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汉语软新闻英译研究*

2016-03-18 10:57王智芝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高教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目的论

王智芝(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目的论视角下汉语软新闻英译研究*

王智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它摆脱了传统译论的束缚,视翻译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本文在对软新闻英译的目标和读者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目的论三原则对软新闻英译的指导作用。大量实例分析证明,目的论为汉语软新闻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能有效实现预期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目的论;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软新闻

Abstract:Skopostheorie, core of the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moves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equivalence-based theories and defines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After analyzing the objectives and readership of C-E soft news translation, guidance of Skopostheorie to it will be discussed. Abundant examples prove that Skopostheorie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C-E soft news translation. Under its guidance, translators choose prope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us achieving the intended translation purpose.

Keywords:skopostheorie; skopos rule; coherence rule; fidelity rule; soft news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传播活动的不断深入,软新闻渐渐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软新闻英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优秀的软新闻译文不仅能向外界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能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的成功走出去。然而软新闻“软”的特点使它与一般的新闻翻译不同。它要求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上,以译文读者为中心,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标准和阅读心理,符合译入语语言文化习惯。因此,软新闻成功翻译的关键在于明确译文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一、目的论

目的论由德国学者费米尔(Vermeer)提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1]37。因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这一“目的”与译文读者、译语文化环境、译文的预期功能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翻译不再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间的语码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参照对象不再是原文本。原文只是一种“信息源”。为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译者必须根据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以及“交际需要”等等,来决定文本处于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2]。虽然译者的参照对象不再是原文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的翻译行为完全摆脱原文而不受到任何的约束。费米尔为了进一步说明“目的决定手段”[3]这一概念,提出了他的“目的论三大法则”。

1.目的法则是目的论中最重要的法则。正如费米尔所说的,“凡文本皆为某一特定目的产生并服务于该目的,即翻译要能使你的文本或译文在其使用的环境中起作用,与使用该文本或译文的人一起,不折不扣的按他们需要的方式让译文发挥作用。”[1]39因此,在译语文化环境下,译文可以与原文功能不一致,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目的改写原文,原文的作用仅为“提供信息”。2.连贯法则,又称语内连贯,是指译文要在目的语环境和文化中被接受并且有意义,即译文具有可读性。3.忠实法则,又称语际连贯,是指在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框架内原文本与的语文本之间的关系[1]40。尽管目的论者认为,原文本只起着“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根据翻译目的,从原文本中选取部分信息进行翻译,但是译者并不能完全抛弃原文进行自由翻译。译文仍应是最大程度上对原文本的仿制。目的论三大法则之间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而是一种层级关系。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二者都从属于目的法则。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与原文功能不同,那么忠实法则就不再适用。如果目的法则要求译文以原文为导向,译文可以不通顺,即不符合语内连贯,则连贯法则不再适用[1]40。目的法则具有决定作用,三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二、软新闻概述

(一)软新闻定义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新闻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时效性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软新闻均源于西方新闻学。硬新闻通常指那些题材较为严肃,注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硬新闻也称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4]。相比之下,从表面上看软新闻的题材并不如硬新闻重大。它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作风格轻松活泼、易于引起读者感官兴趣的宣传品、名人轶事等[5]。因而,软新闻并不以理性赢得读者,而是从情感上唤起读者的共鸣。

(二)软新闻汉译英的目的

由于中西方长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相关报道并不客观全面。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歪曲的、有失公正的报道误导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认识。在一部分读者眼中,中国的崛起对原有的世界格局是一种威胁。“中国威胁论”不仅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技术、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竞争已渐渐转变为更为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中国想要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让世界民众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而这种认识就是通过文化的有效传递而实现的。文化的有效传递有赖于外宣的强大力量。在众多外宣途径中,软新闻对于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涉及,正成为对外宣传介绍中国的重要力量。因此,软新闻的汉译英就是要把中国全面、客观、公正地介绍给世界民众,消除文化偏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真正融入世界。

(三)软新闻汉译英的读者层分析

软新闻汉译英的读者并不是国外研究汉语言文化的专家和学者,而是那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或者对中国知之甚少想更多了解中国的普通民众。因此,软新闻的翻译必须考虑这些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习惯。只有恰当地把握好他们的审美心理和阅读习惯,译文才能有效实现其预期目的。

三、目的论在软新闻汉译英中的应用——以《今日中国》为个案

(一)以忠实法则为指导

忠实法则要求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保持语际连贯一致。一方面,的语文本在字面信息上与源语文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的语文本应体现译者对源语文本的诠释,提供字里行间隐藏的信息。一般来说,语际连贯表现在三方面:形式一致、内容一致以及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一致。当然,这种一致性并不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逐字对译。在以“目的”为向导的翻译框架内,为适应的语文化和语言,译者需适时作出调整。因此,忠实应指的是的语文本在主体上与源语文本保持一致。请看下面的例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九华山全盛时期曾有寺庙三四百座,同五台、峨眉、普陀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四大佛山中以“香火甲天下”而闻名于世。

Clusters of monasteries sequestered in the mountain folds emit the chime of temple bells and the rhythmic hum of prayer chants. At its peak Jiuhua was site of 300 to 400 Buddhist shrines, and received more pilgrims than any other of Chinaˊs four Buddhist retreats.(《今日中国》,2009年第3期)

例中原文的翻译遵循了忠实法则。具体来说,译文从如下三方面与原文保持了一致。

1.与原文的信息保持一致。译文体现了原文的主题:九华山曾经寺院鼎立,钟声缭绕,香客络绎不绝。2.译文体现了译者对原文的诠释,提供了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例如,对于首句的古诗,译者并没有直译,而是在理解了原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描述出诗境中九华山的真实情景。诠释下的改译消除了古诗带来的语言文化障碍,使诗意下的意象更直观明了,迎合了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3.译文产生了与原文同样的阅读效果。译文虽用了省译、改译的翻译技巧,但译文展现的仍然是诗意般的九华山,古老而富有浓厚的宗教气息。所以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与原文读者是一致的。他们都想即刻登临这座钟声缭绕、香客络绎不绝、寺院遍布的佛教名山。

在目的论三大法则中,忠实法则从属于连贯法则和目的法则,但它并不是不重要。译文预期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原文提供的信息。因此,原文信息是翻译的基础,译文应在主体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二)以连贯法则为指导:译文具有可读性

连贯法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的语文化和环境,必须能让译文接受者理解。因此,的语文本可以是某种程度上对源语文本的忠实。为了让译文具有可读性,译者可以灵活采用解释、增译、改译等多种翻译技巧实现预期翻译目的。例如:

汉初刘恒,潜居太原,后为文帝,创“文景之治”。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Prince Liu Heng(203-157 B.C.)was ensconced in Jinyang, where he lived until he became Emperor Wendi, then establishing one of the greatest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今日中国》,2010年第6期)

例句选自软新闻“唐风晋韵。锦绣龙城——太原”。对于中国人来说,“汉朝”、“刘恒”并不陌生,但是不熟悉中国历史的外国读者却是一头雾水。因此,译文采用增译法,标注了刘恒的生卒年,同时加译“Pricnce”,让读者一眼看懂刘恒的身份。中国几千年,朝代众多,帝王众多。别说外国读者,中国读者都无法一一弄清楚,所以增译消除了阅读障碍,让译文读者有兴趣获取更多更重要的信息。此外,原文“文景之治”并没有直译而是采用改译的方法做了通俗的解释。事实上,译文读者并不关心“文景之治”这一史实。原文重点在于介绍晋阳,即现在的太原。如果直译“文景之治”,译文不仅冗长,而且增加了译文读者的文化阅读负担,所以改译后的译文更符合预期的翻译目的,带来预期的阅读效果。

(三)以目的法则为指导:源语文本仅作为信息源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着整个翻译过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原文仅提供信息。至于要翻译什么,怎样进行翻译,一切都由译文的交际目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原文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被舍弃。请看下面的例子:

日出东方红铭记毛泽东——韶山打造红色旅游主题公园“东方红园”

Maoˊs Hometown to Embrace More“Red”Tourists(《今日中国》,2010年第1期)

原文标题是典型的中国新闻标题,既有形式上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主标题,也有直击客观事实的副标题。英译则省去了主标题,只留下副标题,直指文章主题“Red Tourism”。此外,对副标题的翻译,译者也没有逐字对译而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适当改译。改译后的标题客观明了,不累赘,完全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心理和阅读习惯。读到此处,读者的阅读兴趣已经被完全唤起,只想更多地了解“Red Tourism”。译文能产生这种阅读效果正是软新闻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译者以翻译目的为核心,巧妙运用翻译技巧,成功实现译文读者与原作者的交流,展现了中国文化,消除文化偏见,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软新闻的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在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框架内,译者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心理、语言文化环境和习惯,以目的论三大法则为指导,以积极的宣传效应为翻译轴心,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客观、积极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和文化,消除文化偏见,从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在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2]贾文波.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

[3]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9.

[4]吴波,朱健平.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4.

[5]方幸福.编译在软新闻英译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6):64-72.

作者简介:王智芝(1984-),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软新闻英译研究”(编号:13C447)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255-02

猜你喜欢
目的论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满族特色词汇的英译探究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阿耶拉的目的论解释及其合理性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