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兰珠,蒙元耀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广东吉兆话中的闽方言借词
邵兰珠,蒙元耀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摘要:广东吉兆话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语言之一。由于吉兆的历史迁徙、地理位置靠近闽南方言区,以及通婚等原因,吉兆话借用了一些闽方言的词语。通过精细分析词汇音义,得出“头发、鼻、叔母、冻、人民”等词是借自闽方言,而“蝉、秋千、富”等词是借自粤西闽南方言,“人民”是闽方言借自普通话,再被吉兆话间接借用的语言接触结论。
关键词:吉兆话;闽方言;借词;语言接触
吉兆村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东部的覃巴镇,与电白、南海等地靠近。吉兆村主要通行当地白话,东话以及系属未定的吉兆话[1]76。吉兆话在当地被称作海话,但在湛江市雷州、徐闻以及茂名市电白等地,闽方言都被称为海话,为了区分差别,故此并不采用海话的说法,而是采用吉兆话的说法。目前吉兆话在学术界的系属地位未完全确定,研究成果很少。如李健认为吉兆话是一种源自莆田闽语的方言,受粤语严重影响并借用了大量壮语成分,同时自造许多新词,由于复杂奇异而濒临消亡[2];甘于恩描写了吉兆话的声调类别、特点及来源,对吉兆话内部的各种成分进行比较研究[3]。在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民族语言学家李锦芳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对吉兆话进行了调研,经初步研究,认定它为壮侗语言之一。但因历史、地理、通婚等因素,吉兆话受到了闽方言的影响。本文通过挖掘一些吉兆话中的闽方言词汇,对它们进行精细化分析,探讨吉兆话和闽方言的语言接触现象。
1吉兆话的归属
根据斯瓦迪士的《一百词的修订表》,我们对比吉兆话和壮侗语的100核心词,发现55个词和海南临高话读音高度一致,如狗ma1/ma1/ma21、头hau3/hau3lau33、眼睛da1/da1/da21、鸟nok8/nok8/nk21、黑lam1/zm1/lam21、太阳da1vn2/da1vn2/d2 55、水nam4/nam4/nam33、沙子ta1/ta1/tsa31(发音依次是临城话、琼山话、吉兆话)。剩下的45个词中,和壮语发音一致的有6个词,如看dek8或o3/m4/ha:55/heen1、坐o1/mu1/na33/na2(发音依次是临城话、琼山话、吉兆话、壮语),与粤方言发音相近的也有6个词,与闽方言发音相近的有1个词,还有32个词没找到与哪种语言有相近的读音。由此,我们可初步判定吉兆话并不是一种汉语方言,而是壮侗语族语言之一。
2吉兆话与闽方言接触的原因
2.1历史原因
由于年代久远,当地村民无法完全确定他们祖先的来源,只称“是从福建迁徙过来的”,根据当地的《杨氏族谱》记载“始祖穆,字永久……先代居福建将乐县,后代迁莆田县木关村。迨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当时鼎革,天下大乱,惟粤东稍安,公乃携五子一侄航海而来,直抵高凉茂名之吉兆乡……[1]760。”吉兆话含有一些闽方言词汇,但吉兆话是否由闽方言演变而来仍待考察。
2.2地理原因
粤东、西南都有闽方言的分布,但粤西闽南方言点的分布较散,区域较小,比如海康的县城雷城镇北和、英利,湛江市的郊区湖光、太平,茂名市鳌头镇、袂花镇,电白县的水东、南海、小良等地[4]。覃巴镇东北部与电白小良镇、吴川王村港接壤,南临南海,西部和大山江镇相连,北部和兰石镇毗邻。小良镇、王村港、兰石镇、南海等都通行闽方言,位于覃巴镇南部的吉兆村必定与这几个地方交往频繁,存在语言接触现象。
2.3通婚原因
茂名市和湛江市接壤,通婚情况很多。覃巴镇很多媳妇都是来自电白或者茂名市其它地区,夫妻或者邻里之间要交流就必须会同一种语言或者互通语言,因此不少人可以说两种方言。加上覃巴镇本有白话和东话等语言,属覃巴镇的吉兆村语言自然会受到闽方言的影响,产生一些借词。
3吉兆话中的闽方言借词
吉兆话语言复杂,有多种语言成分,但吉兆话中含有闽方言成分是不可置疑的,下面我们将精细分析一些吉兆话中的闽方言借词,它们多来源于粤西闽南语。
3.1头发
头发,属身体部位名词。临城话头发读fui1或su3,琼山话读mak8su3zi6,壮语读plom1au3,侗语读pjm1[5]162,粤方言读thau4faat8[6]77,闽南语读thau2me2或mo2,吉兆话读lau33mou55或lau33ou55。可看出,壮侗语中的“头发”是基本词汇,都有民族固有读法。闽方言中,“头发”仍保留了古汉语“头毛”的读法。《太平广记》有记载:“身长三尺半,头毛犹未生。” 元代郝经的《听角行》:“ 汉家有客北海北节毛落尽头毛白。”这些古籍都是古汉语词汇“头毛”的例证。吉兆话中,“头发”可以读成“lau33mou55或lau33ou55,“lau33”是民族语的词汇,指“头”,mou55应是借用粤方言的“毛”的发音mou4,合璧成了lau33mou55这个词。闽南语的mo2与吉兆话的mou55也接近,意义也对等,吉兆话应当是借用了闽南语。
3.2鼻
鼻,《说文》“鼻,引气自畀也。凡鼻之属,皆从鼻。父二切。”古无清唇音,清唇声母f多由重唇b或者p转化而来,粤方言中的发音pei6是保留了古汉语的读法。鼻子在壮侗语中的读音一致性很高,临高话读l1,琼山话读z1,澄迈话读z1,壮语读da1,傣语读da1[7]272。吉兆话读lou55na21或者phi31,闽南语中读phi6。可看出,壮侗语中鼻子的读音很统一,只在声母和韵腹作适当改变。吉兆话中的lou55na21应当是本民族的固有读法,但是现今吉兆话也多使用phi31的读法。吉兆话和闽南语“鼻”的读音,声韵相同,只是声调有点区别,但意义对等,吉兆话中phi31是借自闽南语。
3.3蝉
蝉,一种昆虫,别名是知了、嘛叽嘹等,多分布在沙漠、草原、森林等热带地区。我国“两广”、海南等地植被繁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适合蝉生存,蝉比较常见。蝉属常见动物,词汇系统上应当有固定的民族读法,不需借用其它语言。“蝉”在临高话中读mi2lai2,琼山话读mɛ2zai2,澄迈话读mi2zai2,壮语读pit8ne2aai2[7]282,吉兆话读tsam21tte21。在汉语方言中,广州话读sim4[6]308,粤西闽南语读kam21tte21,粤西某些粤方言也读tsam21tte21。从以上壮侗语读音可判定“tsam21tte21”并不是壮侗语词汇。粤方言中大部分地区都没有“tsam21tte21”的读法,只在粤西个别地区存在。但粤西闽南方言中,都将蝉读作kam2tte2或者kam2ja2,和吉兆话的tsam21tte21读音相近、意义相同。粤方言和吉兆话中的tsam21tte21应当是借自粤西闽南语。
3.4秋千
秋千,一种传统的体育竞技游戏,现多是小孩子之间的简单游戏。吉兆话读为tshu21tthen21。壮语中,武鸣读tiiu6tiin6,宾阳读tsu1tsiin1,三江读nee5noo6。在海南临高话中读sui43iau2,在侗水语支的侗语中读fiu3,仫佬语读tshiu5shen5,毛南语读ju4jwaan4[5]343。粤方言读tshin1tshau1[8]189,闽南语读tshian1tshiu1。粤闽方言的“秋千”发音较接近,它们将“秋千”的语素次序颠倒过来,读成“千秋”。对于千秋一词的来源,我们可以参考清代吴景旭的《历代诗话·千秋》有“山谷诗:‘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的记载。”相传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从北方山戎引入。一说本作千秋,为汉武帝宫中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岁之义。后倒读为秋千,又转为“”。故此,“千秋”应是古汉语留存。不过,我们发现,在粤西闽南语中将秋千读作tshiu21tthe21,和吉兆话的tshu21tthen21很相近。它们的声母以及声调完全相同,只是韵母有些差别。加上意义对等,可判定tshu21tthen21是粤西闽语借词。
3.5富
富,吉兆话读hu55。在壮侗语的各语言中,临高话读vat8,琼山话读pfu5,澄迈话读zai3kn1,壮语读mi2或fau5,傣语读ha6[6]323。观察汉语“富”的发音,普通话读fu4,粤方言读fu3,闽方言读bu5或fu5,粤西闽南方言读hu1。可看出,“富”在汉语中的读音都比较接近,都以u作为韵腹,且声母多为唇音。普通话、粤方言和闽方言都以轻唇音f作为声母,闽方言的重唇音b是古汉语留存,并不妨碍发音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闽南语的语音系统中,不管是粤东还是粤西都没有f声母。古非组字,在粤西闽语中,文读为h声母或者b声母,白读为p声母或者ph声母[9]。因此,“富”在粤西闽语中保留了古无轻唇音的特点,声母是h,读为hu33。吉兆话与粤西闽方言的发音一致,声韵调义都对应。除了“富”,吉兆话的“符”、“付”、“封”、“包袱”等读成hu21、hu55、ho21、bau21hok21。结合地理因素考虑,可看出,吉兆话中的这些词都是借自粤西闽方言。
3.6叔母
叔母,吉兆话中读tsim55。亲属称谓在语言系统中是较固定的成分,是研究语言的重要部分。但由于语言接触的严重影响,吉兆话的亲属称谓也借用了很多粤闽方言的词汇。叔母,临高话读mai4mu3,琼山话读nien1tm3,澄迈话读tm3,壮语读me6sim3,傣语读a1pai4[7]417。民族语中叔母的读音一致性较高,但和吉兆话读音没有关系。观察汉语方言,粤方言把叔母叫作“婶”,读sam2[6]308,粤西闽南方言读tsim1。吉兆话“叔母”的读音和粤西闽方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声母和韵母完全一样,声调都是对应第一调,意义也完全相同,吉兆话应当借用了粤西闽语读音。除了叔母,吉兆话中的伯父be55de21、伯母be55mu31、姑母bu55nai21也是借用闽南语的词汇。
3.7冻
3.8人民
人民,名词,在临城读作jin1min1,在琼山读作na4min4,在武鸣读作jin2min2,在吉兆读作nan33min33,普通话读nen2min2,粤方言读jan4man4,闽南方言读nan2min2。从这些发音可看到不管是汉语还是壮侗语,“人民”的发音一致性都很高。“人民”是一个新词汇,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新词,粤方言或是民族语都应是从普通话中借用的。但是我们发现吉兆话中“人民”的发音和闽南语一一对应,声韵调义完全一致,所以不排除是粤西闽南语先借用普通话,再被吉兆话所借用。
4结语
由于语言的接触,吉兆话受到闽方言的影响,词汇上有不少借用了闽方言的词。通过精细分析这些借词,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具体地了解到双方的语言面貌。吉兆话作为广东少存的民族语言之一,是我们探讨广东方言和壮侗语言的重要对象。尽量挖掘吉兆话和闽方言的关系词,能促进双方语言的发展,厘清语言接触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川市地方志办公室.吴川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 李健.广东吴川吉兆海话的四种语音成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134-145.
[3] 甘于恩.南方语言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5-10.
[4] 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414.
[5]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6] 詹伯慧.广州话正音字典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7] 张元生,马加林,文明英,等.海南临高话[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8] 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广州话方言词典[M].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 林伦伦.粤西闽语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J].方言,1996(1):39-42.
(责任编辑:贺嫁姿)
Loanwords of Min Dialect in Jizhao Dialect in Guangdong
SHAO Lanzhu,MENG Yuanyao
(School of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Jizhao dialect in Wuchuan belongs to the Zhuang-Dai branch of the Kam-Tai language. Because of the history, geography, ethnic inter-marriage, Jizhao dialect has borrowed vocabulary numerously from Min diale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oanwords’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contact, and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hair, nose, aunt, cool” in Jizhao dialect are borrowed from Min dialect, “cicada, swing, rich” are borrowed from Min dialect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and “people” is borrowed from Mandarin indirectly.
Key words:Jizhao dialect; Min dialect; Loanwords; Language contact
收稿日期:2015-07-13;修回日期:2015-09-23
项目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金资助(YCSW2015130)
作者简介:邵兰珠(1989—),女,广东茂名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方言学、汉语和壮侗语比较研究。 通讯作者:蒙元耀(1958—),男,广西马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和词汇研究。
中图分类号:H177,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62(2016)02-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