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光
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 李大光
俄罗斯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应对战略空间压缩带来的挑战,重塑强大军队、重振大国雄风,采取激进方式推进军队改革,经过压缩军队规模、调整军兵种体制,建立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强力推进“新面貌”改革等三个大回合的改革,基本实现了由大战动员型向常备机动型的转变,为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创新性军队”奠定了组织基础。
俄罗斯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应对战略空间压缩带来的挑战,重塑强大军队、重振大国雄风,采取激进方式推进军队改革,经过压缩军队规模、调整军兵种体制,建立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强力推进“新面貌”改革等三个大回合的改革,基本实现了由大战动员型向常备机动型的转变,为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创新性军队”奠定了组织基础。
从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基本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俄军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是通过大刀阔斧裁军优化部队结构。伴随着世界形势、战争形态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转型成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从战略安全环境上看,北约持续东扩,美国加紧构建“全球快速打击”和反导系统,谋求太空、网空军事优势,策动独联体地区国家“颜色革命”,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严峻。俄高层认识到,传统的军事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多样化安全威胁,迫切需要构建新型军事力量,以适应维护新形势下国家利益利益的需要。为此,俄罗斯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裁减军队规模,优化部队结构组织模式,将军队由大战动员型转向机动常备型。在大量裁减军队规模的同时,俄罗斯注意重塑和优化部队结构,减少部队数量和层次,缩小部队规模编成,实现部队的常备化、模块化,提升快速反应、机动作战能力和联合作战水平。俄罗斯取消陆军的师-团建制,实行军-旅制,共编11个集团军,按功能组建了113个常备旅,并计划在2020年前将常备旅数量增加至125个。另外,俄军政领导深知太空力量在信息化战争中重大作用,利用美国在东欧加紧部署反导系统这一打破全球战略平衡的挑衅行为,最终在太空兵和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基础上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组建起新的独立兵种一一空天防御兵。全俄每昼夜至少有3000名军官和文职人员担负战斗值班任务为建立这一系统,俄军甚至不惜改变裁减军官人数的决定,额外增加7万名军官编制,使俄军官人数达到22万。俄军计划,建立该兵种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到2016年前,完全整合各战略方向空天防御作战力量,完善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和太空监视系统,实现无线电技术部队的换装,并普遍装备末段反导能力强的S-400防空导弹;第三步是列装具备中段反导能力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
二是通过理顺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提升管理效率。军事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实质是对国防和军队权利利益的再分配和职权关系的再调整,意在建立决策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指挥更便捷的军事组织系统。这也是军事改革最困难的领域,既需要改革者看清未来战争形态,还需要铁腕推进,打破既有格局,触动部分人的权力和利益“奶酪”。俄罗斯非常重视在推进部队体制改革的同时,注意提升作战指挥效率。其国防领导指挥体制的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军队建设管理和作战指挥职能的分离,即军政和军令的分离,从而实现军队的专业化建设与管理,同时适应联合作战的高效作战指挥,打赢未来战争。在军政系统方面,建设管理链条由“总统、国防部长-军兵种司令部-军区-部队”四级机构组成,重心在国防部机关和军兵种司令部。在军令系统方面,建立作战指挥链条由“总统、国防部长-总参谋部-联合作战司令部/独立兵种司令部-部队”四级指挥机构组成,其中,总统和国防部长负责战略决策,职能领域作战指挥的重心在总参谋部,地区性作战指挥的重心在联合作战司令部。特别是俄罗斯成立的国防指挥中心,为俄军打造成一个超级指挥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俄军指挥效益。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曾多次提到,国防指挥中心是俄罗斯的“大脑”。在和平时期负责监控国家安全动态,一旦爆发战争,中心“将接管整个国家”。国防指挥中心的使用,是俄构建新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标志性事件。
三是合并重组军区并实现战时指挥权的高度集中。二战后历次战争证明,战争的基本类型已经从世界大战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转变,加之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客观上要求军队大幅提高指挥效率,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同时不断下移联合作战指挥重心。因此一直以来,俄军希望建立类似美军那样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经过了近20年的探索,直到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俄罗斯在联合作战体制方面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新面貌”改革后,俄军改革设计者基于此前的改革经验教训认识到,军区体制既不能抛弃,也不能原样不动,应该依托军区改造军区。为此,2010 年12月1日,俄军宣布将原来的6大军区合并为4大军区,即西部军区、东部军区、南部军区、中部军区。这次的军区改革,虽然字面上仍然叫“军区”,但此“军区”概念的内涵已不同以往。改革后的每个军区就是一个战区,也代表着一个战略方向,实现了军区、战区与战略方向的统一。实质上,军区已经转变为联合战略司令部,负责战时对辖区除战略核力量之外所有陆、空和海军部队的统一指挥。而联合战略司令部的组建,是一次相当彻底的指挥体制改革,对提高俄军战斗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建立以联合战略司令部为重心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总统梅德韦杰夫和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面对来自军种的阻力绝不妥协,强行将军种中央指挥所并入总参谋部,军种总司令退出作战指挥链。为了确保军种顺利交权,梅德韦杰夫甚至于同一天解除了空军和海军总司令的职务,有力地震慑了改革的反对者。俄军撤销军区并以战略方向为任务区设置四大联合战略司令部,标志着俄军2008年底启动的以“武装力量新面貌”为主题的军事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是勇于纠正错误和偏差,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正如经历了“休克疗法”的俄罗斯经济逐步走入正轨一般,俄罗斯军队也经过了一轮轮大刀阔斧的改革,“激进”也好,“试错”也罢,俄军改革固然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但始终没有放弃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努力。在2008年的改革中,俄航空兵部队也取消了师-团建制,全部改为基地-大队的模式。防空部队也全部撤销军师建制,改编为13个空天防御旅。2009年俄军盲目效仿西方军队编制模式,以旅替代所有师级编制,大批师级军官被迫“下岗”,导致部队战斗力大幅下降。这项改革造成俄军基层指挥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短缺。为此,俄军2012年借助组建空天防御兵的时机又增加了7万名军官的编制,军官数量增至22万名。绍伊古上任伊始即强调逐步恢复师级编制,最先得到“平反”的是著名的塔曼摩步旅和坎杰米洛夫坦克旅,在2014年5月的红场阅兵时即以师的本来面目出现。与编制纠偏相一致,一些此前被谢尔久科夫解职的高级军官也官复原职,被裁掉的数百个军兵种司令部机关岗位以及被取消的5.5万名准尉也逐步恢复,从而让真正懂军事的人来指挥军队,也避免了士官、技术兵等专业人才的匮乏。2015年俄军又利用空天军合并的机会,再度恢复了空军的师-团编制。俄军一次次向改革目标发起的惨烈冲击,颇有点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周而复始的悲壮。然而,正是在这种悲壮的循环中,俄军改革脚步非但没有停歇,反而更加坚定而执着。这种执着的勇气,来自俄罗斯地大物博带来的自信和底气,更来自俄罗斯民族认准目标后敢于自我否定的性格和勇气。显然,俄军的部队结构改革目前仍然在根据国情和未来战争需要进行不断调整。
透过俄罗斯自我否定的螺旋式发展历史,回望苏联解体后俄军的数轮改革,其间经历的种种反复与波折,虽然不再显得那么突兀而决绝,但俄罗斯改革者在一轮轮质疑中坚定的改革决心依然让人敬佩。俄军自1992年组建以来,经历过3位总统和6任国防部长,每届领导人上台后都会推出新的改革措施,期间反复虽大,但历任领导对改革的执着却殊途同归。从普京-伊万诺夫改革大幅否定叶利钦主导的1997年改革,到近些年绍伊古对谢尔久科夫改革的纠偏,俄军在改革钟摆波幅逐步缩小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既符合现代军事规律又适应自身国情军情的体制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俄军领导层对改革路径自我否定的勇气,无疑是俄军改革得以颠簸向前的关键。
五是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演练,检验军队改革成果。突击演练不仅检验了俄军的真实战备水平,而且也加强了各单位间的密切协作,锻炼和培养了俄军对潜在威胁的快速反应、战时动员等多种能力。最重要的是,突击演练全方位暴露了例行演习所掩盖的问题,如人浮于事、反应迟缓、各自为战、装备老化、保障不力等。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检查一般采取演习演练的方式,每年不定期进行数次,间隔2个月~3个月,针对俄罗斯所有主要战略方向,检查对象包括4大军区所属陆军集团军、海军4大舰队、空降兵、空天防御部队、远程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兵等所有军兵种部队,视情况需要,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紧急情况部等强力部门的部队,乃至民用机场、航运、铁路、公路、民政部门也会参加,具有参演兵力多、演习区域广、演练课目全的特点。除了演习的规模远超过去,演习很多是在毫无预兆下启动的突发战备演习。俄军高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检验训练效果,拉动各战略方向建设,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这些演习也表明了俄罗斯使用武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折射出俄罗斯“强军”的迫切愿望。通过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检查这种方式,俄军的战备状态、训练水平、快速反应和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高,这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危机响应中,已经得到充分展现,验证的结果显示俄军新一轮军事改革卓有成效。当前俄军的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检查,不事先通知,不做预案,检查内容包括危机快速反应、远程兵力投送、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技术、实弹射击、后勤保障能力等,空中和铁路投送兵力最大距离分别可达7000公里和4000公里。正因为检查极具“突然性”,才能够真实反映部队的战备状态和训练水平。
自1992年建军以来,俄罗斯军队经历了一场涉及国防领导管理体制、作战指挥体制、军队动员与补充体制、军兵种与部队结构、后勤保障体制、军事教育和训练体制的深刻变革。俄罗斯持续20余年的新军事改革内容十分丰富,经验教训也十分深刻。俄罗斯军事改革的做法,对我们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或启示意义。
一是能否拥有不可动摇的改革信念,改革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军队改革是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的复杂工程,涉及复杂的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诸多因素的掣肘,势必会遭遇阻力。从19世纪奥斯曼帝国坠入衰败深渊前失败的军事改革,到同一时期普鲁士军队走向辉煌前成功的军事改革,历史上对军事改革成败原因的总结汗牛充栋,但改革者能否真正以坚定的决心破除原有体制和利益束缚,能否拥有不可动摇的改革信念,才是改革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拥有自我否定的勇气不等于必须进行全盘的自我否定,拥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亦不等于盲目出击推倒重来。俄军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推进改革,才能抓住历史机遇;俄军改革的教训启示我们,推进军队改革转型,胆大亦须步稳,认准目标、找准道路、果敢前行、勇于反思,改革才能不偏离靶标,真正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军队发展道路。
在历史上,几乎所有改革的困难和阻力都来自内部。军队改革也不同程度面临着部门利益的束缚。近年来,俄军推行“新面貌”改革,由于深刻触及各方面利益,遇到很大的内部阻力。普京曾感叹,“新面貌”改革是个“复杂甚至痛苦的过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难以避免要触动一些领域和部门的“奶酪”,出现各种阻力在所难免。对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强化大局观念,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自觉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决心,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有敢于担当的情怀,勇于承担责任,抛开个人得失,拿出百折不挠、所向披靡的胆气,攻坚克难,斩关夺隘,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硬仗。
二是军事改革要借鉴他国先进经验,但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军情。俄军“新面貌”改革虽然在改革基本思路上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建军经验,但仍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将军区改造为联合战略司令部并保留其地区军事行政和防卫功能,各种职业化、社会化措施的选择,都没有照抄西方模式。回过头来看,出现问题最多、不得不“返工”的举措,都是因为照搬西方做法,脱离俄国国情军情所致。而且还要看到,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使得国家能够加大对军队的投入,对于促进军队稳定和实现改革目标至关重要。俄军能否最终实现其现代化计划,最终要依赖于俄罗斯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部署,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正在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化。我们怎样才能学好用好习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怎样才能更好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此,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军情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我军在今后的体制编制调整中,必须按照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进行从指挥体制到部队编成的全面变革。要依据“上下互动”、“高低结合”的原则,既要抓好高级机关改革的“大方面”,也要注重改革作战部队编成的“小方面”,切实把压缩部队规模和优化组织结构统一起来,避免陷入过去那种“今天裁、明天增”的怪圈。
三是军事改革要尽可能地充分论证科学设计,但改革中错误难以避免,积极完善纠错机制更为重要。“新面貌”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激进举措产生了相当程度的一些消极影响。对于这一缺点,俄前总参谋长马卡罗夫曾毫不讳言地指出:“俄格冲突揭示暴露出俄军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并没有为我们留下进行试验的时间,需要尽快带领军队走出危机。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没有足够科学理论论证的情况下进行彻底改革。”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保证改革少走弯路,就必须尽可能做好军事理论准备,然后在理论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大规模的改革,总会暴露出一些从未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很难一下子达到理想状态。在改革中,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逐渐累积改革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思路,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从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因腐败下台我们要有以下一些清醒认识:首先,腐败是改革的大敌。不是改革导致腐败,而是腐败破坏改革。其次,必须重视改革、稳定、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瞎折腾。俄罗斯军事改革向来以大胆激进著称,这既是俄罗斯军界、政界高层对现实忧患的一种主动应对,也反映出急于求成的一些过激反应。由于在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激进举措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对俄罗斯领导层、民众层都是士气上的打击。再次,必须明确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俄军在军事改革进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也是被忽视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对改革主体—军人本身现实利益的忽视。此外,必须明确“利”“益”的关系,规划好长远之“益”与短期之“利”之间的关系。在“新面貌”军事改革中,尤为触目惊心的是对俄罗斯军事力量培养体系的重新洗牌。不仅大量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被裁撤,甚至有一些调整之后,再次全部推倒的事情发生。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和建设规律,必须具体分析、审视、处理,不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而应努力探索新组合、新模式,注重功能开发。最后,必须确立现实的指导思想,明确军队的历史使命、现实任务需求。精简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军队战斗力,压缩规模本身并不是目的。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步步紧逼、战略空间备受挤压的大环境下,维持一定规模的军备力量有其必要性。
四是军事改革必然在触及各方利益,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在2008年10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中,俄军将裁减大批高级军官,其中包括300名将军,这些被削弱实际指挥权的高级将领们,对可能导致自己权利削弱或丧失的军事改革计划存在强烈抵触,特别是总参谋部的将军们。在2008年初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时,就与时任总参谋长的巴卢耶夫斯基发生了冲突,巴卢耶夫斯基三次递交辞职报告以示抗议,最后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之后,由于同样原因,总参作战总局局长鲁克申等高级军官也由于反对军改而相继被解职。简单地说,谁挡了改革的路,谁就得走人。结果,所有俄军在军队总部任职的原有四星上将都辞职,陆军、海军、空军、后勤和医疗部门的最高军官也都因反对军改被撤换。但是这些辞职和被撤换的高级军官可以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好处,比如免费公寓和优厚的退休金。
军队不同群体和部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仍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这样,在改革中,不同群体和部门会有意无意地提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改革方案,从而使利益的天平向自身倾斜。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必须为实现改革目标敢于触动少数人的既得利益。改革的最终决策者要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要以十分坚定的意志推进改革,勇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另一方面,也不能忌讳言“利”。要认真考虑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关系变化,积极探寻解决利益矛盾的原则和对策,使大多数人能够在努力减小改革中受益的阻力。俄军在裁撤军官岗位、推进职业化中的妥协,充分说明灵活运用利益补偿手段,可以减少改革阻力,最终有利于改革目标实现。
五是在没有战争情况下,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演练是检验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贴近实战、客观全面的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检查,能够真实反映部队的战备状态和训练水平,进而发现问题并作出整改,有助于迅速取得进步,同时,也被俄罗斯用作对西方国家军事和政治斗争的一种有效手段。普京表示,只有高度机动和高战斗力的军队才能够保卫俄罗斯国家安全、主权完整和国家利益,因此,俄军会将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检查的做法延续下去。绍伊古认为,军事演习和突击性战备检查的强度增加已经产生了积极效果,俄军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显著提高。大规模突击性战备检查相当于大规模军事演习,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离不开快速提升的俄罗斯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从另一角度看,俄罗斯频频进行大规模军演和突击性战备检查,也使得民众对军队的兴趣和尊敬、俄军官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都显著增加,自然地,民众也会更加支持和热爱军队,有助于解决兵员不足等问题。因此说,俄军这些举措对增强国防实力和潜力都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