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兴起发展原因探析

2016-03-18 10:34刘新华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

刘新华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2)

●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兴起发展原因探析

刘新华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2)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社会转型呼唤着新式教育,这是其兴起和发展最主要的内因;教会学校的出现,不仅催生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也成为其模仿、学习的样板;教育家及实业家的大力推动功不可没,他们宣传职业教育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职业教育实践,创办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社团不仅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且尽其所能推动专门职业学校的设立,亲自创办了一些职业学校。探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有助于促进中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兴起发展;近代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于洋务运动,以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的设立为标志,其后几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峰,此后进入较稳定的发展时期。在其兴起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政府的举措(倡导及制度法规的制定)外,以下若干因素不可忽视,对它们作一探究,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社会转型呼唤着新式教育、新式人才的出现,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兴起发展的最主要动因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传统的经济秩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1]面对社会经济的变革,中国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先进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重振崩溃的农业经济,发展民族工业,把中国经济纳入国际竞争的轨道,然而,传统人文教育、科举教育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使命,科技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根本不占一席之地。历史呼唤新式教育的出现,近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二、教会学校的出现,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兴起发展起到了催生和示范作用

所谓教会学堂,是指由外国教会组织和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和主持的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特殊成分。由于传教士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其办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教,用基督教控制中国,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但是,教会学堂作为被移植到中国的西式学校,在学校体系、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基督教学校在现代中国教育界中,是处于一个先进者的地位,这话是无可怀疑的”。[2]它在客观上起到了引进和介绍西方文化与教育体制的积极作用,成了近代中国封建旧学的对立物,从而不能不对中国的封建文化和传统的教育制度形成强力冲击。近代教会在中国办的职业学校,如果以1866年成立的第一个西医机构——南华医学堂作为其开端的话,那么,自戊戌变法开始,进入成熟期。教会职业教育的出现,不仅摧生了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而且教会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专门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兼设职业科)、学科课程的设置(其职业教育的学科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此外还有实际动手的活动课程与通过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术风气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潜在课程)、教学方法等,更成为中国近代职业学校的借鉴和模仿的样板。如洋务时期兴办的实业技术学堂有福州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湖北矿物学堂等,这些学堂都实行班级授课制,是以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教会学校的教科书更直接为中国的职业学堂引用,如1877年5月在上海成立的基督教“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译出版的有关科技方面的教科书有30多种。这些新编教科书内容新颖,译文流畅,很受新式学堂师生的欢迎。1899年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物铁路学堂念书时,就学《地学浅释》这本课本,课本不够时,鲁迅和其他同学还自己摹写,可见此书之重要。[3]

三、教育家及实业家的大力推动

在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家及实业家的推动功不可没。从早期的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到甲午战争之后的维新派,再到晚期洋务派的张之洞与实业界的张謇,从民国初年蔡元培、黄炎培提出实用主义到其后陆费逵、陈独秀、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论述、探讨,他们都为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和职业教育运动的兴起作出了贡献。其中,黄炎培影响和贡献最大。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无可争辩的开创者。他进行了广泛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1917年5月,他与教育界、实业界的知名人士马相伯、蔡元培等在上海发起创建“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提倡、研究、实验、推广职业教育为宗旨的人民教育团体,在当时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创办了职业教育的理论刊物《教育与职业》月刊,宣传职业教育的理论,介绍职业学校的办学经验,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外,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开展职业指导,开办职业补习学校,在全国各地农村创办乡村改进区进行实验,主张用职业教育来振兴中国农村,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等,其活动一直坚持到1949年。在黄炎培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倡导下,并通过中华职业学校的影响,不几年,职业教育就在全国蔚然成风,到1921年全国职业学校及补习学校就达700多所。黄炎培在实践基础中还形成了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即“使无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观;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确立了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即“社会化、科学化”。同时,他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以及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总之,黄炎培希望通过职业教育达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双重目的。

自19世纪70年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问世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下艰难的发展中,深感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5],“吾国各业不振,皆由于缺乏适用人才,并缺少独树一帜之人才耳”[6]。一些实业家将办实业和办教育结合起来的,投入大量资金,创办各类职业学校,这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也促进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实业家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主要有:第一,兴办各类职业学校。最突出的是状元资本家张謇。他从1905年首创艺徒学校,迈开创办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尔后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陆续创办了几十所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如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等。他创办的职业学校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堪称旧中国之最。旧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时称“棉纱大王”的我国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对着日益加剧的外来挤压和国内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荣德生坚持“以教育改进实业”为主旨的办学原则,率先于1919年春在无锡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招收高小毕业生,分甲、乙两班,经一年预科,由学生自选专业,升入工、商二科,学制三年。在当时这所学校被称为“设备最新最齐全”的学校。据记载,这个学校从创办到1927年4月因战乱停办,前后五届毕业生,共计200余人。而公益工商中学从创建到停办,8年间共计耗资26万元,相当于开办申新三厂时总投资的六分之一。第二,学校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设置课程,教学方法上能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企业家认为“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他们每创办一所学校,可以说都是以发展实业、满足社会需要为宗旨的。如张謇为适应沿海农垦事业对农技人才的需求,在垦区兴办农校;为培养纺织专门人才,设立纺织学校。这些学校教学课程既有国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普通中学的共同课程,又有与工商有关的如投影绘画、应用力学、机械制作法和珠算、簿记、银行会计等内容新颖而又切合实用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上,强调以“实践为主要”,在学校内,还附设实习工场、小商店、小银行。实习工场分设金工、木工、铸工、机械等四个车间,配备有进口的新式车床,请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作专题辅导;小商店出售各种课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小银行办理师生存取现款等业务,都请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学生们学习有关课程时,可随时到那里去见习或操作[7]。如南通纺织学校不仅有完备详细的实习规则,而且学生的实习时间也有保证,其《学则》规定,学生每周上课时数为39小时,第一学年每周实习5小时,第二学年每周实习8小时,第三学年上期每周实习10小时,下期每周实习25小时。这种“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8]的办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实际上探索了职业学校的发展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第三,开创了近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职业培训。随着企业发展和办学实践,实业家还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还必须有计划地对在职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从1928年到1932年,荣德生在无锡开办了申新职员养成所,设立了申新三厂女工养成所,成效显著。汉口的申新四厂对此积极效仿,1935年分批轮训女工,这是全国同行业的一项创举。1936年起,申新纺织公司在上海、无锡、重庆、宝鸡等地先后举办职员训练班,对在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抗日战争时期,申新纺织公司还在上海开办了一所业余夜校——中国纺织染工业补习学校。张謇也根据实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短期实业教育技术培训,如为增加刺绣、发网等手工业品的出口,在女子师范学校开设女工传习所、发网学习班等。这不仅利用了企业的资源,提高了企业效益,稳定了职工队伍,而且他们所开创的职业培训制度也为其他企业纷纷仿效,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容,也成为了近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育社团的作用

1905年12月,随着江苏学务总会的成立,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社宣告问世。随着清学部1906年《奏定各省教育会章程》的颁布,民间组织教育会社成为一种合法的活动,各省纷纷筹设教育总会,各府县也相继仿效,设立地方教育会。据统计,到1909年,各地公开成立的教育会社已达723个[9]。教育社团在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教育社团的奔走呼号和身体力行,直接推动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为了唤起国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推动职业教育在各地的开展,江苏省教育会多次举行讲演会、报告会,请有关人士讲解职业教育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1917年4月,江苏省教育会即邀请被教育部派往菲律宾考察职业教育的陈筱庄等人报告考察情况。[10]又如中华职业教育社一经成立,即派遣其职员和成员奔赴各地演讲,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大力推广职业教育的价值。作为其创始人的黄炎培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职员教育的宣传和鼓动,至1925年,其足迹已遍及东三省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十余省。各类教育会社不仅尽其所能推动专门职业学校的设立,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了一些职业学校,如1918年6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一所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中华职业学校,以此作为职业教育的“实验之地”。这所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原则、课程构架、职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为近代各种职业学校的运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为后来各种职业学校处理其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书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技巧的培养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作为新教育之一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是在外力冲击下,应中国社会转型之需,在政府、教育家及实业家、教育社团等多方倡导推动下兴起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程度、状况也必会受上述因素的制约。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

[2] 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435.

[3] 顾定红,顾黄初.“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新式职业教育的萌生[J].机械职业教育,2004(11).

[4] 沈灌群,毛礼锐.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321.

[5] 张季直九录·教育录:卷4.

[6] 穆藕初先生演说实业上之职业教育观[J].教育与职业,1918(7).

[7] 阎广芬.实业家办实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3(8).

[8] 张季直九录·教育录:卷6.

[9] 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M].北京:三联书店,1995:274.

[10] 记事[J].教育杂志,第九卷第4号.

The Reasoning on the Shaping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LIU Xinhua

(Department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2)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explaining wh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aped and developed in modern China.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inner factor is that social transition called on a new model of education; Secondly, it owings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 missionary school which not only enhanced the shaping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became the imitated model in modern China; Thirdly, it contributed crucially by educators and entrepreneurs who spread the theo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d and set up a lot of vocational schools at different levels. Fourthly, it due to educational societies and groups that they had actively publicized great significance and extended value, and tried their best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and set up some schools in person.

Vocational school;shaping and development;modern China

2016-01-22

刘新华(1965-),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

G719

A

2095-5987(2016)03-0073-04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