、集群化、标准化经营,使其成为经济价值高、竞争力强、国内知名的特色农业。

2.发展休闲农业

充分发掘农业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特色村、休闲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积极争创中国美丽田园、中国最美乡村、星级示范单位、精品线路等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品牌。

3.深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标准化建设

完善园区功能和定位,加强农高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创建完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

(二)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整体素质

1.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

鞍山市产业结构升级要依托“钢都”品牌,突出工业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一是大力发展冶金、建筑、港口、矿山、道路等专用工程机械制造,节能风机、小型精密数控机床等通用装备制造以及高端液压、气动、密封件及系统等基础件和通用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二是做大做强以激光元器件、光通信、智能终端、智能制造、LED、软件开发应用等六大板块为主的电子信息业;三是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推进钢铁及精深加工集群发展,形成冷轧硅钢、汽车用钢、船舶用钢、铁路零部件等高端精品钢材系列;四是重点围绕镁耐材、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以及方解石滑石复配技术、化学改性技术等方面,引导原材料企业转型,加速打造世界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一是支持和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产、学、研、用有效融合,努力突破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关键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积极推进激光科技产业园和激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二是重点发展娱乐、支付、电子商务、社交等移动平台,促进各类平台实现开放与共享,推进“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生活”“互联网+服务”快速发展;三是重点建设国内重要云数据中心、金融物联网云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云数据中心等多个大数据中心,构建覆盖东北地区、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促进行业云平台发展,为企业提供工业云计算服务。

3.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打破鞍山产业结构中“鞍钢独大”的局面,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融资、并购等方式,引导“僵尸企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大批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强化“钢都”品牌,积极做好鞍钢配套服务工作和钢铁产业链延展,打造世界级的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加强大、中、小企业之间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加大与国内、国际同类企业的重组、技术转移和资源共享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成为提高鞍山工业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4.加快实施循环经济

新常态下加快工业发展,绝不能重蹈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一是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经济,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做好再利用、再制造、再生产、再创新工作;二是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贯彻落实对高消耗及落后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制性淘汰制度,重点组织开发“绿色技术”,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三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逐步建立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消费等循环利用体系,开发推广资源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

1.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整体素质,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和支撑。鞍山是辽宁省两大经济区双重叠加的工业城市、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城市产业转型、城市功能完善等对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极大的需求,伴随着国家重点支持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举措的实施,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换档、产业结构调整和前期刺激政策“三期叠加”所造成的制造业衰退情况下,鞍山应围绕钢铁、矿产品、阀门、服装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传输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2.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把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机遇,以培育新型消费为重点,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以扩大旅游消费为导向,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做强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商业结构和业态结构调整,推进商圈扩容和品质提升,打造精品商业集聚区;满足多元化、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以发展东北亚养生基地、保健品产业、医疗康复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符合鞍山特色的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充分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鞍山产业结构升级将在东北地区重工业城市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具有典型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秉性和体制需要造成了鞍山钢铁产业畸形膨胀,其它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存在着产业层次低;产业技术水平落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下,就是要改变鞍山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三次产业层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壮大新兴产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使鞍山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为新型、持续、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实现新一轮的产业振兴。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新一轮东北振兴中鞍山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振”,是原有产业的提振和发展;二是“兴”,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内优化升级。在第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特定的机制体制作用下,在“振”的方面做的较多,通过产能扩张,取得了一定的短期成效;但在“兴”上做的不足,错失了发展新兴产业和产业内升级机遇,结构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是形成当下鞍山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

[1] 刘文新,张平宇,马延吉.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研究——以鞍山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2):17.

[2] 王福君.东北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景玉,智喜君.鞍山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4] 戈银庆.中国西部资源型城市反锁定安排与接续产业的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121.

[5] 张志军.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能源技术经济,2011(3):22-25.

[6] 杨永鹤.鞍山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26-30.

[7] 关睿.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8] 郑志国.我国单一资源城市产业转轨模式初探[J].经济纵横,2002(2):11.

[9] 张米尔.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士义)

Path analysis on An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upgrade under the new normality

WANG Fujun1WANG Guangzheng2

(1.SchoolofBusiness,AnshanNormalUniversity,AnshanLiaoning114007,China;2.SchoolofAsiaandAustraliaBusines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36,China)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shan is formed depending on the path of industry lock and resource lock.This paper analyzes and look back on the evolution of An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It has experienced five stages of the initial shaping of resource industry,abnormal expansion of steel industry,the leading condition of state-owned steel industry,the gradual recession of steel industry and the gradual self-improvement of steel industry.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industry,resource and history which are brought mainly by the resource transformation power,new industrialization,industrial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circle of the resource city.Under the new normality,Anshan needs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promot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adjust and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improve the whole quality of the industry,develop the third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An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Anshan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 rational and senior level. Key words new normality;industrial structure;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pace layout

2016-06-22

王福君(1968-),男,辽宁宽甸人,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吉林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出站人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F427.34

A

1008-2441(2016)05-0018-06

猜你喜欢
鞍山产业结构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鞍山烈士纪念馆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