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3-17 15:11孙永欣张海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炎临床效果

孙永欣 张海峰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两种方法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上的临床效果。方法 95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腹腔镜微创疗法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 分别为48例和47例, 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上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更具优势, 是临床上的良好和可靠的选择。

【关键词】 胆囊结石;胆囊炎;腹腔镜微创疗法;开腹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27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开腹手术, 这种手术效果虽好, 但对患者的创伤极大 [1]。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观念的深入, 微创手术疗法在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治疗上得到了大量应用[2]。为了探讨和比较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两种方法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上的临床效果, 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5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 其中男57例, 女38例, 年龄最大78岁、最小27岁, 平均年龄(54.28±8.32)岁, 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微创疗法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 分别为48例和4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且知情同意。

1. 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经过全身麻醉后, 沿患者右肋边缘向下方斜切, 通过顺逆结合的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微创疗法, 选择三孔法进行治疗, 术前控制患者气腹压在13~15 mm Hg (1 mm Hg= 0.133 kPa), 以剑突下为操作孔, 胆囊由剑突下孔取出。术中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 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术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流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3.18±0.31)cm、(29.96±8.39)ml和(35.88±7.64)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流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0.32±2.98)cm、(78.69±15.27)ml和(50.28±5.87)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止痛剂使用比例、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83%(10/48)、(22.87±5.22)h、(23.59±8.78)h和(4.38± 2.63)d;而对照组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44.68%(21/47)、(45.63± 8.85)h、(49.23±9.84)h和(11.28±6.20)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结石反复阻塞胆囊管或反复刺激胆囊壁而造成的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 本病在我国多见, 病因繁多复杂, 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饮食习惯、肥胖、遗传、胆道感染、胆汁滞留等诸多因素, 多为综合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病、腹部绞痛且疼痛感逐渐加剧为主, 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临床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微创疗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创口小、不留瘢痕;②患者疼痛感轻;③手术时间短、患者出血少;④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4]。但是腹腔镜微创疗法也具有一定的禁忌证, 如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腹外疝和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不能进行此手术;对有伴发严重急性胆囊炎、胆石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囊癌、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和妊娠女性不可采用此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 有腹腔感染、腹膜炎、出血性疾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 也不宜进行此手术。医生在手术中也要注意, 对患者三角区结构不清楚时, 需要紧贴患者的胆囊壁钝性分离, 并避免强行撕扯和盲目使用电凝;如果三角区的粘连较为紧密, 则注意可以采用逆行切除或者放宽胆囊大部分切除的指征, 避免肝外胆管的损伤;在对胆囊减压开口处处理时, 需要注意以底部前壁为宜, 在减张后要便于夹持开口, 防止胆汁漏出;如果夹持不便, 要考虑便于缝合。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术中流血量、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 观察组中仅有20.83%的患者服用止痛片, 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腹腔镜微创疗法可有效提高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治疗效果, 同时避免了开腹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 可作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治疗的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当代医学, 2013(3):55-56.

[2] 阿力木江·阿不热西提, 张军. 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30):49-50.

[3] 李全营, 秦长江, 孙嵩洛.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医学工程, 2014, 9(9): 41.

[4] 邓放, 王宏升, 蔡俊,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9):5582-5583.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胆囊炎临床效果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早做检查,不让胆囊炎胆囊结石“狼狈为奸”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