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路孙荣青(.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南郑州 450000)
MO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齐路1孙荣青2
(1.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南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MO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MOD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机械通气治疗10 d以上、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7 d以上、衰竭器官数量2个以上、气道切开、ICU治疗1个月以上、使用制酸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导致MODS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在治疗期间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两大特征,且大多数患者会同时合并呼吸衰竭,需要通过机械通气对急危重患者实施专门的气道干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使疾病救治的难度明显增加[1-2]。本研究对MO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MOD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MODS发病时间为1~28 h,平均(10.3±3.1)h;男39例,女29例;年龄58~86岁,平均(65.3±5.4)岁;体质量42~75 kg,平均(54.9±4.7)kg。研究组患者MODS发病时间为1~25 h,平均(10.5±3.3)h;男37例,女31例;年龄59~84岁,平均(65.1±5.2)岁;体质量41~72 kg,平均(54.4±4.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析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衰竭器官数量、是否切开气道、ICU治疗时间、制酸剂使用情况、糖尿病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机械通气治疗10 d以上、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7 d以上、衰竭器官数量2个以上、气道切开、ICU治疗1个月以上、使用制酸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n(%)]
MODS发病急、病程进展快,多合并呼吸衰竭,需通过机械通气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气道干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探讨MO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机械通气治疗10 d以上、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7 d以上、衰竭器官数量2个以上、气道切开、ICU治疗1个月以上、使用制酸剂、合并糖尿病是导致MODS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因此,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式进行,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当有明显的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的时候,应该立即将气管插管拔除,并实施序贯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方式治疗,呼吸机相关参数应该逐步调低,对患者的氧合、血流动力学、呼吸形式、浅快呼吸指数、精神状态和主观感受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并记录,采用自主呼吸试验以争取患者能够尽早成功脱机,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缩短,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3]。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及时收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以确定耐药情况。对于一些怀疑为真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痰涂片培养,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掌握全身应用激素类药物的相关适应证和合理剂量[4]。同时,应该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选择最佳给药方案[5]。ICU要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取半坐卧位后,应选用一次性密闭式恒温湿化呼吸机管路系统,通过机械振动方式进行排痰,实施密闭式吸痰处理,加强护理巡视工作和呼吸机管道及设备的管理,对呼吸机管道应该定期进行更换[6]。
综上所述,掌握导致MODS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在治疗期间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2] 崔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1(18):677-678.
[3] 李隆祥,张英.鲍氏不动杆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6):880-882.
[4] 马小英,杨海轶,李杏华,等.ICU复用性呼吸机管道不同清洗消毒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3,15(18):111-112.
[5] 蔡萍,许爱国,刘俊淑.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6(11):4359-4360.
[6] 戴艳丽.改进护理措施在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16(12):158-159.
(收稿日期:2015-12-06)
【中图分类号】R 563.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