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研究

2016-03-17 13:15刘彩霞王文永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99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对策研究

刘彩霞,杨 洁,辛 灵,王文永(.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99;.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研究

刘彩霞1,杨 洁2,辛 灵2,王文永1
(1.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河北省在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在人才合作中的被动地位未能显著改观。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障碍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实现人才一体化的方向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人才合作;对策研究

0 引言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提速阶段。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配置好、整合好区域间的各种资源,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等。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因素,人才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人力资源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内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及产业集群的形成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区域内人才合作机制的要求日益迫切。“京津冀”如何通过相互间的人才合作促进人才价值增值,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人才使用效率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现实障碍

1.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差距巨大

河北与京津地区在人才培养、人才发展的大环境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京津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的投入更多、配置更合理,鼓励人才创业的平台更加多样化,形式也更加灵活,且各种社会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为各科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但极大的促进了本地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也对周边地区的人才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之源源不断的流入京津,充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远落后于京津两市,不但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很难吸引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定居创业。

1.2 河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迟缓,高端人才的承载力较低

长期以来,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地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低于大多数的东部沿海省份,导致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省内企业普遍缺乏竞争观念和服务意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较低,在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上均较为滞后,未能形成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有效平台,因此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使得区域内人才匮乏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而人才的缺失反过来又极大的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未能形成依托项目实施引进和培养人才,并通过人才引进带动项目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导致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中长期处于弱势。

1.3 区域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合作机制不完善

多年来,京津冀协发展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却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合作机制缺乏,各区域间各自为政,步调不统一。人才合作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同时设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保障各种机制的有效落实。目前京津冀之间的合作机制主要为各领域的“联席会议”,其整体规格偏低,且仅限于某一领域,人才工作的协调仅依靠单一的人力资源部门很难实现,这需要多部门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三地之间甚至国家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破除人才合作的壁垒,保证人才合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目前京津冀人才合作领域狭窄。《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约定三地逐步在人才交流服务等10个方面率先开展合作,远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2]。目前,深入的人才合作急需在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国际职业资格互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公务员互派交流学习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这都需要一些列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2 制约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区域内各地间的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4年,北京、天津与河北的 GDP 分别为21 330.83 亿元、15 722.47 亿元、29 421.15亿元,人 均 GDP 分 别 为100 855元、106 810元、40 122元,人均 GDP 之比约为 2.51:2.66:1,河北与京津两市形成巨大落差[3]。同时,河北的相关主要产业多为传统行业,经济发展方式更为粗放,面临着更加沉重的环境压力,经济发展潜力不足。近几年来,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面临更大的下滑的压力,导致河北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受到制约,人才的待遇与京津两地差距更加明显,导致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流向京津或其他沿海发达省份,更加剧了人才的困乏。

2.2 固有的行政区划分意识仍较强

京津冀之间的行政区划分意识还比较强,相互之间行政地位、经济实力差距明显,导致京津冀三地之间协同发展的意识不强,对人才开发合作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良性互动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并未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制定人才开发和人才战略。基本是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自主的配置人力及教育和培训资源,并未从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京津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优势显著,各类高端人才聚集,对区域间的人才合作缺乏相应的动力;河北省在地理上环绕京津两市,长期以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服务京津发展的意识,缺少将自身融入区域发展,通过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实现共赢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开展人才合作仍有一定的顾虑,担心与京津的人才合作会进一步加重本区域人才外流,对实现人才合作“互惠共赢”缺乏信心,导致人才合作的主动性不强。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在没有三地之间高度协作的条件下,制定的人才发展战略也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2.3 京津冀三地存在制度性壁垒

一是区域内统一的人才政策尚未建立。目前三地均具有各自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但由于还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发展规划,使得人才的具体政策制度缺乏协调和配套,阻碍了各类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二是三地的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能有效对接[3]。长期以来,京津作为两大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户籍准入受严格控制,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目前各类社会保险跨省接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加大了人才跨省流动的成本。三是区域内教育和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的合作机制不健全。京津两市聚集了大量优质的社会服务资源,对各类人才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河北省在此领域有显著的差距,这造成了长期以来区域内人才的流动几乎是单向的。四是京津冀地区国有经济实力较强,聚集了大量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而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力量不足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因此人才流动对制度的依赖性更强,在没有一体化的人才政策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受到限制。

2.4 尚未建立符合市场化的人才交流渠道

由于技术等种种原因,各地至今还未能建立各地共享的“人才信息库”[4]。目前人才供求信息的汇集与发布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网络公司完成,而此方面的城市群公共服务产品尚未建立。同时,官方主导的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较为僵化,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3 推动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其快速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来保障,使三地的人才工作密切协同,具体如下:

3.1 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人力资源共享理念

京津冀三地应当进一步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行政区划观念的限制,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区域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以及鼓励人才创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内各类型人才按照市场需求自由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通过区域内人才信息共享、人才流动自由和人才合作培养实现三地共赢,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

3.2 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三地教育资源的融合,促进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进入河北单独或合作办学,形成京津冀区域内的“大教育圈”[5]。不但有助于缓解北京教育资源过于密集的局面,扩大河北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而也有助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与河北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联系,提高科研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京津冀区域培训产业,将区域内特别是京津地区的高校和各种培训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合作培训平台与机制,开展跨省市的人才培训机制。按照区域内的市场需求,在师资力量建设、培训项目选择以及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开展协作,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

3.3 提高承接能力,实现项目人才的双转移

京津冀三地间的人才流动,更多地表现为“单向流动”。这既与三地间各自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各种历史原因有关,也与目前区域间产业的分布密切相关。目前,京津冀三地均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特别是北京要疏导出一部分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产业,因此区域内的部分产业转移是必然的趋势,但不论采用哪种模式,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化都必须要有人才结构的优化与之相适应,因此以产业的转移为载体带动人才的流动是实现人才合作的契机。在此过程中,京津冀可通过资源整合,抓住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在项目的引进为载体同时完成人才的引进。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河北省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如减免税收、建立企业园区、为企业发展创造各种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等便利条件,吸引企业开展合作。另一方面,要着手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强化城市和各类人才载体的承载功能。改善硬件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引导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健全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等政策体系,完善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学术研修津贴、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配套政策[6]。

4 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人才和人力资源的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京津冀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认真总结以往存在的问题,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切实从三方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规划,加快区域内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促进区域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宁,饶小龙,王选华.合作与共赢: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0):263-276.

[2] 郭涛.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求解”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06-09(2).

[3] 李金辉,王亮,张冰.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2009 (8) :16-19.

[4] 刘梦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与实现途径[J].中国市场,2014(51):84-86.

[5] 柳玉民,宋秀丽,时丽颖.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迎来新机遇[J].中国人才,2014(5):26-28.

[6] 刘乃刚,刘 艳.“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研究 [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4):49-52.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2-0077-03

收稿日期:2016- 04- 0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5年重点项目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课题批准号:SD151065),主持人杨洁 。唐山市科技局2015年项目“京津冀人才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15140201a),主持人辛灵 。

作者简介:刘彩霞(1979-),女,河北高邑人,硕士,副教授,主研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Current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LIU Caixia1, YANG Jie2, XIN Ling2,WANG Wenyong1
(1.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2.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has already reached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alent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The passive position of talent cooperation has not made obvious progress.In the essay, the current obstacles and deep-seated reason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will be analyzed.And finally the direction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will be proposed concern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talent cooperation;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es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对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司法合作问题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财政支出情况分析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