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教学探讨
左 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房屋建筑学是土建类建筑工程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文章针对土建类建筑工程等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建筑设计部分的入门难、教学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一些观念和方法,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则、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课程,它是土建类专业的必修课,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两部分。[1]
建筑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工程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已经习惯逻辑思维的土建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不到建筑设计与其它自然科学学科的显著不同,他们把建筑设计想象成为学习其它工程学科一样进行假设、演算、结论,以这种心理进入建筑设计自然极度不适应。他们只看到“设计原理”、“功能分区”等简单的字眼,而未认清其深刻的内涵,这种心理势必妨碍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者角色。[2]
一般情况下,设计学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设计是在学生接受了大密度专业授课、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在设计阶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却不然,学生在接触建筑设计时,往往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工程技术和社会知识结构,正是他们最大不足,这就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学生只能从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授课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统的知识,以这种“虚”的状态进入“实”的设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的学校只能将要求降低,将建筑方案给出,再让同学们转绘成施工图。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搞好建筑设计,如何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课程设计不同于课堂教学,其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单纯地掌握某一门具体课程,而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实际工程或研究项目,综合运用本课程已学的理论知识,制订出可付诸实施的方案、图示和说明,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3]考虑到学生的课程进度、许多专业课知识不配套等情况,选择恰当的课题尤为重要。若选择大型的公共建筑如宾馆设计、医院设计、体育建筑设计等,功能复杂、构造节点多,难度较大,设计难以深入;若选择简单的小型建筑如别墅、大门、小住宅等,难度又显得不足,达不到加强和巩固《房屋建筑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我们一般选中学教学楼作设计课题,结构类型主要是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屋建筑学》教科书上教学楼使用部分设计、交通联系部分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的介绍比较多;二是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接触较多,在设计中随时可以参考,而且这类建筑的题量难度适中,需要综合考虑的设计要求较多,能很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是现行规范、参考图集和其他设计资料教学楼的比较丰富;四是绘图比较简单,容易提交成果。
课题确定后,主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做假想课题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多为应付。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将近两年学院进行的土木楼建设作为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可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也有指导教师设法加强与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设计院的联系,拿实际的拟建项目作为课题,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设计,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
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也要认真斟酌,总平面应是规整无高差的地形,且周边关系简单,指导老师甚至可以给出所建部分范围(图底关系),让同学在此框框内进行单体考虑;平面要求的房间类型数目不易过多,专业实验室可以去掉,音乐教室因与普通教室设计基本相同,且在功能分区上是一个关键点应予保留,同时阶梯教室可以训练同学们的空间组合观念也应保留;立面造型不追求标新立异,所谓历史文脉造型构思、仿生造型构思、生态造型构思、高科技造型构思暂且没有必要。只要同学们能够将基本美学法则运用到体型和立面设计中,会从平面到造型、造型到平面不断调整,使设计达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就达到了设计目的。
总之,交给学生的设计任务,既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达到培养大纲的训练要求,又要结合土木专业学生实际情况,让同学易于上手,乐于设计。
3.1 全过程教学
针对学生上手难的问题,我们将建筑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最后要完成的设计题目教学楼设计(同学们常接触、较熟悉的)分阶段布置练习,把建筑设计的基础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结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分阶段安排了“大作业,小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求学生的思维能发生从“概念”到“实体”、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化。从房屋建筑学的第一章到第四章,我们布置的大作业:一是教室、厕所等房间设计,二是学校的功能分析,三是学校的平面设计,四是体量组合,五是立面造型设计。通过做大作业让学生掌握从设计任务书→房间设计→交通部分设计→组合设计→立面造型设计的转化。这样使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同时,解决了建筑设计开头难的问题。而且将各阶段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评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学任务与阶段分别加压,让建筑设计的压力分布于各教学环节,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设计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每个阶段适当设置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为学生之间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4]
3.2 案例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启发式教学法是指依据各阶段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5]这种教学方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当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教师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划归一个方向,并对所应用到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②教师选取有代表性、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案例,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内的讨论活动,并要求学生对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师予以适当、适时的指导和评价,启发学生对该项知识的认知,深化理解,继而使其熟练地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
3.3 实践教学法
房屋建筑课程设计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展现更好的才能。因此,实践教学法在房屋建筑课程设计教学当中的运用是必不可缺的。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前,学校可利用现有的资源,集中一段时期组织学生到建筑现场进行观摩、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对在建或已建建筑一定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性作用,指导学生构成一定的建筑设计理念体系,继而应用于实践。此种教学方法的实行依赖于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了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习基地的建立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实现。首先,校方与建筑企业方以一定的基础签署联合教育协议,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为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由校方引领,协作教育企业方提供机会,组织学生到建筑现场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目的性,继而指导自身下阶段课程设计的完成。因此,实践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明确观摩、学习目的——切身体会建筑现场——完成课程设计,从而建立一个良胜的实践教学循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中的抄袭现象,笔者认为也不能一概批评。相反,如果抄袭是动脑筋的,至少是在深入研究任务书上下过一番功夫的,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设计能力的好方法。不能挫伤设计的积极性,使他们变成真正的懒惰者。
接受知识,离不开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这一途径,建筑设计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看、不分析别人的方案,仅仅是听老师讲一讲设计原理、方法、步骤,是绝对设计不出好的作品的。所以设计教学中,教师大都非常注重让学生多看、多分析、多记录建筑师及其优秀作品。究其目的,一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二是让同学积累设计素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抄袭,所不同的只不过是把别人的东西“抄”在脑子里,而不是抄在纸上罢了。设计时,把那些“抄”在脑子里的东西变通一下,形诸于图,就成了自己的东西。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著名作曲家谭盾作曲,周润发、章子怡主演的《卧虎藏龙》主题曲获奥斯卡电影音乐奖,也就是采用了吉普赛人的提琴、非洲黑人的鼓点、中国的笛子以及新疆一带民歌的旋律结合而成。还有2001年央视春节晚会由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有人说是抄袭法国戏剧,我看只要是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结合中国的艺术形式,未尝不是一种创作,又何必去吹毛求疵呢。
其实,只要学生用心地抄一抄别人的方案,也是有收获的。抄袭之中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平面组合,怎样考虑立面造型…….久而久之,设计水平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在发现同学们抄袭方案时,最好的方法是加以引导,指导他们如何去“抄”。对房间布置不合理的教他们抄别人好的布置,与其帮同学把一间布置不合理的房间改合理,不妨让他抄一间好的房间。当然,这要抄得对题,如果老师能绘一张图让他抄,那效果就更好。对作业中立面不美观、造型不漂亮的方案,就让他们抄一抄同种体量的方案,给他一个体量框框,让他去套立面设计造型方案。人们都反对“八股”,但对设计有困难的学生,不妨给他一个“八股”,文无定法但先得有法,不然就永远不得其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抄,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再指导他离开“抄袭”,丢掉拐杖,自己走路。抄是为了不抄,这一点必须明确。一个孩子如果永远学别人讲话,那是不会有出息的。由机械地抄,到理解地抄,最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如果指导得好,也许比我们单纯讲讲理论要有用得多。
另外,从艺术创作的观点来看,艺术的起源就有模仿论。哲学家亚里斯多得认为“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6]的确,任何作品的创作,往往都是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人的启发、影响而进行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设计相似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设计作品在整体上具有作者自己的理解构思,并且是以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创作完成的,就应当认为具备了独创性。有“创意怪杰”之称的 BobJill在其著作《不守规则创意》一书的第四章《偷窃是优秀的行为》中就说到:“我并没有创造任何新的形象,他们都是偷窃而来,只不过,在使用时我赋予全新的内容或以原作者不曾想到的方式来改造他们”。可见,关键不在模仿,重要的是再创造,想从“模仿”切入,还一定要从“创造”的出口出来,否则就是不高明甚至蹩足的“模仿式创作“,再严重一些,就会陷入抄袭的窘境。
注重选题,加上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历届学生的教学效果对比,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设计、对原理知识的把握能力有明显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设计成果中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前进,努力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和把握。
[1]李必瑜.房屋建筑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马令勇,赵文艳.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探讨[C].高等建筑教育,2002(9).
[3]黄云峰.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方法的探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6).
[4]王学因,吴雅君,丁波.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2).
[5]朱东东.分析教学法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应用与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1997(3).
[6]万仞.现代设计中模范与抄袭问题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对策[J].科技法制建设,2002(9).
G642
A
1007-7359(2016)02-0034-03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2.0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湘教通[2012]266号)
左军(1967-),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