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连秋 (渤海大学大学基础教研部,辽宁锦州120113)
创新驱动对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周连秋 (渤海大学大学基础教研部,辽宁锦州120113)
摘要:文章以海洋产业结构的划分着手,归纳出创新驱动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3个方面22个影响因素,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创新驱动与辽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的8个因素,进而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定量分析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的出海口,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重任,同时也是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国家正式公布“一带一路”战略决策,辽宁参与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建设,参与俄、蒙、日、朝、韩经贸合作,构建联结亚欧大通道出海口,为辽宁省海洋经济升级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近几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政府落实推进“海上辽宁,科技兴海”战略方针指引下,海洋经济平稳发展,成为辽宁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目前,海洋经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技术产业多层次推进,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诸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全国其他沿海省市相比,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实践证明,创新驱动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化,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在哪些方面为辽宁海洋经济提供强大的动力,本文通过SPSS多分类回归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以明确辽宁海洋经济的转型目标,为辽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产业被划分为一二三次产业。海洋第一产业是指海洋水产业具体包括海洋种植、海水养殖和捕捞;第二产业包括海水盐化及淡化、海水化工、海水油气、采矿、海水发电、海洋建筑、海洋食品加工和海洋制药;第三产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海洋工艺品装饰、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空间利用。事实证明,创新对海洋的三次产业都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海洋经济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诸多方面,涉及很多行业,因此,海洋产业的创新内容在多元化、系统化方面更加突出,其创新内容既有区域创新的特征,又有产业创新系统的特点[2]。总体概括,海洋产业创新体现在技术突破、知识更新、产品换代、组织管理升级以及市场等五大方面。
其中科技创新是辽宁海洋新兴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我们的政策导向应该促进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海洋产业创新战略组织,为海洋产业转型提供持续的创新驱动力。要进一步强化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导向作用,推进海洋高新技术向产业化迈进,促进海洋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3]。
根据以上分析,创新对于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海洋经济的三个结构层次上都有不同的影响。以下将创新对海洋经济的每个具体产业的影响归纳出3个方面22个因素。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向辽宁省内的涉海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85份,在收回的问卷中,经过严格控制,剔除不合格问卷,保留有效问卷452份。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我们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这些有效问卷进行了多种分析和处理。
表1 创新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一)选择变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共设置了创新可能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3大方面22个具体因素,经认真核对,仔细审查,选取了其中8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作为我们利用软件分析评价的依据。在下面的分析中以“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为因变量,将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密切程度分为4个等级,并加以量化赋值,分别是很密切为4,密切为3,较密切为2,不密切为1。“滩涂养殖”(TTYZ)、“远海捕捞”(YHPL)、“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品”(HYZY)、“海水中化学元素提取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HSTQ)、“造船业”(ZCY)、“海洋环境信息预测预报咨询”(HJYC)、“环境监测业”(HJJC)、“教育科技”(JYKJ)、“技术推广”(JSTG)等8个因素为因变量,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二)构建模型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评价估计。Logistic回归模型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p为事件发生的概率,1-p为事件不发生的概率,琢0为常数项(或截距,表示在所有解释变量为0时,被解释变量的基础值),琢1—琢n为模型的回归系数,x1—xn为n个解释变量,着为随机干扰项。
当被解释变量具有J类可能性时,则第i类可以表示为:
文中被解释变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被划分为好、中、差三类,分别赋以权值,其中差为1,中为2,好为3。因此,本文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实际模型具体可表示为:“滩涂养殖”(TTYZ)、“远海捕捞”(YHPL)、“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品”(HYZY)、“海水中化学元素提取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HSTQ)、“造船业”(ZCY)、“海洋环境信息预测预报咨询”(HJYC)、“环境监测业”(H JJC)、“教育科技”(JYKJ)、“技术推广”(JSTG)等。
被解释变量第1类“差”=1,作为参考类别组,其所有参数均为0,因此g1=0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1.被解释变量描述统计结果及分析
表2 被解释变量描述统计
从表2看,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好、中、差,其中“差”65人,占14.4%;“中”256人,占56.6%;“好”131人,占30.0%,基本呈正态分布。
2.模型有效性检验参数统计结果分析
表3 模型拟合信息
表3数据显示,由于显著性水平(Sig.)= 0.000<0.05,超过一般统计规定的标准,通过有效性检验,由此可以说明我们以上所建立的模型在整体上是有效的。
3.似然比检验结果分析
表4 似然比检验
表4数据显示,解释变量生物制药和保健品、海水提取、造船业、环境监测业、教育科技、技术推广等6个因素,显著性水平(Sig.)均小于0.05,只有滩涂养殖、远海捕捞2个因素显著性水平(Sig.)大于0.05。说明这些解释变量可以对因变量“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做出很好的解释。
4.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统计及分析
表5 多分类回归参数估计
按照因变量设定的等级来看,分别是好、中、差3个等级,我们以“差”作为参考组,所有系数均为0,因此以下的Logistic回归结果有两组回归系数,依表5结果,分析如下:
(1)就“中”组做回归分析。海水提取、造船业、环境监测业、教育科技、技术推广等6个因素,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述6个解释变量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就“好”组做回归结果分析。海水提取、造船业、环境监测业、教育科技、技术推广等6个因素,显著性水平小于0.05,通过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上述6个解释变量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两组回归分析结果中,滩涂养殖、远海捕捞2个因素,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清楚地揭示出创新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这些结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创新驱动对海洋经济发展的3个方面22个因素中,创新对于海洋经济3种结构层次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海水提取、造船业、环境监测业、教育科技、技术推广等6个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它们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对海洋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二,8个因素中,滩涂养殖、远海捕捞2个因素,没有通过有效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因素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不是正相关关系,这不能说明它们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依以上结论,可见创新驱动对于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我省鼓励创新,激励创新,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以创新来驱动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以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
技术创新是所有产业创新的根本,对于海洋产业来说更是如此。海洋产业技术创新,应主要考虑以下两点:对于传统的海洋产业,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到,一方面,虽然创新对其影响效果不显著,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海洋高新技术来改造这些传统海洋产业,如海带、海藻的种植、滩涂养殖、近海捕捞、远海捕捞,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现代化,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与产品深加工;另一方面,对于海洋新兴产业,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创新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品、潮汐发电,所以我们要以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任务,把海洋科技产业作为科研的主要目标,要把目前辽宁力量分散的海洋研发、海洋教育等机构重组并凝聚起来,形成有较强竞争力并能不断有新成果出现的研发实体,构建高层次的海洋知识产业[4]。因此,有关部门应统一协调,在辽宁广阔的滨海滩涂上,选几处自然条件好、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建立几所海洋科技产业开发园区,使它们将科研、生产、教育、市场等融为一体,作为海洋新型产业的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
(二)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扶持海洋新兴产业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创新驱动对于海洋二次产业中的海洋生物制药和保健品,海水中化学元素提取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造船业,海洋三次产业中的环境监测业、教育科技、技术推广等影响显著,所以辽宁海洋经济必须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对策是进一步优化产业配置,发挥辽宁省海洋资源优势、利用辽宁省海洋基础条件,跟踪国内外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打破制约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以海洋产业政策调整为杠杆,以扩大投资规模及培育市场体系等措施为手段,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对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培育及发展[5]。如此,才能适应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的节奏,跟上国内外海洋产业结构转型的步伐,使辽宁省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玉苗.海洋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J].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81-82.
[2]孙才志,王会.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8):8-11.
[3]王泽宇.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合理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张耀光.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J].资源科学,2009(12):2193-2196.
[5]盖美,陈倩.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1):985-988.
(责任编辑单丽娟)
作者简介:周连秋(1963—),男,渤海大学大学基础教研部副教授,从事电子商务及地方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立项课题“辽宁海洋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lslktzijjx-04)
收稿日期:2015-09-16
中图分类号:F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6)01-00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