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
当前,情感态度目标和认知目标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立足教学内容,优选有效方法和策略,巧妙渗透情感教育,用数学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内化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真正将素质教育做到实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挖掘数学课程之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情感
数学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对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数学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引入数学史,展现思辨之美,唤起学生的数学情感.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耐人寻味,独具匠心,既能够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家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有助于激励鼓舞学生,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数学史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将数学概念、定理以及公式与数学故事、数学家的奋斗史及趣味轶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探索数学的奥妙与价值,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拼搏精神和科学态度.
2.创设情感化和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在数学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感化和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营造宽松、愉悦、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开展实践活动,引领探究,丰富学生的情感
体验
1.立足课堂,巧设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过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数学情感教育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教学内容,巧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基本不等式a+b2≥ab 时(a>0, b>0),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ab叫作几何平均数,那么请想一想,基本不等式是否存在几何意义?如何加以证明?然后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合作探究、共同研讨,自主构建几何图形,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经过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分析后,各小组均有了自己的构想.小组A:如图1,依次画出两条线段AB和BC,其长度分别为a和b,以线段AC为直径画出半圆,然后过点B作线段AC的垂线交半圆于点D.根据射影定理可知,BD=ab.所以a+b2≥ab≥ab.小组B:借助“赵爽弦图法”加以证明.从图2中可以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S=a2+b2,而四个直角三角形r的面积和则为2ab,从而可得出a2+b2≥2ab,则有a+b2≥ab.
2.联系生活,开展实践践行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巧妙联系,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情感、生成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情感是教育的基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