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及其评估研究

2016-03-18 07:58鲁正扣
关键词:院校高职

鲁正扣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及其评估研究

鲁正扣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是其组织态度、组织行为和组织认知等特征的总和, 是这类院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每个院校的具体统一, 表现为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面貌的评估结论和期望,其生成过程主要受价值选择、组织学习、领导风格、自我诊改和形象管理等因素影响。对高职院校的个性评估应引导院校着力于构建完整的组织人格,发展独特的组织个性,全面加强共同性因素,科学处理差异性因素。

高职院校;组织个性;个性评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个性化办学、特色化发展。有研究表明,个性鲜明的组织对顾客和社会公众更有吸引力。[1]高职院校构建完整的组织人格,发展独特的组织个性,对内可强化师生的组织认同,对外可完善院校的组织形象,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

组织个性是将组织人格化产生的概念,是一个组织对环境和自身的态度和行为特征。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组织个性与个体人格相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可从团队、创新、诚信、节约、时尚等维度进行考察。[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

(一)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是其组织态度、组织行为和组织认知等特征的总和

组织个性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征构成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的组织态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对合作的行业企业是否认真负责、真情服务、诚实守信;二是对院校师生是否关心爱护、悉心培养,是否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负责;三是对院校本身是否定位准确、规划合理,对现状和未来的信心如何等。组织行为取决于组织态度决定,又是组织个性的显性表征。院校的组织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办学与人才培养行为是自觉的、坚定的、有序的、协调统一的还是盲目的、摇摆的、混乱的、矛盾冲突的,能否对院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形成有效支撑。高职院校的认知特征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把握的科学性以及组织学习、培养方案、课程实施、信息传递与共享的有效性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是这类院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每个院校的具体统一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性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立德树人是其本质要求,学生发展是其质量的灵魂。同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产业政策调研与咨询等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育内容的技术性、服务面向的区域性等特征较于其他教育类型显著不同但在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又有高度的概括一致性。但由于区域与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经济水平、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教学运行、教学方法、质量标准、校园文化等方面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这些特点和表现形式构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组织态度、组织行为和组织认知的独特性,成为其组织个性的重要内容。

(三)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表现为各利益相关方对院校面貌的评估结论和期望

高职院校的组织态度、智力认知等特征外化为组织行为,作用于师生、行业企业、社会大众、政府部门等,形成有关各方对相应院校的组织印象。这些利益相关方根据自身的需求或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对组织个性进行评估,形成各自的态度和心理期望。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对院校的评价比较概括,表现为对院校发展现状与前景、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校园环境等的好坏优劣的判断。师生和行业企业对院校组织个性的期望比较直接,一般情况下学生关注的重点是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学习生活条件是否宜人,将来就业状况如何等;教师关心更多的是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机会如何,校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工资福利待遇水平怎样等;行业企业则主要考虑院校的教学安排能否与自己的生产计划相适应,培养的人才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是否适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双方的合作气氛是否和谐等。这些期望与评估结论可以概括为对组织个性的创新、诚信、团队等维度的判断,是组织个性相关维度的评价性变式,经过传播途径典型化、观念化就成为受众认知中的有关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

二、影响高职院校组织个性生成的因素

影响高职院校组织个性生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价值选择、组织学习、自我诊改、领导风格和形象管理等。

(一)价值选择

组织的价值取向在组织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组织态度和组织内行为是由组织的价值取向支配的,组织的认知特征既包含对价值取向的选择同时也是为实践其价值选择服务的。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也是如此。高职院校的价值取向在社会意义上主要有三个层面,依次为培养作为国家和社会合格公民的社会人、作为合格劳动者的职业人和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岗位工作人员;从个体生命意义上也有三个层次: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培养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适应职后的工作岗位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完整的组织人格,发展独特的组织个性需要对其价值取向进行科学的选择和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和院校自身的职能要求和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以及其它利益相关方的意义;其次要全面把握院校的价值取向,对社会价值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各个层面都要高度重视,不可片面强调一个或几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选取的价值组合内化成为组织认知,变成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的自觉的态度和行动。

(二)组织学习

高职院校首先要集思广益对组织个性进行整体设计。在坚持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院校的历史传统、现实优势和服务面向等因素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深层内涵,凝练自己的特色,并通过组织行为坚持和发扬。其次要在实践中将组织个性外化为组织行为,强化有关各方对组织个性的感知和认同。一方面要根据院校的价值取向和个性设计,探索科学有效的组织行为策略,丰富和完善院校的组织认知资源,更好地彰显组织个性;另一方面要迅速有效地适应组织内外的环境变化,创新组织思维的方式方法,坚持和完善自身的组织个性。再次,要通过组织学习促进院校的组织变革和能力生成,为实践和发展组织个性提供保障。郭建如、周志光的研究表明,组织学习是高职院校新能力生成与组织变革的重要机制。[3]组织学习可以实现理念认同、意志传递、能力更新、流程再造和组织革新,促进组织个性的生成和优化。

(三)领导风格

领导因其在组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组织个性生成中发挥引领作用,组织个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领导尤其是组织的创始人或最高领导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高职院校领导的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通过组织学习和行政推动等获得组织认同就可以内化成为院校组织个性的重要内涵。领导者的领导风格还影响下属单位和员工的行为方式。美国学者伯恩斯把领导风格分成变革型和交易型两种。陈维政等研究发现,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具有协同性,即变革型领导风格会导致较强的发展导向的企业文化,交易型领导风格会导致较强的经济导向的企业文化。[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精神特征的总和,是企业组织个性的重要内容。杨德广认为,高等教育兼有事业和产业属性。[5]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风格会一定程度上左右校园文化的建构,规定着下属员工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对组织个性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

(四)自我诊改

根据教育部文件,高职院校的诊改工作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既考察高职院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国家规定的有关办学标准情况,又鼓励高职院校开拓创新,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在各自的定位上争创一流。需求导向的质量观体现的是高职院校对社会、对合作伙伴、对师生负责的价值取向。自我保证的诊改机制提倡的是一种坚持独立的组织人格,持续创新和完善的组织态度和行为特征。在职业院校内部,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类主体按照“PDCA”循环,从顶层设计和目标规划入手,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经常进行自我诊断,发现异常及时改进,修正组织的行为和学习方式,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在自我诊改的工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的提升过程,也是高职院校健全组织人格强化组织个性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协调一致。

(五)形象管理

高职院校的组织形象是其组织个性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公众对组织个性的面貌感知。健全的组织人格,独特的组织个性不仅要通过组织形象来获得组织内外受众的感知和认可,还应通过组织形象的设计、塑造、管理和传播,使组织形象能充分反映院校的完整的独特的个性特征。根据CIS理论,组织形象识别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其中理念识别是核心,也就是说与高职院校组织个性相协调一致的组织形象首先要能准确反映其理念与定位。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是理念识别的表现形式。从行为识别的角度塑造高职院校的组织形象关键是将组织个性中的组织行为特征制度化。视觉识别的载体包括校徽、校训、校歌等,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视觉符号的形式来展示高职院校的组织态度、行为和认知特征。组织个性与组织形象的主要交集就在组织的理念、态度和行为之中,组织形象准确反映组织个性是组织个性获得受众有效认可的前提,但组织形象的传播与维护对此也很关键。

三、关于高职院校个性评估的建议

高职院校的个性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基于高职院校组织个性的内涵特点,为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个性评估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导高职院校全面加强组织个性中的共同性

高职院校组织个性中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性、社会性和职业性等方面。教育性要求高职院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实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协调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切忌以重视职业技能为由窄化甚至片面化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社会性要求高职院校妥善处理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和为区域、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之间的关系。虽然许多高职院校是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举办的,但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国家的,是社会的,然后才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在确定自己的“服务域”和“发展域”时应避免将它的区域性、行业性导向片面化或绝对化。职业性要求高职院校科学理解和践行对学生职业发展的责任。职业是生活的一部分,为生命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充分关注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既要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又要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既要帮助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还要为学生今后职业的长远发展、二次甚至多次就业选择奠定基础。

(二)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处理组织个性中的差异性

组织个性中的差异性是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既不可将差异性看成是组织个性的全部,也不可将差异性等同于组织的个性特色。高职院校应在强化内在的共同性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处理差异性,不足的部分要通过建、改、管来弥补,不协调的部分要从构建完整组织人格的角度来优化,优秀的有特色的部分要保持或加强,使其成为组织的个性化特征并得到进一步凸显。高职院校组织个性中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服务域”和“发展域”上的差异性。各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定位下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求具体确定自己的服务面向,与其它相关院校合理错位,避免同质化。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合理的定位可在院校的“服务域”和“发展域”上形成独特的个性,其次表现为服务与发展具体策略与行为上差异性。在理念科学定位准确合理的前提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如何具体地支撑定位,实践理念,在组织行为上具体怎样做,主动构建并形成办学、人才培养、课程实施、院校管理等方面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这也可以成为高职院校的独特的组织个性。最后表现为组织形象上的差异性。要使这种差异性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组织个性,强化组织形象设计与管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院校的内涵建设,协调一致地强化优化高职院校的组织认知、态度和行为等特征。

(三)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对待对组织个性的评估

首先,组织个性主要是平时养成的,从根本上讲不是评估评出来,更不是一蹴而就包装出来的。因为有价值取向,组织个性当然有好坏优劣之分。为了在个性评估中获得好评,高职院校应更多地将功夫用在平时,价值选择、领导推进、组织学习、自我诊改、形象设计与管理都应该将重心放在平时。其次,组织个性是深层次的稳定的组织态度、行为和认知等特征。对高职院校的组织个性进行的评估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听自评报告、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业剖析、听课说课、师生访谈、制度跟踪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时间压缩版或情节回放性的考察探测技术。在迎接专家考察评价之前,高职院校应先组织自评,但自评的关键应该是努力将相关的深层次的典型的个性特征挖掘并充分合理地呈现出来。再次,组织个性是需要不断优化完善的。个性评估后对专家的反馈意见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对待,立足于完善组织人格,强化个性特色批判地吸收,并通过整改对组织个性进行科学合理地修正和优化。

[1]Tom.V.R.The role of person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images in the recruiting proces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Performance, 1971(6):573-692.

[2]Jerel E.Slaughter,David C.Mohr,Micheal J.Zickar,Scott Highhouse.Personality trait inferences about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and assessment of construct validity[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2004(1):85-103.

[3]郭建如,周志光.项目制下高职场域的组织学习、能力生成与组织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2):141-164.

[4]陈维政,忻蓉,王安逸.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2) :75-83.

[5]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Study of the Organizational Individual Quality and the Assess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LU Zheng-kou

(Ma’ 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243041, Anhui, China)

The organizational individual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sum of organizational attitud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 and other quality. It is the concrete unity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each college which manifests in terms of stakeholders’ assessment conclusion and their expectation to college visage. The generativ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l individual qual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value choic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dership style, self-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mage 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 individu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uide the colleges to concentrate their efforts on building complete organizational quality, developing unique organizational quality, strengthening general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and dealing with different factors scientifically.

vocational colleges; organizational individual quality;Individual quality assessment

2016-06-30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RW-52)

鲁正扣(1968-),男,安徽肥东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讲师,硕士。

G717

A

1671-9247(2016)05-0093-03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