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瑶(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广东珠海519088)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刘思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广东珠海519088)
摘要:英语的主要功能是应用,是人际间思想的表达和交流,这就形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导向,即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虽然我国大学英语考试也关注了语言应用特征,但毕竟是一种考试,而不是实际应用,所以当前诸多大学生首选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体验考试中的应用意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功能性矛盾也就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Abstract:The main function of English is to be appliedand to express and communicate ideas among people,which become the main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namel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English practical ability.Although China's college English test also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nguage,it is after all a kind of test instead of the actual application.Therefore,when a lot of college students choose to pass the test band 4-6rather than experienc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est,functional contradi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key factor that restricts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non-English major;teaching reform;exploration;practice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侧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营造适合语言演练的语言情景中,使得英语口语及听力的训练相对被忽视,学生学习了很多词汇句子,但却不敢开口讲英语,尤其是学生瞬间组织语言的能力极其欠缺。此外,作为一门非专业课程,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传统的语法讲解和知识点练习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间接知识点层面,教学的有效性实难保障。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民商法律学院为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法律人才,近年来开始探索与尝试《大学英语》全英文教学改革。为此,学院聘请了有多年海外留学背景的英语教师,选用美国学者McGraw-Hill.Hartmann,P.等编写的全英文教材,采取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入情境听说英语,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从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后作业、课堂教学到各类考试均采用全英文方式,让学生逐步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与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受我国长期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一年级学生对于全英语化教学改革接受比较困难。而要想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二是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三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一)选择适合英语学习的原版教材
进行全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通过借鉴国外语言预科培训教学的经验,确定了选用教材的原则,即选用外国人依照英语的思维方式编辑且能体现国外育人模式的教材,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用英文的思维方式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阅读与思考。为此,需要对外文原版教材进行精挑细选,最终引进美国原版英文教材《Interactions 1》和《Mosaic 1》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教材。这两本教材均为美国英语教学用书,是专门为提高非英语国家学习者的英语能力而编写的教材。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均来自于著名的英文报刊与书籍,为学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阅读材料,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
当然,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英语实训课程选择采用中英文教材并行的方法。包括英语原版实训教材《Viewpoints》和国内出版的听力教材《Step by Step 3000 1》和《Step by Step 3000 2》。《Viewpoints》作为美国的实训教材,是专门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编写的,书中的英语阅读文章均来自知名的作家或文集,并通过大量实例传授英文的写作技巧。《Step by Step 3000》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听力丛书,教材遵循内容与听力并重的基本原则,突出了学习内容的语言真实感和典型意义,凸显了听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另外,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尽可能多的感受国外前沿科研成果,提升对新材料的敏感度和理解水平,我们还在英语实训课上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英语新闻、杂志期刊的阅读材料,以及英美影视歌曲等视听资料,全方位打造全英文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采取英语文化的专题讲座、增加英语文化氛围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西方文化及日常生活,尽量减少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出现。
(二)采用小组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教师讲解了多少语法和用词例句,而是学生能否形成英语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惯性。因此,采用的合作式教学主要是通过teamwork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尽量给学生提供语言演练和使用机会。
课堂教学的设计采用先学后教的顺序安排。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预习,了解课文中的生词、长难句、基本语法及材料背景等基本内容,发现并提出遇到的问题,在课堂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自由组合教室内的桌椅摆放,形成小组学习环境。教师事先将课程设计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在有针对的预习,然后组织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小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就,是要检测出学生知识掌握缺陷漏洞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让教师发现问题,这样教师的指导才更加有针对性。有时甚至把教学变成纠错游戏,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随之提高。
学生在小组中既有各自的角色分工,每个小组也有共同的任务。在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进行presentation展示。由于上台展示的压力,准备presentation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快速掌握被展示内容的最佳方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真正做到“张开嘴”。同时,通过讨论发现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和解惑。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来,并且能够在不断练习与讨论中得到进步,这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时候变成了教学中的指导者并非传递者,在小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阅读的内容(topic),而把英语仅作为一种工具,这才是英语学习最有效、最自然的策略和途径。
(三)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学英语的全英文教学改革,要求学生投入一定的精力在课外自主学习。将知识传递的内容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吃透教学内容,提前掌握相关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也就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预习词汇,要求学生查阅“英英词典”,用英文解释英文单词,从而培养英文的思维方式;查阅习惯用法及相关例句;同时,要多听录音以正确地朗读单词。二是预习学习内容的结构和梗概,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语言和词汇的突出特征,以形成认知敏感点,对于典型句式形成初步关注等。三是适当预习学习内容的大致背景,体会这样的学习内容在英语世界的文化意义。学习材料背景知识中的丰富内涵可以不均衡的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会形成语言审美意识。例如,相关人物的趣闻、个性、时尚观念、地名、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等等,同时,前置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建立学生预习知识同已有认知经验的有机联系,并建构知识逻辑。
教学中,要科学的配比时间,注意内容转换和节奏调节,尽量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投入的环境下开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兴趣点有所掌控,不会形成学习进度和学习量的横向比较,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把握难易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形成学生一遇到难题,马上求教老师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探索兴趣。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院法学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摆脱了传统上为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应试化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提供良好的英语基础。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方法、途径、认知规律逐渐成为教师关心的问题,语言灌输方法逐步得到调整,“能力核心”逐渐成为教师着力把握关键内容。从课堂听力训练及期末听力测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对有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课堂口语交流及期末口语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大部分同学能够就某一话题进行演讲或讨论。
二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多地是要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侧重的是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逻辑、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倡导科学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得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改变了学生被动式学习和被动应考的习惯,学会了自主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提供了方法的保障。
三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得到了更新。多元化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既包括学生课前预习的笔记、课后的作业,还包括课堂小组的表现及期中期末分类型的考试等。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指导,着力改变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学习习惯,形成学生均衡学习,循序渐进,级次提升的学习态势,有利于培育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通过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全英文教学模式的全方位训练,使学生基本能够适应后续双语或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周玲.译道各异,殊途同归——参加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翻译讲座有感[J].中国翻译,2006.
[2]张广群.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师话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赵佳佳.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4]吴鹏泽,张闻天,王瑞平,等.基于视频公开课的翻转课堂教师培训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5,16(1):118-122.
[5]叶冬连,万昆,曾婷,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效果研究[J].现代育技术,2014,26(12):77-8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132-02
作者简介:刘思瑶(1989,10-),性别:女,籍贯:河北省沧州市,学历:研究生,目前职称:助教,工作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