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女人”即可辨“小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我见

2016-03-18 16:54周力源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人君子孔子

周力源(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识“女人”即可辨“小人”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我见

周力源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是最有争议的一句。从古至今,无论是专门研究者还是一般接受者,各说各理。对句中“女子”和“小人”的解释,更是“百花齐放”。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明确了“小人”的界定,解释了“女子”与“小人”的关系。明确指出,认识“女人”的特性是判断“小人”的最简单最准确的标准。

关键词:女子;小人;君子;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

Abstract: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the sentence "only women and inferior men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If you're close to them,they are unruly;If not,discontented." is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one. In all ages,experts and common receivers all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towards this sentence,and hav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to the "Nv Zi" and "Xiao Ren". From a unique point,this paper clears the definition of "Xiao Ren",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v Zi" and "Xiao Ren". And it clearly points that the awareness of women's characteristics is the easiest and most accurate standard to the judgment of "Xiao Ren".

Keywords:Nv Zi;Xiao Ren;gentleman;difference of thinking mode and behavior mode.

一、“小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辨识“小人”有什么难的?与君子相对的就是小人啊!比如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拿着它们对照就行了。可是,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现实中人的复杂,不是拿古人定的标准就可以判断的,更何况孔夫子心中的君子是一种远远高于现实的理想。若以之为标准来判断,那天底下几乎全是小人了!

只有找到一种现实中的客观存在,以其表现作为参照,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作为一个哲人,孔子语录都有一定的语境,他明白真理都是有适用范围的,所以他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寻找尽量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此,当他发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感叹时,实际上就是告诉后人什么是判断“小人”的参照——那就是女人!

(一)女人就是女人,女人中没有“君子”“小人”之分

首先,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贬损的不是女人。

有人费尽心思地找出这话的出处和由来,从一个带有香艳色彩的故事中去寻找答案,于是就认定故事中孔夫子对其的贬损态度就是对全天下女人的态度。殊不知,即便这故事真是这语录的出处,作为圣人先哲的孔子在发出这样的感叹时怎么会犯以偏概全的低级错误?怎么会把自己的个人情绪说成语录来教育后人?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其实圣人这句话只是指出了“女人”和“小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摆出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是将女子与小人并列,这恰恰就说明女子不属于“小人”一类,哪怕与“小人”有相同的特点也不是“小人”。至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那是女人的天性,是由她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女人天生的感性使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天生和男人不一样,这种特性是造物主赋予且不容更改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了这些特性,则“女人不女”!孔老夫子岂能不懂这个道理?他只不过把女人作为一种可以形象地说明“小人”特征的参照而已,后人大可不必把辱没女性的罪名强加在他老人家的身上,更没有道理把这句语录当成批驳的靶子大吐口水。

(二)“小人”是男人中的一部分

其次,要弄清这句子里的“小人”所指。

网络上曾有人说,“小人”应该是小孩;于丹的《<论语>心得》里也有这样的解释。这里我不想评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2500多年前的文字,可能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一定有个公断。但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即使摆出了一点牵强的理由,但仍属望文生义。因为,小孩与人交往的方式根本还够不上圣人议论的层次!若这里的小人是小孩,那《论语》里出现的“小人”岂不全都要理解成小孩?那些常戚戚、恒立志、同而不和、为目的、乘人之危等等岂不都成了人为提前安在小孩身上的特点?更何况,稍有一点古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孔子所处的年代称小孩为“小儿”而绝不是“小人”,《两小儿辩日》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里的“小人”应该是指男人中的一部分,是男人中相对君子而言的那一部分。春秋时期,“君子”指贵族,“小人”指仆人或市井百姓。到了孔子,他把“君子”上延到那些道德品格高尚的人,把“小人”下探到那些道德品格低下的人。也就是说,孔子前,“君子”、“小人”的区分是按物质财富来界定的,孔子开始用精神层面的标准来界定。我们看到,后来对“君子”、“小人”的定义,更多是从精神层面而言。应该说,这是孔子的重大贡献之一。他用“常戚戚”、“同而不和”、“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些带有明显女性色彩的特点来说小人,并与君子相对,那就是对小人很明显的否定。男人天生就应该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天生就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容人的度量,为人处世就应该有恒定的标准。如果失去了这些应有的特性,思维和行为都与女人一样,则“男人不男”!孔夫子真正要贬损和辱骂的是这样的人!

(三)“小人”难养

其三,要弄清这句话中“养”的多重意思。

这句话的“养”字透露出重要的信息:一为养育、抚养、供养;二为相处、维持;三为适合、接受。

女人是应该被养(供养)的,对男人而言她们是养人的(适合并接受)虽然她们难养(相处)。但小人是不能被养的,因为你是男人,你就不该吃别人的饭!雄性狩猎以养活家人,雌性哺乳以繁衍后代,这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生存规则。因此,男人在外面要博大强悍,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女人就可以只呆在家里相夫教子,被男人养活。而男人养活女人的目的,一是与之共处一室以满足自己生理心理上的本能需求;二是维持家庭的完整,繁衍子孙传宗接代。因此,“养”意为相处维持某种状态这种解释最确切。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最难把握分寸、调整距离的。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说女子“难养”。此事古难全,圣人早就有深切体会啊!在这种常规下,一个既要依靠别人又与之很难相处的男人,我们还能说他是个男人吗?当然只能是“小人”。

综上所述,孔夫子把女人和小人放在一起议论,旨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小人?就是具有女人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男人!或者更通俗简单一点说,像女人一样的男人就是小人!

二、“小人”的种种表现

这样,我们用不着拿君子的特征作为标准,只用女人的种种表现方式作参照,就很容易判断小人的特质了。比方说:象女人似的张家长李家短,象女人似的小肚鸡肠,象女人似的斤斤计较,象女人似的善变多变……一个男人如果长时间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他就有可能是个“小人”。这种人,在与人相处时会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生活中其实很多女人在与人相处时就是这样的。距离拉近了,她就会拿着鸡毛当令剑,恃宠而娇,狐假虎威,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态度和吆三喝四的作风;可是当你开始疏远她不常往来时,却又要受之抱怨。轻则埋怨你没有良心、幽叹你不念旧情;重则到处说你坏话,把你搞臭。男人对她好,她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男人对她不好,她就说世上的男人没个好东西。

这样的女人屡见不鲜,大家也都觉得可以理解。而出现在男人身上就不可思议了--你离他近了,他会对你不恭敬;你和他关系好了,他可能骑到你头上玩;你让他离远点,他吓得象孙子似的,下回肯定毕恭毕敬。小人总是随着你对他的态度的变化而改变他对你的态度。这就是小人的特点之一。

(二)“小人常戚戚”

现实中的女人可以说无一例外地具有“常戚戚”这个特点。女人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受情绪的支配的。她们多愁善感,心思纤细敏感,风花雪月岁月更迭,都会让她们情绪波动,这几乎就是女人的一个性别标签。

而“小人常戚戚”则表现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总是表现得很忧愁,他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一个人告诉你他周围的人特别坏,都欺负他,他走哪总是觉得自己命中犯小人,其实这人他自己就是个小人!他所遇到的事情,我们大家都遇到过,我们也要去坐车,我们也要去商店,我们走路也有可能摔跟头,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下回那很滑的地方不去,有毒的不吃,有狠的不缠。那都是客观存在的,你是无法改变它们的,你只能调整自己,让自己下一次能够很迅速地作出判断。当这种理性成为习惯,那些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就会变成强者。而小人就不一样,他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不会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成了习惯,他们总会表现得悲悲戚戚可怜巴巴。小人遇事总是会推卸责任以求得别人的同情,这是小人的特点之二。

(三)“小人之交甘如醴”

“甘如醴”也可以说是“浓似酒”,这是女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女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冷傲的、毫无人情的,一般都不以利益为目的,而是感情真挚的心灵交流。品之如醇香的酒,甘甜爽心,绵绵不绝。她们时常表现得亲密无间,彼此共享喜乐分担忧愁。所以女性之间关系表面看起来总是比男性之间显得更酣畅淋漓。

而“小人之交甘如醴”,他们的表现就是吃喝不分你我烟酒不分家,互得利益时彼此没有距离,可以为你两肋插刀,感觉如奶酪一般香甜。但利绝而义断,利益亲近但心交淡薄。“浓似洒”“甘如醴”的“浓”和“甘”它往往就是和混浊紧密相联的,浓则浊,淡则清啊!你不清楚他要什么,他根本就没有一个恒定的原则和标准,或者说他的标准就是一盆浆糊。他对人的态度总是随着别人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因此,小人之间的交往惟利是图,利益是他们的纽带。亲密时毫无原则、毫无顾虑,一旦翻脸则毫不留情、毫不相干。不懂得把握与人交往的距离,把事与人的标准混同,这是小人的特点之三。

三、女人可以是“小女人”但千万别成了“女小人”

男人中的“小人”是为世人所不齿的,可为什么作为女人有这种特性却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呢?

首先,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女人长于感性,通过怀孕、生育和哺乳,用身体体会自然的神秘。于是女人在思想方式上偏于形象和具体,不喜欢抽象和逻辑。容易受感情支配,往往凭借对人的印象来处理相关的事情。女人也比较容易受暗示,受感染。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生理的变异会导致心理的变异,生理特点决定思维方式。这就是女人特性形成的客观原因。这些生理特性是非常难改变的,你若企图改变,那就是不尊重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和自然过不去。

其二,在人类的历史上,社会的活动多半指的是男性和男性之间,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社会一向是女主内男主外。历史习惯如此,天性如此,那么女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可以理解的,她们思考问题研究事情的量是小的,解决问题的难度是大的,既然如此,你干嘛非要和她们过不去呢?

其三,古代的女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她是附属的。近之她当然就以为得到靠山,远之她就没有安全感。必须有安全感是女子的特色,尤其是古代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特色。即便是在今天,有着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存能力的女性,一旦陷入情爱,也会变成六神无主的傻瓜。真实的女人应该既是“人”又是“女”,如果指望女子既“逊”又“不怨”,那就不是“女子”而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了。

其四,女人既然不是“小人”那也不是“君子”。可以这么说。我们知道,历史上曾有过极少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男人相同的女性,现在、今后都有这样的女性出现。她们或英勇善战血染沙场立战功,或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定乾坤,或舍生取义牺牲小我为国家,或从容镇定游弋商海创佳绩,或潜心治学激扬文字留美名。我们尊敬地称之为“女英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女君子”、“女强人”。但是,无论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她们中很少有人在这条本属男人的路上能真正坚持将“英雄”、“豪杰”、“君子”、“强人”进行到底,最后都会回归女人的本性。留芳千古永垂不朽者,如花木兰、王昭君、穆桂英、梁红玉、秋瑾,充其量也只不过是阶段性的成就;而那些执着地想成就一世“女中豪杰”之英名的,如吕稚、武则天、孝庄皇后等,最终无一例外地功过是非难定,甚至是骂名多于美誉。真可谓是“成也女人,败也女人”啊!

当然,作为女人,也不能说仗着这种生理特性的合理就放任自己的思维方式过分感性。反思自己,其实每个人都会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错误,难免有“小人”之嫌。一般情形而言,女子的“不逊”也好“怨”也罢,男人不必过于介意,只当是打情骂俏的调剂吧。但如果女人将这种“不逊”和“怨”带到家庭之外的生活或工作中,那就不仅和“小人”无异,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了!

所以,当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女人的特性和“小人”的界定,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君子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带领我们尽量与“小人”的距离远一些更远一些,让自己心胸开阔待人坦诚言行一致标准恒定,就算做个“小女人”也决不做“女小人”!

参考文献

[1]迟建文.《论语》经典名句初探[J].语文建设,2014(23).

[2]章浙中,周广平.今天,为什么读《论语》——《〈论语〉选读》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2008(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258-03

作者简介:周力源(1966,5-),女,汉族,湖北监利人,本科,学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小人君子孔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木勺小人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