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院校“互联网+外贸”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难点剖析*

2016-03-18 16:54魏格坤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

魏格坤(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地方性院校“互联网+外贸”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难点剖析*

魏格坤
(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量的传统外贸企业涉足电商行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多种模式迅速嵌入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对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地方性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入了新的内涵。文章基于地方性院校“互联网+外贸”人才需要具备的要素分析,提出复合型电商外贸人才培养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plus" era,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electronic commerce industry. A variet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models quickly embedd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s.At present,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injected new meaning into the target of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that " Internet plus foreign "talents need to have in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 forward the difficulties about how to cultivate the foreign trade talents of compound electricity,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internet +;application;foreign trade;personnel training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跨境电商的持续升温,外贸人才需求也发生重大变化,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力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以来,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迅速推动着中国外贸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给我国外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前沿阵地的地方性高等院校对涉外人才培养更需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借助“互联网+”的引擎力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育人模式创新与改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外贸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内涵

当前外贸跨境电商交易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以及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契合了广大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发展需要,成为了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传统工业时代人才资源配置的主要特征是依据产业高度分工对专业进行细分化划分,新兴的“互联网+”发展对人才需求呈现出来的新特征是综合化、高水平化,是对传统工业时代人才资源配置的升级。旨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的科技转化资源配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地方性院校,其外贸人才需要及时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的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具备规模、中大额订单量攀升、大量服务商参与以及移动用户量出现井喷等行业新特征,贯彻“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无缝对接”,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熟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运用英语及网络等工具进行市场开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核心培养要素:一是培养能够运用英语工具进行网站推广、网上平台运用以及产品编辑和优化、提高流量搜索率等的专业英语基础;二是培养以网上交易为核心提供物流配送、结算支付和信用监管等系列基础服务的电商网络信息技术;三是培养熟悉目标市场消费群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具备制定具有针对性营销策略的能力;四是培养支撑与当前跨境销售延伸的全新产业链相关的具备物流与金融知识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二、“互联网+外贸”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难点

(一)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求贤若渴的出口企业需求

面临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外贸企业都纷纷向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转型的大环境,其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匹配难度凸显。大多数地方性综合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财经类或外语外贸类一本院校专业培养为参照,但专业的细分化方面却难以做到完善,比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方面,由于受到学分总数以及教学资源的局限,专业选修课开设范围窄,实践课时的形式和比例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目前跨境电商模式仍然是新兴的事物,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相关理论体系和知识架构,地方院校作为应用型转型的前沿阵地,区别于高职高专学校注重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其培养模式调整能够与地方涉外企业用人需求同步的难度相当大。

(二)课程体系设置难以满足企业对“通才”的综合性刚性需求

根据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协会预测,未来三年“互联网+外贸”人才缺口将达到445.5万人,而且仍将有扩大的趋势。当前不少涉外企业采用跨境电商模式在进出口各个环节进行操作,“互联网+外贸”在贸易主题、交易市场、贸易成本和风险等方面对传统贸易模式进行价值链的重塑,企业急需兼具上述四个核心要素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地方性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欠缺完整、没有能够包含所有的核心要素。如:外语设置宽而不专,外贸英语强化训练、国际商务函电、合同英语等传统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并没有能够解决跨境电商实际岗位上需要的产品上架计划与优化、搜索流量、网站推广等英语能力;不少地方院校课程改革中实施的课程模块设置虽然针对岗位业务知识做了方向性强化,但从另一层面也反映了对学生培养的复合型弱化。

(三)传统的外贸教学方法与电子商务实践操作之间存在脱节

地方性院校外贸专业知识的培养过往主要通过课堂集中授课、案例分析,近两年在应用型转型要求下不少的地方性院校也增加了参观实习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但由于实践操作部分的培训一般时间不长,基本没有形成体系,毕业学生很难适应不同的涉外电商岗位上接触的外贸工作。例如传统的《单证实务》课程的授课模式基本可以划分为知识点讲授、标准样单介绍以及学生参照样单填写几个步骤,而基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是典型的“国际贸易电子化”,沿袭使用的单证实务操作是遵循传统国际贸易惯例或流程而不是基于平台经济的电子商务规律,自然单据在形式、内容上都会与实际应用出现较大差异。

(四)“互联网+”时代教学团队的实战能力偏低问题凸显

行业发展速度过快,凸显实战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多数校内专业老师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教书,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为了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师资人才缺乏的问题,许多地方性院校纷纷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进行联合培养学生,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弥补校内老师经验不足的缺陷,同时也提供老师实践培训的机会,如引入淘宝大学。但从长远来看,现有的培训机构的数量有限而且培训内容也主要是培养企业的中高级人才,与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较为困难。

三、解决思路

(一)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培养目标

依据“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地方性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转型要求,细化专业培养方向,结合电商模式植入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新趋势,重新制定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管理内容按照短周期循序渐进的规律与国贸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进行交叉融合,同时构建相应的实训体系以培养兼具备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支持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二)课程综合改革

建议充分考虑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以及电子商务、外语等课程之间的联合和交叉,分别开设跨境电商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授课内容与实际岗位的对接问题,在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嵌套行业中较为实用的培养方案,如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跨境电商平台后台介绍、产品发布、关键词解析、ps实操、产品详细描述文案策划、运营流程精讲等,而且可以开展微课、慕课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

(三)构建系统性的实训体系

除了在课堂以及校内增加仿真模拟环境教学外,通过校政企合作,或与第三方服务商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立实践基地,将国贸操作中的报关报检、物流、跨境支付等环节契合电商平台基本操作、跨境网络营销和店面运营、信息流和产品管理等进行岗位上的实操训练和培训,同时可推行赛课结合,在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行业内创新创业比赛,如POCIB大赛或OCALE大赛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针对“互联网+”时代特征构筑学校、第三方以及电商企业三方联动培养路径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当前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除了校内老师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业务流程外鼓励校内老师到相关企业作顶岗实践,也可以建立合作联盟将校外企业技术或行业管理人员以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者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方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实训体系构建等全程联合合作,解决师资实践性偏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昌凤.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6-20.

[2]郭金刚.国际贸易紧缺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44.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跨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究报告[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254680.html.

[4]吴晓光.“互联网+”视域下独立学院资源共享及协同育人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5):27-28.

[5]吴海兵,李丹.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1(6):84-85.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205-0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JGA350);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Wyjg2015B004)

作者简介:魏格坤(1974,7-),女,汉族,广西梧州市人,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外贸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