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课改原动力应用探索

2016-03-18 03:59刘勇曾新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高教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

刘勇 曾新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课改原动力应用探索

刘勇曾新华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下,高职教育课改运用网络计算机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有效性,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实现课堂教学及教学实践的主动融合,增强高职教学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与融合性,探索将教学内容及教师教学课堂运用与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来推进课程改革为主动力,从源头找寻课改对象的学习动机实现网络课改设计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课改;课改对象

曾新华(1985,10-),女,汉族,籍贯:湖南涟源,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与文化产业方面。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lus era,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omb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twork computer and new media technology with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active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and enhance the enthusiasm and fusion of teaching subj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learning.The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use of new media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ers with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ive,thus finding the object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achieve the design purpos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of network course from the source.

Keywords:internet;higher vocational;course reform object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课程改革推向日程,其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纵向发展,特别是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日常生活的基础融合更为便捷的条件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如何挖掘和实现新媒体技术与课改对象的目标原动力是课改动机与课改标准的有效实现方式。从课堂教学与教师定位等基础改革下深入分析对学生主体的基本动力来设置教师课改目标及方式是完成原动力课改的最终形式。

一、高职教育课改对象的原动力定位

全面新一轮课改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高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基础要求是实现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完美结合,在知识理论的指导下更多实现对主观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对象的首要方面要求分析教学活动中学习对象,学生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实现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存在对理论知识能力分析稍弱,而动手能力则相对较强的特点;对计算机网络以及手机媒体等的依赖性也偏强,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热情则偏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点结合学生内容学习的过程模式是对课改对象原动力定位的有效方式。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对象是教学主体中的教师,在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等自媒体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网络计算机媒体相融合,在分析教材确立教学目标以及制定教案的过程中,将教学方式与内容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通过手机等自媒体的方式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的同时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同时,通过在改革教师备课与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学生内在潜力的挖掘以及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对自我的本我认识与创造力培养。

二、互联网+时代与高职教育课改动机的联动

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下,人们在生活学习方式中都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终端设备紧密相连。互联网的应用不再简单覆盖购物等生活平台,在数字出版以及网络写作等知识层面发挥着巨大的传播和传递功效。高校知识层面依靠电子网络设备的输出现阶段主要存在于图书馆数字阅读和校园公众号的人文精神传播层面,对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只在于小范围的辅助角色,且更多依赖教师对电子终端设备的认识和熟练程度,教师是否具有把握和运用知识性网络电子设备来组织和管理教学的能力,是决定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效率学习的范式培养的关键。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是否具备能力来运用网络设备进行课程改革是其动机分析的首要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改目标的终端成果显示,是课改原动力。高职学生在行为能力与潜在能力挖掘过程中对网络学习环境的依赖性有助于课改教学与互联网并轨的行为性开发。课程改革首先在教学设计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误区,将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电子设备等传播载体融为一体,在制定教案教学PPT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步传播分享,其前提则在于教师与学生在同一网络空间下分享信息活动,从而需要课改主体和实施单位在网络准备和设备构建的硬件条件下达标。课改动机与互联网的联动效应一方面需要大环境下的宏观培养,同时又需要教师的积极开发与引导;另一方面则在于对高职学生的实现能力与接受性能力的培养和挖掘。

三、高职课改对象的网络应用教学方式设计

高职学校传统教学过程主体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后形成教学设计制定教案以及教学PPT,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的传递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缺少对学生的整体分析和个性分析,特别缺少自主学习和学生内在潜力的深入挖掘过程,在学习热情和人格塑造等能力的培养方面缺少过程和方式。课程改革在源头上融入互联网电子终端设备的充分功效设计教学,在传达知识能力过程中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构建课程系统,规范网络形式的教学应用设计。

(一)宏观方面,学校配置有效的整体网络教学空间

传统网络知识传播主要存在于校园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少量的校园主页和公众号信息传播,缺少系统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内容设计。相关的传统网络电子课程也只是对现实课堂的录制和发布,对真正互联网联动的教学效应发挥很少。学校管理层首先需要对网络设计下的原动力进行分析,其主要依赖的电子设备和软件在于哪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传播软件以腾讯QQ最为悠久,而近几年的微信也发展的很好,随之还有豆瓣人人等也有一定的空间。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主要形式来找寻一个落脚点进行课改教学开发基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聚集到这个网络平台,进而从整体实现对网络教学课改的管理和引导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二)微观方面,教师独立设计和创新自己网络传播能力,引导自己所授班级进入网络教学和知识传播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以社交软件为基础,以微信网络教学平台为例,任课教师可创造自己的课程群或者课程公众号,通过课程群和公众号发布及时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设置合理的知识互动平台,这不仅需要课堂的面对面课时授课,同时也弥补了高校非教学时间的及时交流。以微信或QQ等社交软件为基地网络平台其主要依据在于大学生对手机和电脑终端设备的依赖性强,互联网+时代下不仅是基本生活与网络相连,商业平台、农业平台以及旅游等等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空间的及时传播。网络生活空间中的教学平台正以此创造其教学活力,改变原有课程教学的固定思路,从定向教学模式走入非定向创新网络空间教学模式。

(三)培育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

网络空间知识传播平台趋于背后的无形传播,构建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是维持和保障其正常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依赖学校整体的大数据支持,首先通过学校对各二级学院的网络课程数据进行监控,从数量和指标上设置考核标准,同时对各专业学生对教学和课程使用数据进行监测,从学生方面数据设置标准考核;一方面教师定期举行网络互动赛事,邀请监管部门参与并分享其流程和成果。同时,教务考核部门可不定时不定期对教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抽查,设置专门的网络教务课题组和考核小组,定期对优秀专业和落后专业进行网络平台的告示。

四、实现网络课改的主要条件

互联网+时代的成熟是高校课改的基本条件。高职学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入自我修正过程,对手机等网络电子设备有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力,这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有效支撑。学生一方面在日常碎片时间对手机的依赖性大,但手机使用除了日常生活的信息交流外却少有或没有便捷有效的教学信息交流,即便有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网络终端实现他们的知识阅读或信息处理,但是学校却缺少相关的配套信息支撑。课改的学生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有很大的可应用和可塑造空间,这是实现网络课改的主要条件之一。

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课改主体则是实现网络应用教学的关键和主导。教师对互联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熟悉程度直接的影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和完成度。老一辈高校教师在现有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存在PPT制作困难以及电子设备使用有障碍等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则需要教师对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软件有更高层次的应用觉悟,将教学与生活空间紧密联系,从中突出专业特色和传递知识使用技巧等。教师在自我角色的定位上又更大的转换,从引导和教授角色向规划和支配角色变换,需将专业知识能力与网络知识处理能力联系起来整合内涵教学、应用教学以及碎片教学模式互动和连锁教学。所以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是全面完成网络教学课改的重要部分。

高职教学课改的原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学生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实现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改革的整体控制则依靠学校的政策引导。将网络应用技术与知识教学传递紧密结合,从改变单一的网络电子课程教学手段到整个的系统化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从定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到开放的网络教学课程规划,从基本的教学传递到综合的课程规划是完成互联网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肖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5).

[2]尹振东.高校课改理念下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138-02

作者简介:刘勇(1982,07-),男,汉族,籍贯:贵州铜仁,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方面。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