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钰
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思考
白钰
摘要:大学生献血不仅有助于献血者自己的生命健康,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而且还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我国医疗用血紧张问题,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目前大学生无偿献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大学生再次献血率不高、献血间隔期较短等。为了巩固大学生献血力量,了解大学生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本文以新疆大学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深入分析,为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
1.参加无偿献血的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⑴大学生献血人数在其整体中所占比例较小。从新疆昌吉学院的情况看,参与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人数较少,所占比例仍较小,学生自愿无偿献血是主要献血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昌吉市对在校大学生采取的是个人自愿无偿献血方式,这一方式无计划无要求,是否献血全凭学生自己意愿,具有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该市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又是间断性,各方面宣传还不到位,也没能激起广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⑵大学生献血人群的持续性较弱。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活动,需要全民持之以恒地参与。而从昌吉学院的情况来看,献血者多为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者明显不多。说明大学生再献血率并不高,献血的持续性仍较弱。
⑶大学生献血人群的各种比例不协调。首先,男女比例略有差异。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男性略高女性,比例略有不均。其次,献血量不同,男生以400ml为主,而女生多以200ml为主。第三,再献比例不高。在校大学生中,初次献血的占参与无偿献血学生的近一半。
⑷大学生献血的周期性与采血车来校次数紧密相关。大学生献血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采血车来校进行的,采血车来校次数多,大学生献血次数就随之增多,整体献血量就多。
2.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和献血动机
⑴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情况。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参与献血的大学生总体上高于未献血者,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已参加献血的学生关心无偿献血知识,另一方面说明参与无偿献血可以帮助大家增加无偿献血的基本知识。但未献血者中仍有不少人熟知献血知识,目前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怎样让熟知献血法和献血基本知识的未献血大学生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⑵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略有不同。献血动机是公民献血的内在驱动力。目前,大学生献血动机略有不同,未献者没参与献血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出于“献爱心”的人最多。说明大学生献血者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献爱心,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富于爱心、乐于奉献的一面。其次是“朋友献自己也献”,说明大学生很容易受周围人和朋友的影响,没有过多思考就参与到献血的队伍中。出于“查血型或进行体检”的目的的人也比较多。
⑶社会对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认同情况。目前,各种媒体对大学生献血进行报道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大学生献血表明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爱心,是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这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大学生献血行为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具有多样性、易变性、冲动性等特点,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内在因素包括:第一,大学生身体健康是个体去献血的前提,性格不同、生理结构不一致对献血也有影响;第二,对疼痛的敏感性和感染疾病的恐惧心理,未献血者的顾虑首先是怕感染疾病,其次是身体健康不允许。这说明怕感染疾病的恐惧心理是未献血者最大的顾虑,这对是否参与无偿献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献血过程中必然要抽血、穿刺肌肉,引起疼痛,轻者会使本次献血疼痛,有不舒服的感觉,重者会使献血者发生针眼水肿,产生排斥情绪,一见打针穿刺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害怕见医生,这将严重影响这类人群的再次献血意愿。受这类人的影响,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会产生害怕和恐惧心理,从而打消献血意愿,如此相传,会给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增加难度,因此要尽量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第三,周围人的献血经历和认可度的影响。
外在因素包括:第一,我国医疗条件尚不完善,引起大学生献血者的担忧,如输血事业基础薄弱,工作起步较晚,配套滞后,部分大学生会顾虑我国医疗条件的安全性。同时,我国献血与血液生理知识的普及也十分缓慢,宣传费用和人力的不足,只能把献血工作当成临时活动开展,因此,难以达到提高公民献血意识的目的;第二,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增加了献血者的忧虑,如服务人员专业的技术、采血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献血者的献血安全,工作人员不热情、交流和沟通不够等使献血者感到不舒适,献血者排队等候时间太长,有抱怨时没耐心倾听和解释,使献血者感到不被尊重,政策法规的不完善降低献血者的信心,季节的更替和假期的存在影响大学生献血的周期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功利的追求,导致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的比例较少,人们对传统美德的摒弃降低了大学生献血的积极性,部分学校“重才轻德”教育体制,忽略了对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等因素。
大学生无偿献血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对社会和对自己有益而无害。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是献血的主力军,他们对新鲜事物敏感而热情,认为自己的奉献,延续了他人的生命是十分值得的。充分把握这一特征,制定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缓解我国医疗用血的紧张问题。总结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要开设卫生健康教育,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学校教育是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针对这次调查中大学生担心的献血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第一,要重视开发青年人树立自愿无偿献血新观念。在大学生卫生健康课程中,将血液知识、无偿献血宣传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组织健康教育和献血科普专业人士编订科普教材和丛书。第二,学校与血液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献血科普教育和宣传,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人生、互帮互助、爱心施救意识,使大学生真正懂得献血无碍身体健康的道理,消除思想顾虑。第三,学校可以试行将献血纳入学生德育的评定中,鼓励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参与社会互助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2.政府应完善献血者招募政策,建设固定献血者队伍
在我国,由于医疗条件尚不完善,医疗设施配套较落后,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策略的同时,还必须适应我国的国情。第一,研究学习美国的目标激励措施,制定出适应我国医疗水平的激励制度。第二,建设大学生固定献血队伍,可以平时不献血,等紧急用血时,招之即来。这就需要从长期自愿献血者中选出,并进行再宣传和鼓励,定期对他们做身体检查,让他们也享受到无偿献血的优惠。第三,建立稀有血型库,为稀有血型者紧急用血做好基础工作,要给稀有血型者做好血液储备工作,除定期献血外,还要保持联系,以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血站要提高采血机构的服务水平,消除献血者恐惧心理
良好的服务水平,不仅可以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心理,而且也能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采血机构应该更新设备,改进采血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从而营造和谐、健康、方便、舒适的无偿献血环境。
4.提高大学生再次献血比例
献血后的身体健康是献血者最为关心的。第一,献血前,要对献血者进行免费体检并做好健康咨询服务,让他们如实了解到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其是否符合献血的条件。第二,献血时,提高服务效率,节省献血者时间,同时通过宣传让献血者获得更多献血知识和献血政策,这样也能促进更多的献血者继续参加无偿献血,从而推动固定献血者队伍的建设。第三,献血后,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疏导,消除献血者的心理负担,拉近与献血者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z].1998-10-1.
[2]刘洪莉,唐荣才,郭东辉.南京地区大学生无偿献血意识及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9).
[3]王乃红,付雪梅.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02).
[4]李华,王振维.重庆市无偿献血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07(6).
[5]李文萍.献血者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08).
[6]李秀兰,刘仁文,颜建吾.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02).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39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