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秋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程艳秋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和国家的强盛。因此,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阐明了新形势下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党建意义建设路径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研究生中建立的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团结和带领广大研究生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政治核心。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优组织架构与途径,促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一、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在团结广大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带领学生出色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1、是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也有了丰厚的积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研究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而且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研究生中进行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使广大研究生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理想信仰、提高自身政治修养,继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通过基层党组织的重点培养,使党员骨干研究生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宣传者和践行者,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优秀学生自觉加入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队伍。这样,每年源源不断的毕业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可以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新思想、新成果辐射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传播到千家万户,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使校园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发端和辐射源。
2、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高校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党建工作要以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校园精神文化的主导地位,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信仰。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态度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研究生思维活跃,思想成熟,是最先进的知识文化科技的学习者研究者,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能造就一批业务精通、信仰坚定、理想远大的研究生党员。其次,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把党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中去,使党组织成为团结、凝聚广大研究生的坚强组织堡垒,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追求真善美的校园氛围中对党的先进性充满无限渴望进而自觉地不懈追求。
3、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定有序的需要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安定有序,高校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多, 高校的招生、就业、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学院各个等级的各类评奖评优,都涉及到千百万家庭和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学校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高校的研究生党建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研究生中的基层组织,是维护班级和谐、团结的核心力量,肩负着领导和教育研究生党员的责任。在协助学校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社会免疫力,建设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次,研究生支部是联系学校各级组织与广大研究生的桥梁与纽带,在团结、监督、管理、教育广大研究生、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调解学生间各种矛盾关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青年学生正处于立学立德立志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原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接触的信息广泛杂乱,价值取向多元多变,选择更加自由多样。再加上研究生自身的发展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年龄差距大、生源地域广,专业基础不一, 研究生类别也越来越多,研究生的培养、就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进而引发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比如浮躁心理增强,人际关系紧张、学术道德失范等,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主动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从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路径
1、创新制度建设,构建发展全程化科学体系
研究生党员全程化培养模式,是着眼于高校研究生党员培养的全局,根据高校研究生党员培养的现状与实际,将研究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贯穿于学生从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从新党员成长为老党员的全过程的教育模式。全程化培养模式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启迪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学生理论修养,增强学生对党的信念,端正入党动机,激发学生的入党积极性,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入党积极分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定期接受考察并向党组织汇报;可以按照专业成立党小组,由小组中的党员同学与入党积极分子结成互帮互助的对子,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积极作用。对预备党员则要进行升华教育;目前,许多高校的党支部存在重发展党员,轻入党后的再教育学习问题,许多党员淡化了自己的理论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继续加强对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党员头脑,是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及党性修养的必要手段。对正式党员进行引领教育,党员同学要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身先士卒服务人民、学习刻苦堪当表率,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全程化的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学习及培养方式的特殊性,针对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研究生党员,设计出相应的、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考查方式,通过全程连续的、集中全面的教育培养,提升教育实效,增强党员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2、创新支部设置和支部工作模式,提升支部工作能力与效率
随着高校研究生党员发展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以年级为单位的研究生基层党支部设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从有利于党员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出发,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党组织支部设置模式;可以把支部设在学科、方向、专业、社团、学生公寓,从而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将党组织的影响力辐射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支部设置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分离的模式,研究生以导师和研究方向为单位组建基层党支部,把同方向专业的党员老师统一在一起,组建新型的专业纵深型党支部,使研究生党组织向学术型研究型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完成中心工作,又促进了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与发展。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来担任,有的是由学生党员担任;从党支部的发展与提高出发,要成为先进的具有战斗力的党支部,首先必须是学习型的党支部,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建议由那些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熟悉党的基本理论、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优秀导师来兼任研究生支部书记,更好地提升支部工作能力与效率。
3、党建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的作用
学校应当积极搭建学术活动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研究生党员在科研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党员学生养成尊重科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优良作风。通过科研学术活动,激发研究生民主讨论、大胆创新、诚信科研的精神,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融合到研究生的科研探索之中。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术活动的指导者,更是研究生品格的培养者。在研究生党建中,应当充分发挥导师的具体作用,一方面强化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导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一方面,在研究生党员培养发展的考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对研究生的考察更加全面详实,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
4、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和载体,以人为本,增强党建工作的亲和力
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形式,能够激发广大研究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党建工作富有实效。在教育方法上,应尽量避免生搬硬套的理论说教,可以采用辩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党员用党的先进理论,通过历史的视角和国际化的开放视野,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政治辨识能力;在教育环境上,我们不仅可以将组织生活放在教室、课堂、报告厅,还可以让组织生活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借助社区文化、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载体,帮助研究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与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加强研究生支部和业务实习部门间的支部共建活动,探索党建工作和学生的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新机制,创建研究生党建工作和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运用现代网络应用技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研究生“网络党建”,比如,建立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国内外热点问题“讨论吧”,研究生党员活动“微信群”等,开展图文兼有、声情并茂的网上组织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便捷的时空优势,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刘洋,李恩峰等·高等学校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任新钢·创新机制,构建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
[3]吴海燕·论高校党建的战略意义和建设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责任编辑:郑朝彬)
Significances and Ways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University Postgraduates
Cheng Yanqiu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210046,Jiangshu,China)
Abstract:Par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 political demand to cultivate qualified constructo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m. Postgraduates, as the high-level talent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eat career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 Thus, it is quite significant to have the postgraduate party construction.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great significances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for postgraduates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ways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postgraduate, party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ways of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6-03-14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DJ201428)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程艳秋(1971.10~),女,安徽黄山人,南京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1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