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会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学术新探●
墨子的人才思想对当代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赵亚会
(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将“人”转化为“人才”,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墨子的人才思想以“尚贤”为核心,在人才标准、人才选拔任用、人才培养与人才考核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立足当代,墨子的人才思想对当代人类资源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当代人力资源开发要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念、秉承“适得其所”的用才之道、采用“刚柔并济”的激才之法、贯彻“科技创新”的发展精神、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当代人力资源开发对墨家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吸收,能够有效地促进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墨子;人才思想;人力资源开发;启示
几千年来,人才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的争夺一直在上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派都有着自己的人才理论,墨子以小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人才思想对当代人力资源开发有着诸多启示。
墨子,姓墨名翟,战国初年的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学与儒学并称为“世之显学”,足以看出墨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墨子的思想主张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其中尚贤是墨子人才思想的核心,它打破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再以身份定位,而是推崇贤能,代表了广大平民和小生产者的利益,以激烈的言辞抨击统治者的暴政,为小生产者带来了福音。
(一)人才标准
《墨子·尚贤上》中提到“国有贤良之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要想国家富强政绩显赫,招揽、搜寻贤士,使贤士增多,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由此可见,贤士对国家的繁荣昌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何为“贤良之士”?这就涉及到墨子主张的贤良之士的标准,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尚贤上》)。
所谓“厚乎德行”,就是一个人的道德、操行要醇厚。墨子认为“德”是判定人才的首要标准。墨子有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在《墨子》一书中“德”字出现的次数多达36次,[1]足以窥探出墨子对“德”的重视。然而,何谓“德”?怎么做才能称之为“有德之人”?墨子主张的“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兼爱。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因为爱的不平等,才有远近亲疏;有了远近亲疏,才有利益冲突。如果爱是平等的,爱人如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那么就可以达到兼爱的理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二是节俭。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非常注重民生问题,他认为奢侈浪费是导致人民生活困难的重要因素。“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由此墨子提出一系列“节用”“节葬”“非乐”的主张。三是守纪奉公。墨家弟子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同时又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四是恪守诚信。墨子提出“言不信者,行不果”,“口言之,身必行之”,他认为君子言行要统一,说到就要做到,要恪守诚信。
所谓“辩乎言谈”,就是一个人要具备善辩、言谈的能力。这是墨子判定人才的基本标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明争暗斗,战事频发。各诸侯国为了能在战争和外交上谋得利益,自然需要能言善辩的谋士。而诸子百家莫不想通过赢得诸侯的青睐来传播自家经世之学说。因此,能言善辩这一标准便迎合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墨子十分重视言辩,使得墨家子弟在“上说下教”“劝以教人”方面更能顺利施行,同时,也使得墨家学派在逻辑思辨方面比其他诸子要发达很多。当然,言辩要做到有理言之,而不是妄自胡说与诡辩。墨子有言:“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慕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墨子·小取》)。此外,言辩要言而有信,要秉持一种言谈行事的责任意识,做到言行统一。墨子有言:“务言而缓行,虽辩不必听”(《墨子·修身》),只说不做的人也没人会听信于他。
所谓“博乎道术”,就是一个人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学术。道术的内容涉及很广,《墨子》一书足以反映墨子“博乎道术”的知识素养。[2]墨子本身也是全才之人,对数学、宇宙论、物理学、机械制造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当然,即便是贤士也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但贤士们还是要有一技之长,至少掌握一种道术,做到“术业专攻”。“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墨子·耕柱》)“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耕柱》)墨子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以“通才”为纲领,但又落脚在“专才”上。
(二)人才选拔任用
墨子十分重视人才,在人才选拔上能够选拔贤人,在人才任用上能够把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与能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1.人才选拔:“任人唯贤”
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打破宗法制度,提出“任人唯贤”的选拔人才原则的人。[3]墨子主张选拔人才时应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秉持“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宗旨,尊崇“举义不避贵贱”“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的三条基本原则。《墨子》第一章即为《亲士》,即讲述用贤亲士。“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墨子·亲士》)这表明优待、任用贤士的重要作用,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墨子以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等贤君与桀、纣等昏君对待贤士的不同态度为例,进一步阐述用人唯贤的重要性。同时,墨子对君主王公大臣任人唯亲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指责。“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故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夫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墨子·尚贤中》)如果治理国家以亲疏和色相来定位,那么国家必然不会长治久安。
2.人才任用:“人尽其才”
贤人不是通才,不是放在所有的位置都合适的,他有自己的“专业”,要把人才安排到适合“专业”的位置,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墨子·尚贤中》)也就是说,对人才要察其所长,根据其才能的大小安排在恰当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位。
(三)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环境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优良学习环境的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有效推行。墨子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关于德行与言谈,其他学派也有所体现,而墨家突破知识至上,注重“道术”和科技创新,使墨学独立于各学说之外,与儒学并称为“世之显学”。
1.营造环境
墨子在《所染》以素丝放到不同的环境中被染上不同的颜色为喻,“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人放到不同的环境中去,会产生不同的变化。由此,环境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所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墨子·所染》)因此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有益于人才的培养。
2.倡导科技教育
墨子非常注重科技教育,墨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崇尚科学技术的学派,这也是墨家突破儒家思想而独具的突出特点。墨子是农工出身,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擅长机械制造、科技发明。墨子所倡导的科技教育从三个方面着手:科技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其一,科技教育就是墨子提及的“道术”,他批判儒家脱离生产劳动的“六艺”教育,而主张学习有用的、贴近现实的知识。其二,墨子以其特有的辩证思维,超越了具体思维,批判模仿因循,倡导创新精神。[4]“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耕柱》),即是要继承古代的精华,创造当今的新事物。其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人才考核
墨子有言:良弓难张,良马难乘,良才难令。墨子已经认识人才大都有股傲气,不会轻易服从管束。但是,不能为此而放弃对人才的追求,对现有人才要采取有效的考核方法留住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才干,为我所用。
1.考察人才
考察人才的目的是考察其能否胜任工作。在任职前有选拔的考察,考察其是否符合人才的标准,是否具备任职的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听其言。从他的言谈中查明是否符合仁义道德,是否有渊博的知识,是否善于雄辩。二是迹其行。通过他的行为事迹了解他的为人品行。三是察其能。考察其掌握哪些技能,对任职是否有帮助。在任期间也要考察,考察其是否能够胜任,是否完成本职工作?以“天意”作为评价的标准,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观其行,直接对他的行为、业绩的进行考察,即所谓“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天志中》)二是观其言谈,对他的言谈举止进行考察,即所谓“观其言谈,顺天之意,谓之善言谈;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言谈。”(《墨子·天志中》)三是观其刑政,对他的刑法政令进行考察,即所谓“观其刑政,顺天之意,谓之善刑政;反天之意,谓之不善刑政。”(《墨子·天志中》)通过考察,对任职人才进行整改,遵循“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能够胜任者可以继续留任,乃至加官进爵,不能够胜任者则被淘汰。
2.赏罚并重
与老子“隐恶而扬善”的做法不同,墨子主张赏罚分明。对于奖赏,墨子主张“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奖赏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即“富之,贵之,敬之,誉之”,以丰厚的俸禄、升迁的爵位、显赫的声望、至高的荣誉来激励人才。对于惩罚,墨子主张摒弃私情,“是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墨子·亲士》)
墨子的人才标准与当代人力资源开发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德”“言”“术”三条标准实际上涉及了思想道德、思维逻辑、管理协调、办事能力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德才兼备”的原则。[6]德才兼备的人才观也契合了当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借鉴墨子的人才思想,从人才观念、用才之道、激才之法、组织文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促进当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国家从过去追求廉价劳动力转为追求高素质人才。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不断上演人才争夺大战。自古以来德才兼备者都备受推崇,而获取人才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引进人才,二是培养人才。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中应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选拔引进有德有才之人,同时注重员工“德”“才”的培养。
第一,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人才招聘、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招聘、选拔什么样的人?墨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德”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质,一个有德之人不仅注重自身的修养,还能够在群体中起到行为示范作用,带动、引领其他人的德行修养。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有一条潜在的用人标准:德才兼备者重用,有德无才者适用,无德有才者暂用,无德无才者不用。这足以看出企业领导者对德才的重视。现今许多企业任人唯亲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企业江河日下。因此,在企业招聘选拔人才的时候,不能仅仅看重他的才能,还要考察他的人品、德行。任用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使企业得到有序的发展。
第二,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注重员工“德”与“才”的培养。墨子提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并且努力将弟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贤士。德才兼备的人才观仍然适用于当代,当代人力资源开发同样要注重员工“德”与“才”的培养。俗话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所以“德”应该放在首位。然而,当下许多企业只注重对员工知识技能的开发,而忽视了“德”的培养,导致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凝聚力不足,企业难以长足发展。人力资源开发要注重“德”与“才”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秉承“适得其所”的用才之道
选拔人才之后如何把人才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大难点。墨子提出通过考察,根据其才能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人适其位。适不适合这个岗位,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经过实际考察,有理有据。这样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员工,使每位员工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对当代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员工工作胜任、职务升迁、薪酬分配等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首先,在任职前要对人才进行考察,知晓他的长处。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不同的才干,适合其才干的职位也不相同。人力资源开发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安排不同的岗位,分配不同的工作和任务,才能充分地利用人才。其次,在任职过程中也要加强考核,考察员工是否能够“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部门岗位秉持“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宗旨组织定期的考核。最后,建立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人才“适得其所”。在企业中实行员工聘任制度,不搞职务终身制。根据考核结果重新调整员工职位,做得好的,要论功行赏,升迁加薪或给予其他荣誉;做得不好的,要接受惩罚,降职减薪或给予其他惩罚。这种聘任制度可以实现动态的管理,有进有出,奖赏有能者,鞭策后进者。
(三)采用“刚柔并济”的激才之法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其目的一方面是吸引人才、招纳贤士、储备资源,另一方面是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组织创造更多的效益。墨子提倡要大公无私、赏罚分明,赏罚是激励的重要举措,企业在员工管理上应该做到刚柔并济,管理要严,待人要宽。
第一,在管理上要严明纪律。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组织团体,弟子必须遵守墨家法规,若违背,轻则开除,重则处死。严明的纪律是组织有效运转的保障,因此,各组织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员工要严格遵守纪律。各组织部门的规章制度在组织内部如同国家的宪法,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不得例外。如果一个组织没有纪律约束,人心就会涣散,组织就会瘫痪。有了严明的纪律,却不依规矩办事,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其他人才会引以为戒。长久发展,人人都会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保证组织有效运转。
第二,在待人上要宽宏大度。管理者要善待员工,威信不是通过纪律树立的,而是在工作的过程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使人信服的。在工作过程中,多亲近员工,与员工进行交流,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作为管理者需要有大肚能容的气量,在善用员工优点的同时,也应该善待员工的缺点。对待员工的顶撞,要多与其沟通,切不可耿耿于怀、给人“穿小鞋”。对待员工的错误,不能因为员工一次错误就喋喋不休、抓住不放,有时候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重大的情况,最好要予以查明,切不可冤枉、错怪员工。总之,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待人和善、处事宽宏,团结组织,凝聚组织力量,做到上下齐心,才能促进组织的长久发展。
(四)贯彻“科技创新”的发展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社会就不能进步,生产力就停滞不前。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创新精神与能力,从而推进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墨家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首先,大力发展教育。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把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加强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加强创新教育。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教育在此背景下呈现必然发展的新态势。创新教育要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培养人力的创新能力,训练其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其将创新点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再次,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科技人才;企业可以为高校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使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支持、提供服务等措施扶持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人是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是当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墨子提到“得天下情则治,不得天下情则乱”,表明了基层民众的重要性,要以人为本,照顾到最底层的民众,才能够治理天下。企业的组织文化亦是如此,要充分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全体员工都能够认同组织的共同发展目标,从而增强组织凝聚力,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组织文化是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能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对整个组织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起着引导和约束作用。墨子提出著名的“素丝说”,强调环境对人才的重要影响。在组织的大环境中,员工犹如“素丝”,组织文化犹如“染缸”。员工进入组织后,接受染缸的熏染,员工由原本的素丝染成染料的颜色。由此可见,组织文化对员工的重要影响。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注重基层民主。组织文化不应该是组织领导拍着脑门臆想出来的,而是对员工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的总结。组织文化是员工价值观、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同时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表现又受到组织文化的制约,这种双向的作用力必然要求组织文化建设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其次,注重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培养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与责任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最后,倡导换位思考。墨子认为各种矛盾纠纷是因为有差别的爱,因此主张“视人若己”,提出“爱人之身若己之身,爱人之家若己之家,爱人之国若己之国”,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换位思考,那么纠纷、矛盾就会减少很多。组织管理者要与员工换位思考并且倡导员工之间进行换位思考,领导者对员工要秉持公正之心,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减少猜忌纠纷。如此,才能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向先进国家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墨子的人才思想对当代人力资源开发而言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挖掘、分析、整理,汲取对当代人力资源开发有用的思想,从而运用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之中,丰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理论,指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
[1] 薛金东.墨子人才思想探论[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 黄秀红.《墨子》论领导者素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 李洪华,李瑞国.墨子“尚贤事能”人才思想管窥[J].兰台世界,2012(2).
[4] 杨启亮.儒、墨、道教学传统比较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5] 王洪亮.“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谈墨子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6(4).
[6] 力治.墨子人才思想举隅[J].中国公务员,2001(8).
Mo-zi's Talent Thought Enlightenment to Contemporary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ZHAO Yahui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gets increasing attentio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will be “people” into “talent” and “human resources” into “human capital”. Mo-zi's talent thought with “Shangxian” as the core and it has a unique insight in the standard of talent,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contemporary, Mo-zi's talent thought has grea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mainly reflected in contemporar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o establish the talent idea of “having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to adhere to the way of “in its place”, to adopt to the method of “rigid and soft”, to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spiri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o construct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people oriented”. Contemporar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draws lessons from the Mohist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ming into being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o-zi; Talent thought;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2016-04-26
赵亚会(1989-),女,江苏徐州人,曲阜师范大学成人与职业教育学院2014级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成人课程与教学论.
F241
A
2095-5987(2016)03-0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